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型美國飛機已服役了10年生產350架,中國仍無法製造

V-22傾轉旋翼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空軍和海軍使用的新型通用運輸平臺, 其主要用於取代CH-46這類10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 今年7月31日, 其生產商貝爾直升機公司慶祝自己的第350架V-22系列交付使用。

貝爾公司慶祝第350架V-22交付

V-22系列堪稱是革命性的機型, 其不僅具備直升機垂直起降的能力, 而且還依靠複雜的傾轉旋翼技術實現了更為關鍵的一點:飛行速度、載荷、航程向著固定翼飛機看齊。 相比之前以CH-46為代表的10噸級直升機, V-22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7噸, 這與海軍的E-2D艦載預警機相當。 V-22的飛行速度也與同級別的固定翼飛機有所相似, 其最高速度達到565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也有446公里/小時, 遠遠超過直升機200公里/小時的一般巡航速度。 V-22系列航程已達1627公里(879海裡), 作戰半徑也達到772公里, 如果使用額外油箱最大航程可達3790公里, 是CH-46的數倍。

MV-22B餘CH-46E作戰半徑對比

當然, V-22系列由於其技術問題研發得非常緩慢, 這在美國航空界也是少有的現象。 從1985年3月首批6架V-22原型機交付測試到2005年五角大樓批准V-22生產, 這足足花了20年時間。 這也說明, 傾轉旋翼技術自身有著較大的難題。 但是美國人較為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強大的科研基礎促進了這個專案的順利落地,

這同樣是非常強悍的。

交付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

我們也要看到, 美國包括V-22和F-35這類高技術難度專案展示了其強大的技術原創能力。 除去能夠吸引大量外國頂尖人才進行這種專案外, 美國科研體制的高效, 其產學研結合之緊密都十分成功。

除了研發能力, 美國在產業規劃、程序控制中所展示的能力也很強大。 我們可以看到, 儘管美國尖端技術項目總量不大, 但各類型號往往能夠順利實現量產, 並且很少面臨嚴重的品質問題, 而品質問題發現後同樣能夠實現高效修正。 類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這樣的成功專案, 美國已經建造62艘之多, 其設計之成功, 產品品質之穩定可見一斑。

V-22系列的技術難度也非常大

對於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而言, 我們的問題不完全在於技術層面, 差距更大的是制度背後的人文底蘊。 這也是為何中國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許多機構在模仿美國制度最終淪為一種四不像的低效制度的原因。 人文底蘊需要時間加以沉澱和摸索, 這恰恰不是能一攬子方案就可以解決的。

V-22系列的最終成功來自於美國製造業及其背後的人文底蘊

V-22系列的最終成功來自於美國製造業及其背後的人文底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