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放送兩家矽谷的線上IT教育平臺,絕對和國內的不一樣

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培訓人工智慧的機構, 當時為了避嫌沒有說名字, 之後一直有朋友私信來問, 今天就隨性盤點一下美國矽谷(是真的矽谷, 不是打著矽谷旗號招搖撞騙的)的IT培訓機構, 實際上我對國外的沒有很多的瞭解, 這兩家其中一家的創始人中有兩位是中國人(國內有業務), 另一家也已經進入中國市場了。 這兩家分別是BitTiger(入華之後的名字叫:太閣)和Udacity(入華之後的名字叫:優達學城)。

與國內的IT培訓機構相比這兩家無論是模式還是課程都和國內的不一樣, 逼格也是衝破天際, 尤其是優達學城,

在其入華之後我一直關注著, 可以說和國內的相比完全是兩種畫風。 BitTiger和Udacity都是線上教育平臺, 但是相對於國內的一些教育平臺而言, 單說宣傳上來說就沒有那麼的鋪天蓋地無孔不入, 私以為除了不怎麼適應中國國情, 以及對於漢語行銷的不熟練之外, 很重要的原因是天生的高門檻, 純英語教學(優達學城為了適應中國國情, 漢化了一部分課程, 但是英語不好的人學習起來仍然很吃力)的語言門檻卡掉一部分人, 人工智慧, 深度學習等課程又會卡掉一部分人, 一個註定小眾的平臺沒有海量的宣傳是正常的。 下面是兩個機構的介紹。

Udacity

簡介:優達學城是一家專注技術領域的線上教育平臺, 由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教授Sebastian Thrun于2011年聯合創立。

Sebastian Thrun曾加入Google, 創辦Google X實驗室, 並領導Google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Glass多項研究專案。 2014年離開Google後, Sebastian Thrun全職投入優達學城, 帶領公司於次年11月, 從貝塔斯曼、Google Ventures等手中拿到1.05億美元D輪融資。 優達學城估值一舉達到11億美元, 躋身“獨角獸”行列。 有著“矽谷大學”稱號, 優達學城與Coursera、edX並稱“三大MOOC巨頭”。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縮寫, 意為“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 相較於後兩者, 優達學城的特點在於, 定位於職業教育, 而非大學基礎教育。

模式:優達學城的模式是所有的線上課程都是免費的, 但是其學位認證, 實戰專案, 導師指導以及最後的就業推薦都是收費的。 在課程上其目前有深度學習, 前端開發, 機器人開發, 資料分析, 智慧駕駛, 人工智慧, 安卓開發等, 課程重心在於這些高端的課程,

畢竟就課程內容來說, 優達學城的課程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是出自矽谷, 來自Google, Facebook等一線大廠, 這也是它能夠教這些前沿技術的底氣吧。

除了課程之外, 其就業推薦也是極其吸引注意力的一個亮點, 在國外優達學城和Google、Facebook等公司達成了合作協定。 學員畢業後可以有內推通道, 免去部分技術面試, 比較順利的進入這些公司工作。 在中國, 優達學城與優酷、京東、新浪、滴滴等本土優秀企業建立了招聘合作。 學員畢業後, 能直接獲得這些公司的內推通道、面試和工作機會。 至於能不能推進去就不知道了。

接下來說的另一家機構也是這樣, 課程和就業同樣吸引人, 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就業上都搶佔熱點。

BitTiger

簡介:BitTiger是一家位於美國矽谷Santa Clara的線上IT行業求職教育公司,

註冊成立於2015年9月, 這是一個“中美混血”的公司, 在其創始團隊的4個人當中, 有兩位中國人, 兩位美國人。 在其實際的教學中, 主要通過聘請大牛進行直播授課, 而其第一批種子用戶為北美華人, BitTiger的定位是成為“矽谷的終身學習平臺”, 未來的目標是做出涵蓋整個職場生命週期的產品, 説明大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其業績還是相當不錯的, 成立至今, BitTiger註冊用戶近兩萬人, 付費用戶數千人, 其中參加Mastery Program課程的九成學員在畢業之後進入了Google、Facebook、Airbnb等北美一線互聯網企業, 領域涉及大資料平臺、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

模式:類比來說的話, 優達學城是一個MOOC平臺(前期確實是這樣, 後來轉商業了),

BitTiger就和國內的培訓機構很像了, 就業服務機構。 和優達學城一樣, 其課程來源也是Google、Facebook、AirBnb、Apple等互聯網企業。

課程包含兩大體系:系統訓練營, 為期三個月, 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入淺出的梳理各個領域, 包括軟體工程、大資料分析、全棧工程師、UI/UX等;進階訓練營, 為期一個月的實戰項目。 最後的就業也是幫助學員進入一些頂級的互聯網企業。

說實話, 關於太閣我瞭解的並不多, 其最有意思的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打造了一個“社交圈”, 圈子多為來自于矽谷高端科技領域的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無人駕駛等從業者, 其中最多也是華人, 並且公司的目標客戶市場就是北美的華人市場。 這也是我想要去瞭解這個企業的原因。

這兩家並不為太多的人所熟知,可以說和國內的機構相比風格迥異,文中只是一些簡單的介紹,沒有很深入的分析,畢竟離得有點遠了,談不上多瞭解,只能說是一直關注,想要學習的需要慎重考慮一下自己的英語水準,這很重要。

這兩家並不為太多的人所熟知,可以說和國內的機構相比風格迥異,文中只是一些簡單的介紹,沒有很深入的分析,畢竟離得有點遠了,談不上多瞭解,只能說是一直關注,想要學習的需要慎重考慮一下自己的英語水準,這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