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故宮的丹陛石遭破壞?專家:天氣變化導致視覺差

午朝門公園內的丹陛石。 金陵晚報記者 胥欣 攝

全國文保明故宮的丹陛石遭到破壞?

專家鑒定是天氣變化導致視覺差

南京明故宮遺址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上現建有午朝門遺址公園, 園內有一塊丹陛石, 系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修建的, 丹陛石上有一隻栩栩如生的正面龍臉。 近日南京民間文物愛好者反映, 這張龍臉遭到破壞, 原先的眼睛、鼻子和鬍鬚等, 突然消失了, 懷疑是遭到破壞。 全國文保文物明故宮的丹陛石遭到破壞, 這是真的嗎?昨日上午, 金陵晚報記者趕赴現場查看。

有人懷疑丹陛石上的龍臉被弄壞

昨天, 南京民間文物愛好者葉先生正在午朝門公園內查看丹陛石。 這塊丹陛石坐北朝南, 石頭上雕刻的背景是一大片卷雲, 正中間有一條龍, 龍臉是正面雕刻, 凸出石頭上方。 此時能看見, 龍頭上方的角, 一隻右眼睛。 不過龍臉上的左眼, 還有鼻子和鬍鬚, 此時已經消失。

葉先生說, 自己喜歡賞玩文物, 3月23日, 他到午朝門公園觀賞文物, 發現原先栩栩如生的龍臉變樣了, 以前最喜歡的鼻子及鬍鬚, 都消失了。

葉先生還掏出了一張數年前拍攝的丹陛石照片,對比著說:“照片上的丹陛石, 一張龍臉上, 能清晰看見龍的右眼下方有清晰的龍鬚紋路, 中間的鼻子高挺, 左眼雖遭破壞不完整, 但還是依稀可辨原來的圖案。

但是今天這塊丹陛石上, 左眼下方的龍鬚紋早已不見了, 右眼損壞更加嚴重, 中間高挺的鼻子也消失了。 仔細觸摸被損部分, 感覺十分粗糙。 這不像是自然風化造成的, 而是人為破壞造成的。 ”

珍貴文物變樣愛好者很心疼

丹陛石上的龍臉變樣了, 葉先生懷疑是遭到破壞。 據其講:“這塊丹陛石是朱元璋時期的, 呈正方形, 長為1.3米, 厚為30釐米。 它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塊丹陛石上的花紋是正面龍紋, 在明代之前是沒有正面龍紋的, 龍多是雕刻成側臉。 到了朱元璋時期, 朱元璋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威嚴, 才出現了正面龍紋。 ”

葉先生表示, 文物十分脆弱, 一旦被損就很難恢復, 公園內陳列著不少明代石刻文物, 除了部分設置石柱鐵鍊圍護外,

大部分是完全處在露天環境中的。 由於部分市民的踩踏、觸摸, 致使石刻的文字、花紋等日漸磨損, 風吹日曬雨淋也會對石刻造成侵蝕, 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想辦法保護起來。

採訪中記者看見, 在丹陛石周圍零星還有一些石刻, 不遠處還能看見“保護文物”的標示。 公園裡晨練的人員以及一些遊客, 不時進入丹陛石區域拍照, 有的人為了拍照, 乾脆直接站在丹陛石上面。

專家鑒定沒事 是天氣變化致視覺差

隨即金陵晚報記者找到管理方詢問此事, 南京城牆管理處方面獲悉後, 當天中午即派城牆藏品部主任、城牆研究專家等, 前往實地察看。 經專家鑒定後認為, 市民報料的丹陛石沒有明顯損傷痕跡, 與管理部門之前留檔的照片對比,

也無變化之處。 (留檔的照片上龍臉已經遭到損壞)

不過對於市民感覺龍臉變樣的情況, 專家分析認為, 可能是陰雨過後看這些有苔蘚的雕塑, 會更立體、清晰度高, 反之天好後或石質乾燥時, 影像清晰度要差一些, 所以, 前後看起來會有變化的感覺。

對於葉先生提出的文物保護問題,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午朝門管理辦的負責人表示, 目前午朝門公園的保護方案正在申請, 希望能儘快批復方案, 更好地保護午朝門文物。

■看新聞長知識

丹陛石可是皇帝專用的

據介紹, 丹陛石, 又稱陛階石, 是古代宮殿門前臺階中間鑲嵌的那塊長方形大石頭, 一般是一整塊石頭雕成, 有的還由好幾段石頭組成。

丹陛石是中國帝王身份的象徵。 丹陛石被建在宮殿前主路上, 石頭上雕刻有龍鳳、祥雲、海水江崖等紋路。 故宮內的三大殿南北兩面都有巨大的丹陛石。 其中, 保和殿后北面的石雕丹陛, 由三段組成, 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塊, 應該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塊。 丹陛兩邊是石臺階, 皇帝登基、生日慶典時, 走出大殿, 不走兩邊的石臺階, 而是坐著轎子從丹陛上淩空而過。 封建時代, 等級森嚴, 臣下不能在丹陛石上走, 只能從它的兩側臺階走, 否則就有殺身之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