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同一個時代,逐漸消逝的美國購物中心文化

2015 年的一天, Dan Bell 離開位於美國巴爾的摩市的家, 驅車前往郊外的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 這是一次回憶之旅。 在他九歲的時候, 曾經和家人參加過這座占地 76,000 多平方米的購物中心的盛大開幕儀式。

那一天, 數千人聚集在這個購物中心的中庭, 金粉和粉色羽毛從玻璃屋頂如雨點般落下。 薩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貨店是這裡的主要商戶。 兩旁種著棕櫚樹的美食廣場被稱作「溫室」。 NBC 巴爾的摩電視臺派出了 Cam 2 號直升機來拍攝停車場和停在裡面的車海畫面。 Bell 記得, 他的姑姑開車轉了四十五分鐘才找到一個停車位。

Dan Bell, YouTube 上《死去的購物中心系列》視頻播主, 照片拍攝於新澤西州中部沃裡斯購物中心

那是在 1986 年, 美國購物中心發展的高峰年。 自從 1950 年代以來, 美國每年至少要建造一座新的購物中心, 僅在 1990 年就有 19 座購物中心開業。 為了捕捉到這種時代精神, 美國《Esquire》雜誌曾派出一名作者前往芝加哥郊外, 跟隨兩個十幾歲少年進行了一次經典的週六晚購物中心之旅。

這個時期的電影, 諸如《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 1980)、《開放的美國學府》(Fast Times at Ridgemont High, 1982)、《德克薩斯的音樂之旅》(True Stories, 1986)、《獨領風騷》(Clueless, 1995)、《耍酷一族》(Mallrats, 1995)和《危險關係》(Jackie Brown, 1997), 都涉及到了在這些「消費教堂」裡發生的關鍵情節 —— 消費教堂是社會學家 George Ritzer 創造出來的詞彙,

專門用來描述大型室內購物空間。

位於新澤西州貝靈頓市的貝靈頓購物中心外景

那些年間, 如果你也親身體驗過蓬勃發展的消費文化, 你會花上幾小時圍著室內噴泉轉悠、一邊吸著 Orange Julius 果汁, 一邊乘坐自動扶梯。

甚至連與世隔絕的作家 Joan Didion 也曾經寫過在檀香山的阿拉莫納購物中心買了兩頂草帽、四瓶指甲油和「一台西爾斯百貨廉價出售的烤麵包機」。

2015 年 Bell 再次來到位於馬里蘭州奧因斯米爾斯的這家購物中心時, 他已經有十多年沒有到過這個或其它任何一個購物中心了。 儘管之前聽說這裡的經營狀況不好, 他還是對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非常意外。

「第一眼幾乎讓我震驚到無法呼吸, 因為整個走廊空無一人, 什麼都沒有。 」Bell 說。 法國大理石地板仍在燈光映照下閃閃發光。 它並不像廢墟, 但是看上去仿佛曾有一場瘟疫奪走了這裡所有的生命。

「整個商場回蕩著巨大的流行音樂聲, 我看向這條走廊的盡頭, 一個人都沒有,

也沒有一家營業的店面。 那一刻真的很讓人震驚。 」Bell 說。

伯靈頓購物中心天井

他那天拍攝了一段十分鐘的視頻, 並發佈在了 YouTube 上, 從裡面你可以看到他當時沉默的反應。 這位元 40 歲的視頻製作者後來拍攝了被他稱為《死去的購物中心系列》(Dead Mall Series)的視頻, 專門用來記錄大西洋中部地區那些他幼年時期歡樂殿堂的消亡, 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是該系列的第一集。

其他人在這種購物中心垂死現狀中發現了創意性利用價值。在 Gillian Flynn 的暢銷驚悚小說《消失的愛人》中,她就把一個場景設置在了密蘇裡郊外一個衰敗的四層購物中心裡。曾經代表整個社區活躍中心的地方,已經變成了「20 萬平方米的回聲區」。

作者把這個購物中心寫進了小說,並在改編電影劇本裡保留了這個場景,因為她說:「尤其對於 80 後這一代的孩子來說,死去的購物中心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我們是最後一代自由放養的孩子,經常在購物中心閒逛,不是真的要買什麼,就是到處看著玩。現在看到那些龐然大物變得如此空空蕩蕩,就形成了一種難以忘卻的童年情懷。」

