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清華產業創新密碼丨辰安科技:鍛造水環境“安全溯源網”

編者按

創新, 是清華產業發展之本、精神之魂。 改革與創新, 造就了清華產業近些年的高速發展。

為弘揚科技創新精神、傳播科技創新文化、營造鼓勵創新氛圍,

清華控股聯合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北京中心主辦、紫光集團承辦“清華產業2016年度十大創新項目”評選活動, 結果已於2017年4月底揭曉。 現重磅推出“清華產業創新密碼”欄目, 揭開專案的創新密碼, 挖掘專案的創新價值, 講述專案的背後故事。

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網(辰安科技)榮獲“清華產業2016年度十大創新專案”稱號。

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網

申報單位:辰安科技

專案負責人:蘇國鋒、吳靜

專案團隊成員:袁宏永、梁漫春、徐立梅、楊潔、石瑞雪、周小波、王士峰、劉品傑、馮雪嬌、劉芳、潘吉秀、張淼、王雨、王亞爽、渠傳江

聚集了深圳大部分重污染企業的茅洲河, 是廣東環境最差的河流之一, 而自1997年以來, 就是五金、電鍍類企業聚集地的深圳江碧工業區,

更早已成為重金屬污染的重災區。

最讓當地環保部門頭疼的是同類企業太多, 整個園區一共有22家企業, 全部是電鍍廠。 雖然園區排放口的重金屬污染物濃度經常超標, 但以前的檢測手段只能對水質超標進行警告, 卻很難查出來到底哪家企業在偷偷超標排放。

不可能把所有企業全部一關了之, 派大量人力時刻蹲守效果並不理想, 環保部門只能看著河水被污染, 卻缺乏有效監管技術手段。

直到去年, 這個難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這是一個名為“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黑科技”, 它不僅可以檢測到水質異常, 還可以精准定位到超標排放企業。

深圳衛視報導水環境安全溯源網

2017年,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剛剛投入運行不久, 就展現出了強大威力:水安全溯源平臺發現水質預警, 通過“水特徵指紋分析”, 鎖定工業區內的某一家電鍍廠有重大的排汙嫌疑。 環保部門立刻對企業進行突擊執法檢查, 經實驗室分析, 果然發現了4項污染物超標,

其中總磷超出允許排放濃度的11.7倍。

這個“一擊制敵”的神器, 正是辰安科技在清華大學專利技術基礎上, 經過一系列的創新研發的專案。 這一技術更入圍了“清華產業2016年度十大創新項目”。 此外, 辰安科技正在加大研發投入, 以水污染預警和快速識別為核心功能的“水環境污染快速識別與預警儀”項目列入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支援專案。

這意味著, 不久的將來, 這項新技術, 將有可能改變中國的污水治理困局, 造福無數國人。

打通產學研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剛與我們接觸之初, 當地環保部門也充滿懷疑, 不相信能解決這個幾十年來的頑疾, 找到污染源分別出排汙企業。 ”辰安科技執行總裁蘇國鋒說。

環保部門的負責人甚至拍著桌子說, “你們如果能把我們當地這個問題都解決了, 那中國的水污染溯源識別的難題基本上就解決了。 ”

事實證明,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很快就發揮了它的震懾威力, 在溯源平臺正常運行後, 經常出現疑似排汙的幾大嫌疑企業受到重點盯梢, 之後, 疑似污染源中再也沒有出現它們的身影, 排口水質明顯改善;水環境安全溯源平臺起到了很好的震懾和正面引導作用, 鼓勵先進, 讓守法企業安心生產。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原理, 其實和證據鏈非常接近。 員警要排除作案動機、時間、地點等條件, 最後鎖定嫌疑人;水環境安全溯源網也同樣利用水質全特徵來縮小包圍圈, 最後鎖定污染源。

解決稀釋排汙、降雨偷排、細水長流式排汙等情況下常規指標不預警;解決同地區同類型企業的廢水排查難;解決新興污染、地域特異性污染等特殊污染來源難以排查等困局;把以往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通過污水查找排放企業,這個讓人難以想像的“黑科技”,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合肥專案現場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原理,其實和員警用指紋定位犯罪嫌疑人非常相像:不同企業的污水都有不同的“水質特徵指紋”,只要事先對不同企業的污水進行採樣,建立水質特徵指紋資料庫,當在污水排放檢測口發現水質指標異常時,就可以利用水質特徵指紋識別技術,和資料庫中的水質指紋進行對比,判斷水體受到了哪種污水的污染,乃至鎖定超標排放企業。

