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仇保興:城市群規劃須生態共治設施共建資源分享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仇保興 倪追風 攝

中新網杭州8月4日電(嚴格 倪追風)作為國家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

城市群建設規劃一直以來受到各界關注。 日前,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在接受中新網訪問時表示, 在城市群方興未艾的當下, 城市群規劃需要從生態環境共治、基礎設施共建、資源分享三大痛點尋求解決方案。

截至2017年3月底, 國務院共先後批復了6個國家級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

生態共治

仇保興指出, 城市群規劃中, 生態環境共治是重中之重, 需要解決污染源的有效治理問題。 在三大污染撲面而來的特殊時期, 區域的生態環境共治應該有一套新的辦法, 在城市群規劃的指導下進行。

仇保興曾任職杭州市市長, 當時杭州的飲用水源以錢塘江為主,

而錢塘江的上游是安徽黃山市。

這位杭州市原市長回憶, “我們跟黃山談判了7年, 黃山的水到了千島湖, 必須是I類水;如果356天, I類水占90%, 杭州就給黃山市補償;必須保證黃山流向下游的水質。 如果達標, 我們給黃山2個億, 省裡再給它2個億, 中央財政再給2個億, 一共6個億;如果沒達標, 就不給錢。 從此以後, 黃山市就開始大規模建設汙水處理廠了。 ”

他強調, 絕不能簡單地拿污染權交易說事。 企圖用一個模型來簡單地代替複雜問題處理, 實際難以湊效。 江河上下游的城市都要學習歐洲萊茵河治理經驗——河流下游的城市發言權應該最重, 上游的城市治理措施應該更嚴, 總的裁判由下游城市承擔, 每年召開會議對上中下游三大類城市進行評估,

評估的結果向全社會公佈的, 這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基礎共建

“城市群規劃要注重基礎設施共建。 ”仇保興表示, 要解決三四線城市、小鎮與主城之間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同時, 優質公共產品的品質應該均等化, 而不只是公共財政均等化。

而通過城市群規劃基礎設施共建, 一直以來飽受爭議的優質醫療、教育等資源過於集中在大城市的難題, 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這位前住建部副部長舉例, 上海一共26家三甲醫院, 每家三甲醫院承包2-3個小城鎮的衛生院。 僅一年多的時間, 就把城市退休的老醫生全部調動起來了, 腦外科手術這樣重大手術在小城鎮就可以做;杭州主城最好的名校到小城鎮去承包中小學校,

辦成各校分校, 小城鎮的房子就變成了學區房。 這就是資源分享的典範。

仇保興還指出, 中國跟國外發達國家比較, 不是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建築, 而是三四線城市、小城鎮的公共品的品質低下, 差距太大了。 在這類問題上, 一定要高度重視。 在城市群規劃的指導下, 努力讓公共產品的品質均等化, 而不只是投資數量均等化。

他認為, 城市群規劃應該著眼於整個城市群缺陷的修補, 爭取逐步形成不同規模城市合理組合效應。

資源分享

在資源分享方面, 仇保興表示, 像風景名勝、鄉村、金融中心、大學、科研院所, 這樣的資源在城市群中應該實現共用。

在他看來, 風景名勝是高等地理資源;鄉村是一種綠色資源,

既是生態和糧食安全底板, 歷史文化資源, 又是鄉土景觀資源;大學、科研院所是科技創新的源頭, 是不可取代的技術資源。

這些資源如果能在城市群中廣泛共用, 就有助於促進整個城市群協調發展。

仇保興告訴中新網, 城市群協同發展規劃編制思路要更側重於“問題導向”, 再輔之以合理的“目標和經驗導向”, 才能使規劃有的放矢。 此外, 城市群規劃必須注重“過程調控”和調動群內每個城市政府的積極性去解決以前單個城市不願解決或難以解決的突出問題。 只有這樣, 城市群規劃才會真正管用而逐步成熟。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