低沉的畫外音做旁白,復古的蒸汽波合成樂當作悲情配樂,Bell 的視頻深情地致敬並試圖去瞭解一個沒落的世界。這些視頻喚起了 80 後一代朦朧的懷舊之情,就像最近 Michael Galinsky 的時代攝影集《美國的購物中心》(Malls Across America)裡所表達的一樣,就在他們為改變了消費習慣的零售業大變革留下令人傷感的視覺記錄的同時,電子商務和經濟的不平等都已經不可避免。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六月發佈的一份報導中指出,未來五年內,美國現有的 1000 多家封閉式購物中心將關閉 20% 到 25%。

雖然富人區的高檔購物中心仍然經營得很好,Bell 卻不關心那些;他走訪的都是死去的購物中心,其中情況最不好的就是工人階層社區和鄉下社區裡的那些。在維吉尼亞州布里斯托爾的購物中心拍攝時,Bell 發現整個商場裡只有 10 家商店還開著門;其它的零售店鋪全都關著鐵閘門,裡面空空如也。

伯靈頓購物中心餐飲區

在德拉瓦州里霍博斯灣的裡霍博斯購物中心,他在一個曾經是美食中心的地方遇到了一對從事服裝修改的中年移民夫婦。他的系列視頻裡總會出現很多怪異的時刻,當他把鏡頭對準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來強調整個購物中心的荒涼時,就會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慢慢走著出現在畫面裡,獨自轉悠著。

在實況轉播裡,Bell 既是親切的導遊,「沿著這條走廊走下去,你可以看見前面一個地方,那就是以前西爾斯百貨商店」;他也是購物中心建築愛好者,「我喜歡這個老式的磚形花架嗎?當然喜歡」;還是個充滿困惑的普通人「這裡根本沒有顧客,但是還設有顧客服務台」。

觀看《死去的購物中心系列》視頻會激起觀眾心中一些相互衝突的情感。你會想起自己在購物中心度過的歡樂時光,為這樣的衰落感到悲傷,但隨後就會感覺,把所有感情寄託在這種圍繞購物建立起來的、人為操控的體驗上,是一件很傻的事。

購物中心是一個寄託情感的物件,Bell 發現:「人們寫信告訴我的事情都很不可思議。從只是喜歡復古事物的年輕人,到那些在購物中心經歷過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人。第一次約會、遇見未來的丈夫或妻子,第一份工作等等。」

購物中心的短暫歷史如下:1954 年,Victor Gruen 的北部購物中心在密西根州紹斯菲爾德開業了——儘管還有一些更早的實例存在,但它常常被認定為是第一家現代購物中心。因為汽車業的興起,郊區位置顯得非常合適,在《聯邦助建公路法案》(Federal-Aid Highway Act)的影響下,大型購物中心幾乎都開在了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不提其它因素,單這一點就幾乎完勝市中心商業區,所以在近 40 年時間裡,購物中心一直佔據統治地位。然而到了 1990 年代,新的城市主義運動重新給城市購物體驗注入活力,破壞了購物中心的統治地位。隨後,大賣場和網上購物的興起則敲響了購物中心文化死亡的鐘聲。

Dan Bell 拍攝的密西根州弗林特的一處購物中心

Bell 表示:「對於那些在購物中心工作和那些會去購物中心的人來說,現在就是需要哀悼的日子,因為我們在失去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一些人會因此感到難過。」

今年一月份在馬里蘭州拍攝的馬利車站購物中心那一集視頻裡,Bell 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把鏡頭對準了一座抽象鋼雕塑,他說:「當時那家鞋店就在雕塑前面,現在是 Spencer 商店,那時候是 Dolcis 零售店。我在那兒工作過,因為我朋友就是那裡的主管。工作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盯著這個雕像看。」

馬利車站購物中心是 Bell 的家庭購物場所。如果乘車的話,他 15 分鐘就能到那裡,走路則需要一小時。就像 Flynn 和整整一代中產或小市民階層的城郊孩子一樣,購物中心也是 Bell 喜歡去的地方。Chess King 和 Regal 電影院都是吸引他們的所在。「你可以坐在外面吸煙,在裡面四下走走,看看都有誰在。」Bell 說。

在購物中心裡,Bell 最喜歡的商店是 Suncoast Motion Picture Company 連鎖店。他可以花上半個下午時間在 10 美元架上的錄影帶裡翻找,並發現一些奇怪的邪典電影,比如《蜜月殺手》(The Honeymoon Killers)和《垃圾街》(Street Trash)。然後他會逛到華爾登書店,在裡面的電影區度過更多愉快的時光。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那些年間,購物中心會被嘲笑為一個讓人疏遠的地方,裡面都是些沒有靈魂的連鎖商店,但是人們也有可能在裡面獲得一些文化教育。

