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個病其實不用治,7個動作幫你甩掉它!

肩周炎已經不僅僅只是中年人常發的一種骨科疾病, 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也備受著肩周炎的關愛與親睞, 與人體的日常習慣與生活環境密不可分, 日積月累, 使其逐漸加重形成病變。

肩膊酸痛, 較常見的是由肩周炎所引起。 肩周炎常被稱為五十肩或冰凍肩。 它之所以有此名, 是因它多發生於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身上, 且緣於患有此症狀的患者多感覺到疼痛情況在夜晚或天氣多變、轉冷時漸趨嚴重, 故又有“冰凍肩”一名。 在此所稱的“冰凍肩”或“五十肩”並非一醫學名詞, 而是一些臨床症狀的合稱,

只要是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度受限都常被統稱之。

肩周炎會帶來哪些傷害?

1、天氣變化, 病情加重:肩周炎的症狀的患者多感覺到疼痛情況在夜 晚或天氣多變、轉冷時漸趨嚴重,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2、疼痛:這是肩周炎患者最明顯的一個症狀, 患者總以為如果能忍受 著些微的疼痛或肩關節動作不靈活, 稍為多休息一下, 不再動用它, 肩周 炎的疼痛感就會減少很多。

3、影響睡眠:患者有了肩周炎不及時治療就這樣一天拖一天, 原本只 有動作時肩膀才有疼痛感;再後來就演變成連晚間睡眠時都疼痛不已, 進而影響患者的睡眠。

4、影響生活細節:肩關節疼痛使得患者無法抬高捉抓著地鐵車箱中的 扶手, 更有甚者女士們沒辦法梳頭發、扣裙扣、晾衣服等嚴重影響生活的細節問題,

久而久之, 如果是慣用右手, 又是右肩周炎, 對日常生活、工作均造成相當的不便。

哪些人易得肩周炎

女性易患肩周炎

女子在45歲到55歲之間處於更年期, 此時, 體內雌性激素的分泌量減少導致高密度脂蛋白水準的下降, 而高密度脂蛋白是代謝體內多餘血脂的物質, 它的減少會導致體內的血脂大量沉積在血管內壁, 尤其容易沉積在受過風寒、得過炎症的關節組織內, 造成關節組織的血管阻塞、氣血不通, 並加重炎性反應, 導致疼痛。

教師易患肩周炎

慢性累積性疲勞損傷系指在長期的周而復始的重力作用下, 雖然受力一般仍在肩關節軟組織強度內, 但組織出現了慢性疲勞,

強度和韌性即下降, 有的表面無特殊變化, 但內部組織結構已出現損傷或病理改變。

例如:教師工作, 每日寫教學方案和上課寫黑板字, 耗力並不大, 但是卻需要肩臂許多肌肉參與協調, 所以易引起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疲勞。 長期的累積, 即可發生內部的慢性損傷, 成為易患肩周炎的因素。

老人易患肩周炎

50歲以上的老年人, 尤其是當存在著生理的一過性自主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時, 有新陳代謝障礙和軟組織退行性變, 對於損傷反應不易修復, 進一步發展, 可致肩部某些肌肉疼痛性痙攣, 廢用性萎縮。

特別是炎性組織的異常修復、粘連等, 最終可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 形成典型的肩周炎。

肩周炎知識誤區

誤區一:肩周炎能自愈,

不需要看醫生。 肩周炎早期症狀為肩部疼痛、壓痛、活動不便, 有時夜間會疼醒, 睡覺時不能壓迫肩部。 後期則表現為肩關節黏連, 活動功能明顯受限, 不能背手、梳頭、穿衣服、洗臉等, 局部肌肉有僵硬、緊張或肌肉萎縮等現象。 早期症狀一般很少得到重視, 很多患者因為怕疼而不敢多活動關 節, 以為忍忍就好了, 久而久之導致肩關節各方向活動受限, 嚴重影響生活, 且伴有持續性疼痛不適。 所以, 當患者自檢疑似為肩周炎時, 千萬不能拖, 應儘快就 醫, 以免症狀加劇。 及時進行適當治療可縮短病程, 預防肌力下降、持續活動度喪失等併發症。

誤區二:疼痛時, 儘量不活動。 無論病程長短, 症狀輕重, 均應每日進行肩關節的主動活動。

長時間不鍛煉肩關節, 容易發展為“凍結肩”, 只有活動鍛煉才能把肩關節黏連的韌帶、軟組織一點點“撕裂開”。 但也不是說鍛煉的力度越大越好, 以不產生劇痛感、局部舒適為宜。

緩解肩周炎的小動作

甩手鍛煉

兩腳分開站立, 先用手揉擦肩部, 使局部肌肉鬆弛, 然後甩動手臂, 先前後, 後左右, 甩動幅度由小到大(與身體成30-90度), 速度由慢到快(每分鐘30-60次), 每次1-5分鐘。

畫圓圈運動

兩臂分別由前向後, 由後向前, 呈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畫圓圈, 幅度由小到大, 達到最大限度為止, 每次50-100下。

爬牆鍛煉

患側手指接觸牆壁, 手向上移至最高點, 然後放下來, 反復做10-12次。

沖天炮

立位或坐位均可, 兩手互握拳, 先放在頭頂上, 然後逐漸伸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展臂 站立

兩腳同肩寬,兩臂伸直向兩側抬起(外展)與身體成90度,兩臂展開後停5-10秒鐘後緩緩放下,每天做30-50次。

摸頸

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聳肩

坐位或立位,兩肩聳動,幅度由弱到強,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然後逐漸伸直兩臂使兩手向頭頂上方伸展,直到最大限度,每次30-50下。

展臂 站立

兩腳同肩寬,兩臂伸直向兩側抬起(外展)與身體成90度,兩臂展開後停5-10秒鐘後緩緩放下,每天做30-50次。

摸頸

坐位或立位均可,兩手交替摸頸的後部,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聳肩

坐位或立位,兩肩聳動,幅度由弱到強,每天2次,每次50-100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