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平涼民俗“過事”:操辦講排場,吃席有講究

平涼民俗“過事”:操辦講排場, 吃席有講究

秦玉龍/文

所謂“過事”, 把甘肅平涼方言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辦紅白喜事”。 對於平涼人來說,

“過事”就是“吃席”。 過“事”是傳統, 吃“席”是禮節, 請別人吃“席”是為了應“事”, 吃別人的“席”是為了自己以後有“事”也有人來吃。 許多時候一些“事”是不得不過, 一些“席”是非吃不可。 按平涼老人們的話說, 這是“下數”。

過事, 就是家庭每逢婚喪嫁娶時所舉行的親戚朋友聚會慶祝的一種儀式。

除了兒子結婚、女子出嫁, 老人壽辰、去世、去世周年紀念等要過事以外, 諸如喬遷新居、孩子百日、新房上樑、老人棺木做成、子女考上大學等, 都講究過事。 過事時, 親戚朋友們從四面八方一起聚集到事主家裡, 吃席、喝酒、諞閑傳, 氣氛十分熱烈。

平涼農村過事歷史悠久, 禮節紛繁。 吃事容易操(辦)事難, 過一場事, 前後總也需十來天。 訂煙酒, 備菜, 殺豬宰牛, 蒸饅頭, 搭棚立灶, 借桌凳, 找廚師, 請樂手, 訂車隊, 攝像、禮儀、收禮回禮……這諸多的事絕不是一兩個人就能操理得周全的, 所以許多人家過事就得動員全家族, 請全家族的人來幫忙。 除了請家族中的媳婦、女子到灶上幫忙外, 還要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幫忙幹一些體力活, 比如拉(挑)水、打掃、搬桌椅、端席以及跑腿、採購、叫人等雜活。 到了晚上, 事主家的地方住不下, 隔壁鄰舍還要準備客人住的地方, 把炕打掃乾淨, 鋪上新被褥, 冬天還要把炕燒熱, 還要為住在自己家的客人管一頓早飯。 幫忙的人管這叫“工駢(pián)工”, 就是今天我家過事你幫我,

明天你家過事我幫你。

在各縣、區農村, 十裡習俗不同, 過事的內容各異。 但過事的基本過場、準備工作大同小異, 必需的過場步驟, 是一點也少不得。 這幾年, 經濟富裕了, 有的還要叫自樂班熱鬧, 甚至邀請名演員在村裡唱戲助興。

平涼鄉間過事, 講究的是“行禮”和“吃席”。 行禮也叫“行門戶”, 過事行禮最重的一般是舅舅、姑姑、娘家人或親家、挑擔(連襟)、女婿等。 前些年, 平涼鄉間行禮多為“大饃”或“油鍋盔”以及禮金若干。 如今, 生活好了, “大饃”和“油鍋盔”已經淡出了禮桌, 取而代之的是鴨絨被子、毛毯、皮鞋、服裝、電腦等。 有錢或出手大方的, 送農用車或小汽車的也不在少數。 門戶越大的事主, 來的客人就越多, 收的禮自然也就多。 小門戶或在鄉里威望、身份一般的家庭過事, 開個四五十桌席面, 收個二三萬禮金, 也就算是大事了。 如果誰家過事開了一二百桌席面, 收了十幾萬禮金, 這家人一定是當地的“牛人”, 要麼有錢, 要麼有權, 面子大, 朋友廣。 事後, 鄉間百姓會把這個事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 說上很長時間,言語裡盡是羡慕嫉妒恨。

過事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吃席,也叫“吃席面”。平涼鄉間的席面十分講究和費時間,一般在院子裡支上很多方桌,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安排座位。根據事的大小、客人的重要程度分別吃“九碗”、“十全”等席,中間還要遞煙、敬酒,期間還要有鼓樂相奏。過去在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是找個鄉廚加上自家人打下手就搞定。飯菜也多以蘿蔔、白菜、粉條子燉肉為主。而現在,則基本上是由專業廚師隊伍在操辦,他們提供從採購、製作到擺臺上菜、消毒碗碟等全方位服務。飯菜既有燴菜,也有炒菜,雞、鴨、魚、豬、牛、羊肉樣樣都有。現在農村的婚宴已經不完全是從前的“大碗吃肉”的格局了,而是融入了不少城裡餐館的菜肴,不僅菜品的樣數多了,量減少了,而且製作上也更加精細了。