其中最關鍵的技術,是“水質特徵”的判別。

辰安科技環境安全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小波說,電鍍的生產過程會改變污水中的物質結構,而不同工廠的原料來源、管理水準、工藝水準差異,會讓各家工廠的污水物質結構都不一樣。雖然這種差異很小,但對於辰安科技的檢測技術來說,已經足以識別出到底是哪家工廠排放的電鍍廢水。

“我們和清華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已經進行了十多年,整個流程已經走得很順利了”,辰安科技市場總監彭輝說。辰安科技所走過的歷程,是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成功案例。辰安科技與清華大學多年來共同發揮各自的優勢,雙方進行持續性研發投入,才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經濟主戰場“的快速轉化。

鍛造環境安全溯源網

保障八方水環境平安

辰安科技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成果轉化單位,致力於公共安全和應急技術產業化,立足支援公共安全學科的長遠發展,不斷引入孵化新技術和產品,豐富公共安全學科的內涵和產業鏈。

辰安科技一直關注公共安全裡的環境安全,自松花江事件、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之後,更加堅定了擴大投入環境安全事業的決心。許多情況下,原本只是安全生產事件,應急處置不當很可能引發出環境安全事件、群體性事件等次生衍生事件。必須有人來幫助政府防微杜漸,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生存的環境安全,這便是辰安科技的使命。

2016年,辰安科技整合現有技術基礎,著手推進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網。

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儀的生產車間

這是極為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環節多、專業面廣,需要學科交叉;除最先引進的三維螢光水質指紋技術外,還引進各相關新監測技術新產品,需要集成創新;聯合當地最熟悉情況的專業人士、管理部門,共同會診把脈制定方案發揮合力,需要務實落地;辰安科技還將發揮環境大資料的優勢,根據雲端運行的大資料模型鏈,進行資料分析,定期將綜合性的建議報告提供給環保等部門,提供不同時段不同流域的治理策略、下階段治理重點等決策建議,為管理提供直接決策依據,需要價值服務。

這意味著,水環境安全溯源網除了定位偷排企業,還可實現多尺度溯源。溯源網可幫助環保部門判斷出,造成當前水污染的到底是生活污水還是工業污水,污染來自哪個區域、哪個單位,是從哪個途徑進入水體的,面源貢獻有多大等等,為管理者提供污染治理的關鍵資訊,從而説明環保部門,進行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治理。

目前的成效,鼓舞人心。

借力政策東風長士氣

孵化安全溯源網開花

沒有水環境安全溯源網之前,環保部門跟水污染的鬥爭只有“小米加步槍”,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炮”,環保監測和執法隊伍都士氣大增。

目前,水環境安全溯源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在不同的場景示範落地,逐步推廣應用。

在合肥的試點中,通過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發現了水質無法提升的原因,並不是工業廢水,而是來自生活污水。由此,在後續的治理中,可以追本溯源、明確方向,精准治理,減少政府投資,提升效率。

在某水源地試點中,某家企業超標,但企業自身也找不到原因,無法進行整改,通過溯源網,才發現是生產工藝上導致了水質污染,進行整改後,整體水質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出現,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以及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提升環保工作效率和效果,降低環境風險,助力各級政府經濟可持續發展,最終優化人居環境、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除了產學研外,水環境安全溯源網能夠落地實施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溯源網作為系統性的工程,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支援外,還得依靠各個政府部門共同協助。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重磅“環保政策,政府對環保的重視和決心,才使得其產業化應用及落地成為了可能。

隨著我國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和“水十條”進一步落實,對河流和斷面規定了明確的考核要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文推廣“河長制”,水環境日常管理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為我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及監管提供新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為我國“水十條”實施、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以及水安全保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作為系統性的工程,除了企業產學研外投入研發、政策需求引導,更加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共同協助孵化支持。