Bell 表示:「它確實激發了當時我雖然擁有但並不知道如何去把握的藝術思維。只要當時可以接觸那些電影、書和購物中心裡的一切。」

十幾歲再大些的時候,Bell 在購物中心做過各種工作:梅西百貨、鞋店、出售當年風行一時的寬大肩膀的棕色麂皮夾克的皮衣精品店。

Bell 說:「我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麼在購物中心工作的,因為我從來沒在商店裡待過。我總會四處走動,和每個人說話。我們那時都是失敗者,抽煙、工作期間喝酒、和那些藍領裡很酷很有趣的人一起出去玩。我們都會相互關照,這讓不認真工作變得更容易了一些。」

在最近一個週五,Bell 和我在新澤西中部的沃裡斯購物中心見了面,由於主要承租方梅西百貨商店關閉,這個購物中心也受到了衝擊。

如果你有段時間沒有去過購物中心了,那麼它們全盛時期的景象很可能一直停留在你的記憶裡,一旦走進去,那些舊日回憶紛紛湧出:百貨商店的獨特味道(這裡是一家 Boscov 商店),既新鮮又充滿人造感;走進開放的大廳時內心的激動;乘自動扶梯時孩子般的開心。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在 1991 年 Paul Mazursky 的喜劇電影《愛情外一章》(Scenes From a Mall)中,部分內容就是在洛杉磯的比弗利購物中心拍攝的,由 Woody Allen 和 Bette Midler 扮演的兩個主角在購物、吃飯、看電影的過程中,重溫了他們婚姻生活的起起伏伏,《紐約時報》電影評論家 Vincent Canby 在他的影評中說,電影中的一切都發生在「美國消費主義燈光閃耀的殿堂那包羅萬象的屋頂之下」。帶著對那部電影的歉意,這就是沃裡斯購物中心拍到的場景:一隻鳥在購物中心上層盤旋。

廣告橫幅上一個年輕女子笑著玩得很開心。橫幅上寫著:「新生活從這裡開始」,擋在了空空如也的商店櫥窗前。一個男人獨自坐在一張按摩椅上,在另一條沒有顧客的走廊上盯著自己的手機看。

二手傢俱商店 Keith’s Classic Furniture 裡的員工討論著購物中心毫無生機的真實現狀。一個人對其他人說:「死也沒有完全死掉,活也不能算活著。我們現在是一個僵屍購物中心。」

變化最大的部分是美食區,裡面還有六家餐廳仍在營業,有幾個人正坐在天窗下的棕櫚樹之間吃午餐。Bell 說:「我很久沒來過這樣的美食區了,以前熱鬧的時候,你根本找不到座位。」

Bell 是一位有著棕色短髮和鬍鬚的高個男子,看上去像是對年輕時代充滿懷念。他也同意去購物中心不是個回顧往事的好辦法,不過當他看到一個仍在噴水的噴泉時,還是雙眼一亮。「我很喜歡披薩和氯水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味道。」他說。

不過儘管到過很多死去的購物中心,但它們都沒能喚起他重新在裡面購物的欲望。和很多人一樣,他已經很多年不在購物中心買東西了。他表示:「讓我感興趣的東西真的不在購物中心裡面。另外,在亞馬遜上買東西便宜得多。」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Bell 點了一份披薩和一杯蘇打水,提出了他對沃裡斯購物中心的評價。他說:「這裡看起來比我去過的其它購物中心人稍微多一點。沒有完全死掉,但最後肯定也會走到那一步的。」

看到有個老婦人拿著一盒 Great American Cookie 餅乾離開時,他睜大了眼睛。「看吧,這才是 1980 年代的樣子。我最近都沒有看到過這種畫面,居然有人買了 Great American Cookie 餅乾。她可能是給孫輩買的。」他說。

Bell 就像一些零售業考古專家一樣,喜歡讀商店門面上的「標籤疤」—— 移除的刻字所留下的痕跡。他斷定其中一個應該寫著凱氏珠寶。

上層還有一些沒希望的其它租戶,包括幾個政府辦公室,一家癌症慈善機構、一家名叫 Spot 的青年俱樂部和一些商場相關的部門。Bell 說:「這是商場重整旗鼓的另一種方式。曾經這裡可能有五家商店。」看著走廊上的盆栽植物,他說:「至少還有人在照料這些植物。」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Bell 表示,在所有參觀並拍攝這些混凝土遺留物的時間裡,「購物中心並沒有讓我感到很傷感。」事實上,他發現在一個周圍都是兒時熟悉景象和味道的大型建築裡反而會讓人感覺平靜,這裡空調調得很高,又沒有那麼多人。「當我聽說拍過的哪個購物中心關門時,有一瞬間會有『真可惜』的感覺,但我不並會去追悼購物中心。」他說道。

