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家鄉的風情系列散文:(11)籮坳上

家鄉的風情:(11)蘿坳上

蘿坳上位於家鄉的北面, 是壪裡到永濟街上的必經之地。 原先沒修肥田至永濟馬路的時候, 肥田的人來永濟趕場(趕墟)也愛走壪前的老石路,

那樣要直很多, 過了蘿坳上就到永濟街上了。

蘿坳上又叫蘿墈上, 是一個不大的小山坡, 比山下的三十擔要高上十多米, 如一只倒扣著的“蘿”, 平正方端。 山腰是丘丘梯田, 種著水稻, 雖然水面不太好 , 但土質不錯, 算得上是高產田。

山頂卻是光禿禿的石地, 全是紫色葉岩, 俗稱“見不消”, 禁不住日曬夜露, 石頭變粉碎後就成了泥土, 有勤勞的人居然在山頂辟出了巴掌大的土, 種植豆類作物。

蘿坳上又有人認為是羅坳上, 說這坳上曾住著幾戶羅姓人家, 後來壪裡的老輩把人家趕走了, 甚至解放後在坳上還能找到當年羅姓人家住宅的地基磚腳。 也不知真假, 反正我沒見過。

壪裡到蘿坳上有前後兩條路, 前面就是那條老石路, 沿著梯田的田埂蜿蜒上去, 路上鋪了一塊塊石頭, 下雨天也不怕打滑。 後面的那條路地勢高些, 幾乎與蘿坳上持平, 自然平坦許多, 路就是田埂, 田埂就是路, 沒鋪石頭, 一下雨就走不得, 所以壪裡人都喜歡走前面的石路。

蘿坳上山下還有另外條路, 我們去中學讀書時經常走, 也就是三十擔上面的一丘田埂, 筆直地從壪裡經過蘿坳上, 再穿過肥永馬路, 直達湖頭垌的湖裡, 就到了去永濟中學的大馬路。 這條路其實是壪裡龍燈在元宵節晚上走的專路, 幾百人的隊伍, 打著手電筒, 鑼鼓暄天, 浩浩蕩蕩, 宛如一條絢麗活潑的長龍, 很是壯觀, 一路向北, 先竄張家背裡, 再竄永濟街, 這兩個地方都是壪裡先輩開派的。 但現在都已成了歷史, 由於種種原因, 壪裡在七、八年前已不竄街上了, 猶如大陸失了臺灣, 這成了壪裡人心中永遠難以抹去的痛。

蘿坳上北面山坡是壪裡的梯田, 繞著蘿坳上山勢彎轉。 延伸過去在東面有個更小的山, 很平整, 比蘿坳上低了許多, 卻又是永濟下街的祖山。 原來一百多年前, 壪裡禮字輩有位叫禮告的老輩搬到永濟下街, 可能兄弟分家樣分了些田地與祖山給他們。 致使今天蘿坳上西面的田土都是永濟下街的, 幾乎伸到了壪裡。

蘿坳上北面偏西有口大塘, 叫石浣塘, 是灣裡與石浣塘灣及下街公有的。

南坡下麵也有口水塘, 但比石浣塘不知小了多少, 卻有個詩意的名字“荷葉塘”。 或許這口塘原是荷塘, 故取這麼個名字。 但我從沒看見塘裡有荷蓮有荷葉有荷花, 倒是田螺及塘蚌很多, 我小時常在塘裡摸田螺, 配上姜蒜及米糟, 是風味獨特的美味, 那時還不流行吃炒田螺。 現在這口塘是有武滿(叔叔)與文滿新房的門口塘, 我今年還下了次水摸田螺, 已沒有少時的趣味了。

蘿坳上四周所有的田土原來都是靠歐陽海灌區的水灌溉, 從壪後的高嶺坳下開有一條米把寬的水渠, 直接將大管道的水引到蘿坳上, 很方便。 當年蘿坳上所有的田土都長滿了莊稼, 禾苗碧綠, 高粱紅豔, 油菜金黃。 隨著後來灌區的水一年不如一年, 難以供應,甚至連管道都被填塞沒人疏通,蘿坳上的田土便年年荒蕪了。即使勉強種上稻子,也得用柴油機從石浣塘打水,很辛苦不划算。我都曾用家裡那部柴油機為壪裡人打過水,記得是六塊錢一個小時,後來漲到十塊。十幾年前,壪裡把後面的那條路加寬,佔用了兩邊田土的地,並澆上幾十公分寬的混凝土直通過石浣塘塘磡,到達街上。

看著田地都荒了,九組的人便打起了蘿坳上的主意,開始把新房建到那。先是十組的忠武先生在北坡砌了個豬場,養了幾年豬。後來在二零一零年左右,說搞什麼新農村建設,通過鎮與村裡規劃,九組有十幾戶人家陸續在那建了一排整齊的新房,與永濟街就隔了個塘墈。現在村裡已經把這個新建的“新壪”叫“蘿坳上”了。將來後人會說泮塘邊是由南門、北門、細屋裡、蘿坳上四個部分組成的。

昔日名不見經傳的蘿坳上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今天的蘿坳上樓房矗立,馬路寬闊,還用上了自來水。樓房外牆上的空調就是村裡人生活幸福的象徵,相信不久的將來,蘿坳上將變得更加秀麗、迷人。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在蘿坳上後面的馬路上,摩托進出,小車穿梭,鄉親來來往往;新房前面的馬路,孩童正推著玩具車玩耍,比賽打鬧,惹得大人笑聲連連,極是溫馨和諧。蘿坳上下麵的田裡,有人在給油菜追肥,相信來年又能有個好收成。望著這派田園風光的迷人畫卷,真是讓人陶醉,幸福感油然而生並浮思翩翩……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晚

難以供應,甚至連管道都被填塞沒人疏通,蘿坳上的田土便年年荒蕪了。即使勉強種上稻子,也得用柴油機從石浣塘打水,很辛苦不划算。我都曾用家裡那部柴油機為壪裡人打過水,記得是六塊錢一個小時,後來漲到十塊。十幾年前,壪裡把後面的那條路加寬,佔用了兩邊田土的地,並澆上幾十公分寬的混凝土直通過石浣塘塘磡,到達街上。

看著田地都荒了,九組的人便打起了蘿坳上的主意,開始把新房建到那。先是十組的忠武先生在北坡砌了個豬場,養了幾年豬。後來在二零一零年左右,說搞什麼新農村建設,通過鎮與村裡規劃,九組有十幾戶人家陸續在那建了一排整齊的新房,與永濟街就隔了個塘墈。現在村裡已經把這個新建的“新壪”叫“蘿坳上”了。將來後人會說泮塘邊是由南門、北門、細屋裡、蘿坳上四個部分組成的。

昔日名不見經傳的蘿坳上迎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今天的蘿坳上樓房矗立,馬路寬闊,還用上了自來水。樓房外牆上的空調就是村裡人生活幸福的象徵,相信不久的將來,蘿坳上將變得更加秀麗、迷人。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下,在蘿坳上後面的馬路上,摩托進出,小車穿梭,鄉親來來往往;新房前面的馬路,孩童正推著玩具車玩耍,比賽打鬧,惹得大人笑聲連連,極是溫馨和諧。蘿坳上下麵的田裡,有人在給油菜追肥,相信來年又能有個好收成。望著這派田園風光的迷人畫卷,真是讓人陶醉,幸福感油然而生並浮思翩翩……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二日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