在平涼城鄉吃席,還有一個講究要謹記:回族過事席面不上煙酒,漢族過事席面必上煙酒。回族傳統席面一般上“八大碗”或“九碗十三花”,特別是“九碗十三花”素有回族的“滿漢全席”之美譽,由九個熱菜、四個涼菜構成,主要原料是牛、羊、雞、魚肉及時令蔬菜。“八大碗”、“九大碗”是平涼回族婚嫁或招待貴賓的傳統宴席,歷經數百年興盛不衰。所謂九碗,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隻大小一樣的碗來盛。這種宴席不僅擺法有講究,而且上菜時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回族八大碗原材料更豐富,做工更精細,烹飪更考究。

平涼人過事,事主一般不坐席,一個桌子一個桌子的挨著讓席。嘴裡說著:他舅,抄(音cao操)!他姑夫,抄!“抄”,平涼方言,“夾菜”的意思。

時代在變,民俗在變,但過事得拿錢過,這理古今不變。就拿婚慶這喜事來說,首先彩禮就得兩三萬,多的要四五萬,還有各種電器音響傢俱和服飾,到過事再花上不小的一筆,總要七八萬乃至十萬元才能圓滿,這對許多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不舉債是過不了事的。

人活一輩子,無非是娶妻生子,蓋房買房,喪葬祭奠。如此想來,人生無非是過幾個事而已,難怪曹臧恰我哩俺的平涼老百姓會如此慷慨,如此捨得,東借西湊盡力把事過大,過美!只是,面對近幾年愈演愈烈的過事攀比之風,這曾經的美事也逐漸落入了俗套。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說上很長時間,言語裡盡是羡慕嫉妒恨。

過事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吃席,也叫“吃席面”。平涼鄉間的席面十分講究和費時間,一般在院子裡支上很多方桌,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安排座位。根據事的大小、客人的重要程度分別吃“九碗”、“十全”等席,中間還要遞煙、敬酒,期間還要有鼓樂相奏。過去在農村辦酒席,一般都是找個鄉廚加上自家人打下手就搞定。飯菜也多以蘿蔔、白菜、粉條子燉肉為主。而現在,則基本上是由專業廚師隊伍在操辦,他們提供從採購、製作到擺臺上菜、消毒碗碟等全方位服務。飯菜既有燴菜,也有炒菜,雞、鴨、魚、豬、牛、羊肉樣樣都有。現在農村的婚宴已經不完全是從前的“大碗吃肉”的格局了,而是融入了不少城裡餐館的菜肴,不僅菜品的樣數多了,量減少了,而且製作上也更加精細了。

在平涼城鄉吃席,還有一個講究要謹記:回族過事席面不上煙酒,漢族過事席面必上煙酒。回族傳統席面一般上“八大碗”或“九碗十三花”,特別是“九碗十三花”素有回族的“滿漢全席”之美譽,由九個熱菜、四個涼菜構成,主要原料是牛、羊、雞、魚肉及時令蔬菜。“八大碗”、“九大碗”是平涼回族婚嫁或招待貴賓的傳統宴席,歷經數百年興盛不衰。所謂九碗,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隻大小一樣的碗來盛。這種宴席不僅擺法有講究,而且上菜時也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回族八大碗原材料更豐富,做工更精細,烹飪更考究。

平涼人過事,事主一般不坐席,一個桌子一個桌子的挨著讓席。嘴裡說著:他舅,抄(音cao操)!他姑夫,抄!“抄”,平涼方言,“夾菜”的意思。

時代在變,民俗在變,但過事得拿錢過,這理古今不變。就拿婚慶這喜事來說,首先彩禮就得兩三萬,多的要四五萬,還有各種電器音響傢俱和服飾,到過事再花上不小的一筆,總要七八萬乃至十萬元才能圓滿,這對許多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不舉債是過不了事的。

人活一輩子,無非是娶妻生子,蓋房買房,喪葬祭奠。如此想來,人生無非是過幾個事而已,難怪曹臧恰我哩俺的平涼老百姓會如此慷慨,如此捨得,東借西湊盡力把事過大,過美!只是,面對近幾年愈演愈烈的過事攀比之風,這曾經的美事也逐漸落入了俗套。

作者簡介:

秦玉龍,號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號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週刊》主編,網路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