而且他就像現代版的 Edward Sheriff Curtis(以拍攝美國西部和北美印地安人而著名的攝影師 )一樣,從視覺上記錄著一種文化——如果它不會消亡,那麼必然也會轉變形式。就像他說的:「所以從現在起 20 年、30 年後,人們會說,『嘿,我們來找找我們以前經常去的購物中心吧』,他們會看到我走在裡面並在講述它的完整視頻。」

在拍攝期間,只有一次真正讓 Bell 動容。那是兩年前,在俄亥俄州亞克朗市的「旋轉大地」購物中心裡。那個地方不是快死了,而是已經死掉、並且被廢棄了。在裡面,他見證了它最後的時刻。他回憶說,進入裡面時聽到的第一種聲音,是青蛙在大聲呱呱叫著。

Bell 說:「那些青蛙在一個電梯升降井的水池裡,美食區那邊還有一團霧氣飄蕩在半空中。我當時的感覺是『不會吧』。」

「1980 年代的時候誰能想到這個場景?你能想像一下把這畫面拍下來,帶回到 1980 年代然後跟人說『30 年後,美食區會住進一隻青蛙』嗎?」

-

撰文:Steven Kurutz

攝影:Peter Garritano

翻譯: 熊貓譯社 喬木

編輯:王乙凡

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是該系列的第一集。

其他人在這種購物中心垂死現狀中發現了創意性利用價值。在 Gillian Flynn 的暢銷驚悚小說《消失的愛人》中,她就把一個場景設置在了密蘇裡郊外一個衰敗的四層購物中心裡。曾經代表整個社區活躍中心的地方,已經變成了「20 萬平方米的回聲區」。

作者把這個購物中心寫進了小說,並在改編電影劇本裡保留了這個場景,因為她說:「尤其對於 80 後這一代的孩子來說,死去的購物中心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我們是最後一代自由放養的孩子,經常在購物中心閒逛,不是真的要買什麼,就是到處看著玩。現在看到那些龐然大物變得如此空空蕩蕩,就形成了一種難以忘卻的童年情懷。」

低沉的畫外音做旁白,復古的蒸汽波合成樂當作悲情配樂,Bell 的視頻深情地致敬並試圖去瞭解一個沒落的世界。這些視頻喚起了 80 後一代朦朧的懷舊之情,就像最近 Michael Galinsky 的時代攝影集《美國的購物中心》(Malls Across America)裡所表達的一樣,就在他們為改變了消費習慣的零售業大變革留下令人傷感的視覺記錄的同時,電子商務和經濟的不平等都已經不可避免。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六月發佈的一份報導中指出,未來五年內,美國現有的 1000 多家封閉式購物中心將關閉 20% 到 25%。

雖然富人區的高檔購物中心仍然經營得很好,Bell 卻不關心那些;他走訪的都是死去的購物中心,其中情況最不好的就是工人階層社區和鄉下社區裡的那些。在維吉尼亞州布里斯托爾的購物中心拍攝時,Bell 發現整個商場裡只有 10 家商店還開著門;其它的零售店鋪全都關著鐵閘門,裡面空空如也。

伯靈頓購物中心餐飲區

在德拉瓦州里霍博斯灣的裡霍博斯購物中心,他在一個曾經是美食中心的地方遇到了一對從事服裝修改的中年移民夫婦。他的系列視頻裡總會出現很多怪異的時刻,當他把鏡頭對準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來強調整個購物中心的荒涼時,就會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慢慢走著出現在畫面裡,獨自轉悠著。

在實況轉播裡,Bell 既是親切的導遊,「沿著這條走廊走下去,你可以看見前面一個地方,那就是以前西爾斯百貨商店」;他也是購物中心建築愛好者,「我喜歡這個老式的磚形花架嗎?當然喜歡」;還是個充滿困惑的普通人「這裡根本沒有顧客,但是還設有顧客服務台」。

