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紫砂壺的常用術語,你知道多少?

喜歡紫砂壺的茶友不少, 但那些五花八門的紫砂壺和一些專業名詞卻讓人望而卻步。 其實, 掌握我們今天說到的這些常用術語, 以後在挑選紫砂壺的時候, 就會胸有成竹一些。

|光壺

光壺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 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 並要求“柔中寓剛”。 方器則要求“方中寓圓”, 線面挺括平正, 輪廓線條分明。

|花壺

花壺以仿生為主, 表現自然界動、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態, 別具情趣。 還有一些稱為“花貨”的, 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

|目數

通常來說是指的泥料的粗細。 一般來說, 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 反之則為細的。 目數越大, 泥料也就越細。 反之, 泥料的顆粒感就會很強烈。

|包漿

“包漿”其實就是指“光澤”, 專指古物表面的一層光澤。

紫砂壺的包漿是在經歷很長時間後才能養出來的自然光澤, 這種光澤含蓄溫潤毫不張揚, 區別嶄新紫砂壺發出的“賊光”。

|灌漿

灌漿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 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 冷卻後將石膏模脫開, 便可得到壺坯,

經鑲嘴、把並脫蠟後燒製成壺。

灌漿所需紫砂顆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 還摻有較多的玻璃水, 會使紫砂壺失去了應有的透氣性。 灌漿工藝特別適合於大批量的生產且成本較低, 灌漿壺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

|全手工

全手工制壺工藝大概過程可以分為以下九個步驟:打泥片——圍身筒——打身筒——搓壺嘴、壺鈕、壺把——裝壺嘴、壺鈕、壺把——制壺蓋——開壺口——修光、精加工——落印款。

全手工制壺要求製作者不僅要掌握泥胚成型技巧, 還必須利用紫砂材質特性充分在作品中營造出藝術性, 所以全手工壺不僅可作為茶具使用及工藝品欣賞, 還具有藝術收藏價值。

|半手工

半手工壺,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裡面。有的是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製作,身筒用模具製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製作。

“半手工”也可以是通過手工製作,在最後用範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後的校準工作等。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範型工具超過不多也可稱“半手工”。

|紫砂泥料的陳腐

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又俗稱困料、困泥和儲泥,是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一般,開採後的紫砂礦泥需要經翻曬、粉碎、風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製成約寬六寸、長一尺的濕泥塊,然後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蔭暗潮濕處(地窖),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的性能。

濕泥經慢慢陳腐後才能成為“腐泥”,其水分得到均勻分佈,以利坯料氧化,有機物質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爛)。

經過陳腐的礦泥有兩個特性 : 1.可提高、增強可塑性;2.可減少成型和乾燥時開裂。可以這樣說,泥料陳腐時間愈長,所制陶器品質愈好。我國古代陶瓷製作中,就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步驟,陳腐時間大多在一年以上。

|燒結

燒結度高則聲音相對較脆,吸水率低,顏色滋潤;燒結度偏弱,則相反,敲擊聲音沉悶,吸水率高,顏色晦澀無光澤。若第一次燒結度較高,捂灰成色會潤一點,燒結度相對底一點,則捂灰以後會感覺壺表有些“澀”,但後者相對容易泡養一點。

本文來源於茶語網(www.chayu.com),茶語頻道商務合作電話:400-799-3998

|半手工

半手工壺,一般來說含有手工的成分在裡面。有的是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製作,身筒用模具製作,也有的是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製作。

“半手工”也可以是通過手工製作,在最後用範型模具為作品整形,完成最後的校準工作等。在整個制壺過程中運用範型工具超過不多也可稱“半手工”。

|紫砂泥料的陳腐

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又俗稱困料、困泥和儲泥,是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一般,開採後的紫砂礦泥需要經翻曬、粉碎、風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製成約寬六寸、長一尺的濕泥塊,然後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蔭暗潮濕處(地窖),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的性能。

濕泥經慢慢陳腐後才能成為“腐泥”,其水分得到均勻分佈,以利坯料氧化,有機物質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爛)。

經過陳腐的礦泥有兩個特性 : 1.可提高、增強可塑性;2.可減少成型和乾燥時開裂。可以這樣說,泥料陳腐時間愈長,所制陶器品質愈好。我國古代陶瓷製作中,就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步驟,陳腐時間大多在一年以上。

|燒結

燒結度高則聲音相對較脆,吸水率低,顏色滋潤;燒結度偏弱,則相反,敲擊聲音沉悶,吸水率高,顏色晦澀無光澤。若第一次燒結度較高,捂灰成色會潤一點,燒結度相對底一點,則捂灰以後會感覺壺表有些“澀”,但後者相對容易泡養一點。

本文來源於茶語網(www.chayu.com),茶語頻道商務合作電話:400-799-3998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