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20對上F35 在雙方都有預警機的前提下誰更有優勢?

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款第五代戰機, 殲-20經常被拿來與美國的F-22和F-35戰機作比較。 相較於F-22戰鬥機, 殲-20雖然有後發優勢, 但二者之間還是存在比較明顯的差距, 這個差距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追平。 雖然殲-20對上F-22的結果爭議性很小, 但如果把F-22換成同為五代機的F-35, 不同觀點的聲音就漸漸多了起來。 有人認為殲-20是單座雙發的重型戰機, F-35是單座單發的中型戰機, 並且二者用途不同, 沒什麼可比性;有人認為, 殲-20在武器裝備和飛行性能方面強過F-35不少, 狗鬥的話殲-20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但F-35的網路戰能力優於殲-20,

集群作戰能力驚人。

不管怎樣, 殲-20的目標並不是F-35, 而F-35作為一款與F-22高低搭配的戰機, 也並不是為制空而設計的機型。 那麼, 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二者同為隱身性能優秀的戰鬥機, 如果對上面, 誰會先發現誰?許多人認為, F-35的隱身性能比殲-20好,

擁有先手優勢, 但從紙面資料來看, F-35戰機的前向RCS(雷達反射面積)為0.1平方米, 而殲-20和F22的RCS很有可能小於0.01平方米, 二者之間擁有一個數量級的指標差。 不過戰機的隱身性能並不能只通過紙面資料來衡量, 年初有消息稱35架F-35穿過日本領空卻沒有被發現, 如果屬實, 那麼F-35的隱身性能或許比想像中要好一些。

從現代化雷達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 在無干擾的理想環境下, 對於普通高空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在350-400公里之間, 而這個距離在對上高空隱身戰鬥機時則會大幅縮水, 一般雷達的探測距離大概在150-180公里。 在相控陣雷達方面, F-35比起殲-20也不占優, 因為二者之間的AESA雷達核心的T/R元件(信號發射/接受模組)數量相差不少。 F-35搭載的APG-81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在1600個左右, F-22搭載的APG-77雷達的T/R元件高達1900個, 而擁有充足頭部空間的殲-20 AESA雷達的T/R元件則有2200個之多, 可以保證在F-35戰鬥機的探測範圍之外先敵發現。

單從隱身性能上來說, 殲20已經擁有了與F-22整體比肩局部超越的實力, 比起F-35自然更不在話下。 那麼, 如果殲-20和F-35在雙方都有預警機的情況下對上, 誰會佔據優勢呢?很大的可能是誰也發現不了誰, 因為預警機比起戰鬥機來說目標更明顯, 最先被察覺到的會是雙方的預警機。 現代機群講究聯網作戰, 高隱身的五代戰機可以通過大資料傳輸來獲得資訊並通過雲平臺資料規劃出一條合理的繞行線路,

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F-35超強的戰場感知能力甚至超越了F-22, 先進的大資料物聯網平臺加上預警機和隱身機的聯合作戰經驗, 龐大的空中網路可以説明F-35始終游離于對手預警機探測範圍的臨界點之外。 從戰場感知能力的角度來看,殲-20這方面做的沒有F-35出色。

從戰場感知能力的角度來看,殲-20這方面做的沒有F-35出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