放眼未來,一切才剛剛開始。

解決稀釋排汙、降雨偷排、細水長流式排汙等情況下常規指標不預警;解決同地區同類型企業的廢水排查難;解決新興污染、地域特異性污染等特殊污染來源難以排查等困局;把以往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通過污水查找排放企業,這個讓人難以想像的“黑科技”,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合肥專案現場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原理,其實和員警用指紋定位犯罪嫌疑人非常相像:不同企業的污水都有不同的“水質特徵指紋”,只要事先對不同企業的污水進行採樣,建立水質特徵指紋資料庫,當在污水排放檢測口發現水質指標異常時,就可以利用水質特徵指紋識別技術,和資料庫中的水質指紋進行對比,判斷水體受到了哪種污水的污染,乃至鎖定超標排放企業。

其中最關鍵的技術,是“水質特徵”的判別。

辰安科技環境安全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小波說,電鍍的生產過程會改變污水中的物質結構,而不同工廠的原料來源、管理水準、工藝水準差異,會讓各家工廠的污水物質結構都不一樣。雖然這種差異很小,但對於辰安科技的檢測技術來說,已經足以識別出到底是哪家工廠排放的電鍍廢水。

“我們和清華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已經進行了十多年,整個流程已經走得很順利了”,辰安科技市場總監彭輝說。辰安科技所走過的歷程,是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成功案例。辰安科技與清華大學多年來共同發揮各自的優勢,雙方進行持續性研發投入,才實現了從實驗室到”經濟主戰場“的快速轉化。

鍛造環境安全溯源網

保障八方水環境平安

辰安科技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成果轉化單位,致力於公共安全和應急技術產業化,立足支援公共安全學科的長遠發展,不斷引入孵化新技術和產品,豐富公共安全學科的內涵和產業鏈。

辰安科技一直關注公共安全裡的環境安全,自松花江事件、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之後,更加堅定了擴大投入環境安全事業的決心。許多情況下,原本只是安全生產事件,應急處置不當很可能引發出環境安全事件、群體性事件等次生衍生事件。必須有人來幫助政府防微杜漸,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生存的環境安全,這便是辰安科技的使命。

2016年,辰安科技整合現有技術基礎,著手推進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網。

水環境安全預警溯源儀的生產車間

這是極為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環節多、專業面廣,需要學科交叉;除最先引進的三維螢光水質指紋技術外,還引進各相關新監測技術新產品,需要集成創新;聯合當地最熟悉情況的專業人士、管理部門,共同會診把脈制定方案發揮合力,需要務實落地;辰安科技還將發揮環境大資料的優勢,根據雲端運行的大資料模型鏈,進行資料分析,定期將綜合性的建議報告提供給環保等部門,提供不同時段不同流域的治理策略、下階段治理重點等決策建議,為管理提供直接決策依據,需要價值服務。

這意味著,水環境安全溯源網除了定位偷排企業,還可實現多尺度溯源。溯源網可幫助環保部門判斷出,造成當前水污染的到底是生活污水還是工業污水,污染來自哪個區域、哪個單位,是從哪個途徑進入水體的,面源貢獻有多大等等,為管理者提供污染治理的關鍵資訊,從而説明環保部門,進行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治理。

目前的成效,鼓舞人心。

借力政策東風長士氣

孵化安全溯源網開花

沒有水環境安全溯源網之前,環保部門跟水污染的鬥爭只有“小米加步槍”,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大炮”,環保監測和執法隊伍都士氣大增。

目前,水環境安全溯源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在不同的場景示範落地,逐步推廣應用。

在合肥的試點中,通過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發現了水質無法提升的原因,並不是工業廢水,而是來自生活污水。由此,在後續的治理中,可以追本溯源、明確方向,精准治理,減少政府投資,提升效率。

在某水源地試點中,某家企業超標,但企業自身也找不到原因,無法進行整改,通過溯源網,才發現是生產工藝上導致了水質污染,進行整改後,整體水質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的出現,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以及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提升環保工作效率和效果,降低環境風險,助力各級政府經濟可持續發展,最終優化人居環境、改善投資環境、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除了產學研外,水環境安全溯源網能夠落地實施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溯源網作為系統性的工程,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支援外,還得依靠各個政府部門共同協助。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重磅“環保政策,政府對環保的重視和決心,才使得其產業化應用及落地成為了可能。

隨著我國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和“水十條”進一步落實,對河流和斷面規定了明確的考核要求。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文推廣“河長制”,水環境日常管理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水環境安全溯源網為我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及監管提供新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為我國“水十條”實施、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以及水安全保障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水環境安全溯源網作為系統性的工程,除了企業產學研外投入研發、政策需求引導,更加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共同協助孵化支持。

放眼未來,一切才剛剛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