觀看《死去的購物中心系列》視頻會激起觀眾心中一些相互衝突的情感。你會想起自己在購物中心度過的歡樂時光,為這樣的衰落感到悲傷,但隨後就會感覺,把所有感情寄託在這種圍繞購物建立起來的、人為操控的體驗上,是一件很傻的事。

購物中心是一個寄託情感的物件,Bell 發現:「人們寫信告訴我的事情都很不可思議。從只是喜歡復古事物的年輕人,到那些在購物中心經歷過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的人。第一次約會、遇見未來的丈夫或妻子,第一份工作等等。」

購物中心的短暫歷史如下:1954 年,Victor Gruen 的北部購物中心在密西根州紹斯菲爾德開業了——儘管還有一些更早的實例存在,但它常常被認定為是第一家現代購物中心。因為汽車業的興起,郊區位置顯得非常合適,在《聯邦助建公路法案》(Federal-Aid Highway Act)的影響下,大型購物中心幾乎都開在了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不提其它因素,單這一點就幾乎完勝市中心商業區,所以在近 40 年時間裡,購物中心一直佔據統治地位。然而到了 1990 年代,新的城市主義運動重新給城市購物體驗注入活力,破壞了購物中心的統治地位。隨後,大賣場和網上購物的興起則敲響了購物中心文化死亡的鐘聲。

Dan Bell 拍攝的密西根州弗林特的一處購物中心

Bell 表示:「對於那些在購物中心工作和那些會去購物中心的人來說,現在就是需要哀悼的日子,因為我們在失去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一些人會因此感到難過。」

今年一月份在馬里蘭州拍攝的馬利車站購物中心那一集視頻裡,Bell 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把鏡頭對準了一座抽象鋼雕塑,他說:「當時那家鞋店就在雕塑前面,現在是 Spencer 商店,那時候是 Dolcis 零售店。我在那兒工作過,因為我朋友就是那裡的主管。工作的時候,我每天都會盯著這個雕像看。」

馬利車站購物中心是 Bell 的家庭購物場所。如果乘車的話,他 15 分鐘就能到那裡,走路則需要一小時。就像 Flynn 和整整一代中產或小市民階層的城郊孩子一樣,購物中心也是 Bell 喜歡去的地方。Chess King 和 Regal 電影院都是吸引他們的所在。「你可以坐在外面吸煙,在裡面四下走走,看看都有誰在。」Bell 說。

在購物中心裡,Bell 最喜歡的商店是 Suncoast Motion Picture Company 連鎖店。他可以花上半個下午時間在 10 美元架上的錄影帶裡翻找,並發現一些奇怪的邪典電影,比如《蜜月殺手》(The Honeymoon Killers)和《垃圾街》(Street Trash)。然後他會逛到華爾登書店,在裡面的電影區度過更多愉快的時光。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那些年間,購物中心會被嘲笑為一個讓人疏遠的地方,裡面都是些沒有靈魂的連鎖商店,但是人們也有可能在裡面獲得一些文化教育。

Bell 表示:「它確實激發了當時我雖然擁有但並不知道如何去把握的藝術思維。只要當時可以接觸那些電影、書和購物中心裡的一切。」

十幾歲再大些的時候,Bell 在購物中心做過各種工作:梅西百貨、鞋店、出售當年風行一時的寬大肩膀的棕色麂皮夾克的皮衣精品店。

Bell 說:「我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麼在購物中心工作的,因為我從來沒在商店裡待過。我總會四處走動,和每個人說話。我們那時都是失敗者,抽煙、工作期間喝酒、和那些藍領裡很酷很有趣的人一起出去玩。我們都會相互關照,這讓不認真工作變得更容易了一些。」

在最近一個週五,Bell 和我在新澤西中部的沃裡斯購物中心見了面,由於主要承租方梅西百貨商店關閉,這個購物中心也受到了衝擊。

如果你有段時間沒有去過購物中心了,那麼它們全盛時期的景象很可能一直停留在你的記憶裡,一旦走進去,那些舊日回憶紛紛湧出:百貨商店的獨特味道(這裡是一家 Boscov 商店),既新鮮又充滿人造感;走進開放的大廳時內心的激動;乘自動扶梯時孩子般的開心。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在 1991 年 Paul Mazursky 的喜劇電影《愛情外一章》(Scenes From a Mall)中,部分內容就是在洛杉磯的比弗利購物中心拍攝的,由 Woody Allen 和 Bette Midler 扮演的兩個主角在購物、吃飯、看電影的過程中,重溫了他們婚姻生活的起起伏伏,《紐約時報》電影評論家 Vincent Canby 在他的影評中說,電影中的一切都發生在「美國消費主義燈光閃耀的殿堂那包羅萬象的屋頂之下」。帶著對那部電影的歉意,這就是沃裡斯購物中心拍到的場景:一隻鳥在購物中心上層盤旋。

