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驅車千里前往北部邊陲,探秘我國境內的俄羅斯族裔村

從北京驅車, 途徑承德, 赤峰, 阿爾山, 滿洲里, 最後來到慕名已久的中俄邊境居住著千戶俄羅斯族後裔的室韋。

(我的想像原來是這樣的)

可見到的卻是這樣的:

圍著這個已被商業化, 正在失去原有風貌的村子轉了一圈, 終於找到了阿廖沙家。

阿廖沙是第三代俄羅斯族, 也是中俄混血第三代。

他奶奶是俄羅斯人, 爺爺是山東人, 爺爺闖關東來到這裡。 圖3為他父母親(第二代混血)。 村裡大部分是這種情況, 都是俄漢混血

阿廖沙家的漢姓姓潘。 他15歲的女兒妮娜, 臉上還有俄羅斯人的特徵。

他說他家的房子是村裡的六十多歲的幾位老人給蓋的,

只有他們還有這樣的會蓋俄羅斯木頭房子的技藝, 在年輕人中已經失傳。

這個房子全部是木質架構, 不用釘子, 都用“榫”來固定。

他家(6間, 內牆都是木牆)可出租的房子, 造價花了50多萬。 院子用白色木柵欄圍著, 種了很多花草和蔬菜。

我覺得他家是這個商業化(到處是新的賓館)小村裡為數不多的還保留俄式風情的院子了,但願這個民俗村,能把古樸的房屋和傳統保留下來,別被商業洪流淹沒了。

我覺得他家是這個商業化(到處是新的賓館)小村裡為數不多的還保留俄式風情的院子了,但願這個民俗村,能把古樸的房屋和傳統保留下來,別被商業洪流淹沒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