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人既然可以建造大和號,為什麼就不能造虎式坦克?

“大和”級戰列艦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過的最大的戰列艦, 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但是, 由於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 致使大和級在建成後始終處於一種作用不明的曖昧狀態, 以至於被當成聯合艦隊的水上豪華飯店使用。 這對實力不足的日本國力和日本海軍兵力來說, 這無疑是巨大的浪費。

迷信大艦巨炮製勝論的日本海軍對它的期望值很大, 認為憑藉象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單艦威力就可馳騁太平洋, 與美艦隊抗衡了。 然而, 在美航母特混艦隊的打擊下,

“大和”號幾乎無所作為。 終於在1945年4月7日, 大和號在沖繩島戰役中, 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 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 大和號的沉沒, 也宣告了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終結 。

無論是從日本的海軍技術還是海軍戰略來發展, 建造大和級戰列艦都是歷史的必然, 就算不造戰列艦, 福井靜夫在戰後回憶錄中提到, 估計停建大和級可以在中途島多獲得五艘飛龍航母, 瓜島東所羅門可以多獲得兩艘飛龍航母, 阿號航母決戰的時候可以獲得十艘以上雲龍航母, 但是, 就算是停建大和級, 日本海軍也並不能擊沉多少艘美國航母, 因為根本就湊不齊機組來, 況且任何時代海軍內部都會有派別劃分,

那時的日本海軍內部也分為了兩派, 戰艦派和航母派, 但是初期戰艦派占了上風。

這是一個像日本這樣的資源稀缺性島國必然的選擇, 無論它處於進攻地位還是防禦地位, 首先要安全的離開本島把兵安全的運出去, 這靠什麼?還是海軍!就這麼點鋼, 造了上千虎式, 結果運輸船讓人連鍋端, 一炮沒打全喂了魚, 這合算嗎?所以日本別無選擇, 海上安全線要保證, 必須先造船。

德國虎式坦克的裝甲是鋼裝甲, 且工藝在當時屬於先進金屬冶煉工藝, 而且除早期是錨接裝甲以外剩下後期都採用焊接處理。 當時日本沒有足夠的資源跟技術, 所以製造不出來虎式這種超級武器。 日本曾向德國提出購買虎式坦克的要求,

無奈當時也是蘇德激戰正酣的特殊時期, 況且88炮的製造工藝也不是當時日本能仿造出來的。

曾在1942年出的百式戰車, 這是日本陸軍研製的第1種戰車戰型戰車, 主要用途是打擊對方坦克, 同樣為多炮塔結構, 在主炮塔前部有2個安裝1門37mm戰車炮的副炮塔, 至於主炮是1門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 火力十分強大, 這型重戰車火力強大, 裝甲厚重, 很具威力。 但試驗期間發現這種重戰車開出去, 道路破壞, 橋樑倒塌, 即使野外測試也多次發生淤陷, 轉向也不靈活, 戰場運動作戰能力不足, 很令日軍惱火, 加上日軍沒有北進, 也無這種強力重戰車的需求, 所以遲遲沒有量產, 只造了1輛樣車, 1944年12月該樣車也被下令解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