廣告橫幅上一個年輕女子笑著玩得很開心。橫幅上寫著:「新生活從這裡開始」,擋在了空空如也的商店櫥窗前。一個男人獨自坐在一張按摩椅上,在另一條沒有顧客的走廊上盯著自己的手機看。

二手傢俱商店 Keith’s Classic Furniture 裡的員工討論著購物中心毫無生機的真實現狀。一個人對其他人說:「死也沒有完全死掉,活也不能算活著。我們現在是一個僵屍購物中心。」

變化最大的部分是美食區,裡面還有六家餐廳仍在營業,有幾個人正坐在天窗下的棕櫚樹之間吃午餐。Bell 說:「我很久沒來過這樣的美食區了,以前熱鬧的時候,你根本找不到座位。」

Bell 是一位有著棕色短髮和鬍鬚的高個男子,看上去像是對年輕時代充滿懷念。他也同意去購物中心不是個回顧往事的好辦法,不過當他看到一個仍在噴水的噴泉時,還是雙眼一亮。「我很喜歡披薩和氯水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味道。」他說。

不過儘管到過很多死去的購物中心,但它們都沒能喚起他重新在裡面購物的欲望。和很多人一樣,他已經很多年不在購物中心買東西了。他表示:「讓我感興趣的東西真的不在購物中心裡面。另外,在亞馬遜上買東西便宜得多。」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Bell 點了一份披薩和一杯蘇打水,提出了他對沃裡斯購物中心的評價。他說:「這裡看起來比我去過的其它購物中心人稍微多一點。沒有完全死掉,但最後肯定也會走到那一步的。」

看到有個老婦人拿著一盒 Great American Cookie 餅乾離開時,他睜大了眼睛。「看吧,這才是 1980 年代的樣子。我最近都沒有看到過這種畫面,居然有人買了 Great American Cookie 餅乾。她可能是給孫輩買的。」他說。

Bell 就像一些零售業考古專家一樣,喜歡讀商店門面上的「標籤疤」—— 移除的刻字所留下的痕跡。他斷定其中一個應該寫著凱氏珠寶。

上層還有一些沒希望的其它租戶,包括幾個政府辦公室,一家癌症慈善機構、一家名叫 Spot 的青年俱樂部和一些商場相關的部門。Bell 說:「這是商場重整旗鼓的另一種方式。曾經這裡可能有五家商店。」看著走廊上的盆栽植物,他說:「至少還有人在照料這些植物。」

Dan Bell 拍攝的街道購物中心一角

Bell 表示,在所有參觀並拍攝這些混凝土遺留物的時間裡,「購物中心並沒有讓我感到很傷感。」事實上,他發現在一個周圍都是兒時熟悉景象和味道的大型建築裡反而會讓人感覺平靜,這裡空調調得很高,又沒有那麼多人。「當我聽說拍過的哪個購物中心關門時,有一瞬間會有『真可惜』的感覺,但我不並會去追悼購物中心。」他說道。

而且他就像現代版的 Edward Sheriff Curtis(以拍攝美國西部和北美印地安人而著名的攝影師 )一樣,從視覺上記錄著一種文化——如果它不會消亡,那麼必然也會轉變形式。就像他說的:「所以從現在起 20 年、30 年後,人們會說,『嘿,我們來找找我們以前經常去的購物中心吧』,他們會看到我走在裡面並在講述它的完整視頻。」

在拍攝期間,只有一次真正讓 Bell 動容。那是兩年前,在俄亥俄州亞克朗市的「旋轉大地」購物中心裡。那個地方不是快死了,而是已經死掉、並且被廢棄了。在裡面,他見證了它最後的時刻。他回憶說,進入裡面時聽到的第一種聲音,是青蛙在大聲呱呱叫著。

Bell 說:「那些青蛙在一個電梯升降井的水池裡,美食區那邊還有一團霧氣飄蕩在半空中。我當時的感覺是『不會吧』。」

「1980 年代的時候誰能想到這個場景?你能想像一下把這畫面拍下來,帶回到 1980 年代然後跟人說『30 年後,美食區會住進一隻青蛙』嗎?」

-

撰文:Steven Kurutz

攝影:Peter Garritano

翻譯: 熊貓譯社 喬木

編輯:王乙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