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20到48 揭秘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背後的故事

(2017級全體臨床醫學博士後入站宣誓)

8月1日, 北京協和醫院(下稱協和醫院)學術會堂內再次回蕩起醫學誓言, 一句句直擊心靈的誓言,

將協和醫院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入站典禮推向高潮。 與往日不同, 這次的宣誓人是協和醫院迎來的第二批臨床醫學博士後, 共48人。

領誓人薛華丹, 作為“協和傑出青年”榮譽獲得者, 同時作為首批臨床醫學博士後導師組成員和帶教老師, 帶領這48名博士後所朗讀的入站誓言, 亦是協和醫院所有醫者做出的莊重承諾。

重溫醫學誓言, 感慨頗多。 但誓言並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它需要醫者用真真切切的行動來實踐。 作為中國的醫學殿堂和醫療榜樣, 協和醫院的每一步行動都堪稱改善醫療服務的典範, 率先創立且啟動於2016年5月的臨床醫學博士後培養專案亦是如此。

順勢而出 “老協和”全面恢復“小而精”教育模式

據協和醫院相關部門介紹,

協和醫院該項目的設立與實施, 一方面是為國家培養並輸送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複合型醫學人才;另一方面也為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體系的建設發展, 提供重要優質師資保障。

秉承這兩大原則, 協和醫院每年從全國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生和臨床醫學博士畢業生中, 遴選出一批優秀者來協和醫院接受臨床醫學博士後培養, 採取“升級強化版”住院醫師培訓模式, 全面恢復“老協和”小規模的“醫學精英”教育。

經過三年高強度的全面培訓, 考核合格者將被授予“臨床醫學博士後證書”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證書”。 臨床醫學博士後出站後, 協和醫院將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 擇優留院或推薦至國內其他知名醫療機構工作。

這種培養模式得到了國家人社部和國家衛計委的全力支持。 國家人社部專技司司長俞家棟認為,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專案, 是改革創新的成果, 它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績, 就在於它吸引了大批年輕的優秀人才, 具有創新精神、充滿朝氣和活力, 是國家科技實力、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 代表國家創新的未來。 ”

的確, 2016年, 協和醫院首批共招收2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醫學博士後;2017年, 這一數字增至48人, 學員分別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吉林大學、山東大學醫學院和哈爾濱醫科大學,

招生專業也從6個增至18個, 基本覆蓋所有臨床學科。

有上榜就有落榜, 但國家衛計委科教司副司長陳昕煜認為, 通過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專案初審的學員, 不管最終是否被錄取, 都值得尊重, 因為這個項目考察的不止是專業知識, 還有人文、醫德以及醫患之間的溝通等多種能力, 是綜合素質的體現。

傳承創新 好事仍需多磨

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國家的支持, 更離不開協和醫院上下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 這其中也包括該專案的創意提出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巴德年)

“協東西之德, 和天地之道。 ”巴德年院士認為“協和”二字本身就註定了協和像一座“大熔爐”、一個“加工廠”, 任何人一旦踏入這所“大學校”, 接受協和薰陶和洗禮, 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承協和文化和精神, 並在不知不覺中, 成為了一名協和人。 也正是如此, 協和才有了無盡的潛力。

臨床醫學博士後專案啟動一年來, 協和醫院按照上級單位的要求, 在院長趙玉沛院士的帶領下, 不斷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嚴格招收條件、強化管理考核, 並提高服務保障水準,臨床醫學博士後培養專案逐漸形成了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一、“精英”定位的培養目標。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礎之上,培養出具有更強臨床、科研、教學和國際交流能力的醫學領軍人才。

二、嚴格的培訓標準和管理體系。通過提高培訓強度、增加培訓考核頻率和難度以及實行嚴格的評估機制,實現對臨床醫學博士後全方位的精英化培養。

三、教學資源最優化。充分利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優質的臨床、科研、教學、公共衛生及人文科學的平臺資源,創新實踐“模組教學”。

四、培養指導個性化。協和醫院為臨床醫學博士後配備個性化的導師團隊,由相關專業高年資教師組成3-5人導師組,全程指導科研和教學能力訓練。

有協和醫院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該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於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協和醫院來說,尚無經驗可供參考,因此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屬於摸索。但無論如何,協和醫院都希望給所有的臨床博士後提供最好的平臺,和最好的生活保障。”趙玉沛院士同樣對該專案寄予了厚望。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 趙玉沛)

說起生活保障,“全院200多位員工毫無怨言地將協和醫院幾十年歷史的宿舍樓,全部騰給臨床博士後,並將其改造成與國際接軌的單人公寓,為臨床博士後提供了相當舒適的生活環境。” 趙玉沛院士的這個例子足以說明協和人對這支精英部隊的高度重視。

戴上胸牌 誓言中勇挑重任

在現場數百位協和醫者的共同見證下,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姜玉新書記、柴建軍副書記、張抒揚副院長、楊敦幹副院長為2017級48名臨床醫學博士後學員佩戴上了屬於協和醫院的胸牌。胸牌之上,承載的是患者的託福、社會的信任和個人的未來。

(趙玉沛院長、姜玉新書記為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佩戴協和醫院胸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維護職業的聖潔,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在我即將成為一名北京協和醫院員工之時,我謹在此莊嚴宣誓。我願做嚴謹的協和人,嚴於律己、謙虛謹慎,一絲不苟、求真務實,以科學的態度做事做人。我願做求精的協和人,立志高遠、刻苦鑽研,不謂艱難、精益求精,永攀醫學高峰。我願做勤奮的協和人,孜孜不倦銳意進取,不計得失,奮發有為,以全面發展為己任。我願做奉獻的協和人,待病人如親人,待同事如家人。廉潔行醫,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和呵護人類健康奮鬥終身。”在薛華丹的領誓下,48名臨床醫學博士後學員完成了入站宣誓,同時向大家做出了莊重的承諾。

(薛華丹帶領2017級全體臨床醫學博士後宣誓)

與此同時,身上多了幾層重任的還有第二批臨床醫學博士後導師和班主任:協和醫院內科學系主任張奉春、外科學系主任李漢忠等15位導師代表正式受聘,張奉春和婦產科教授朱蘭還一同擔任了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接受聘書)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導師代表接受聘書)

值得一提的是,李漢忠作為2016級第一批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和導師組成員,至今已在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工作了34年。談及協和醫院的各種培養制度,李漢忠說,“這些制度會讓人終身受益”。從學生到醫生再到導師,李漢忠切身感受到了協和醫院對住院醫師培養前所未有的重視,“一方面給予了博士後專案強有力的資金投入,同時臨床的老師們,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北京協和醫院 外科學系主任 李漢忠)

以外科為例,李漢忠介紹,導師們不斷總結和修正培訓計畫,同時不斷創新。協和醫院大外科共有10個專科,每個專科分別組成了3到5人的專科工作組,總體形成了由30-40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授和副教授組成的博士後教學團隊。每個教學組均採取激勵式辦法,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對每位博士後學員的手術能力進行螺旋式上升培養。但這只是其一,除此之外,大外科還創新了許多培養方法。

(2016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 錢君岩)

2016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錢君岩,作為親歷者,講述了這一年來的體會和收穫。“這一年來我們在臨床理論、實踐技能以及臨床思維和人文素養方面均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與鍛煉。充分夯實臨床基本功之餘,與美國UCSF合作的課程更是通過小組學習,一對一指導,從實踐出發,讓大家學會從提出臨床問題到通過臨床研究,尋找問題的答案,為未來的醫學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 蔣子涵)

剛入站的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蔣子涵,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她一直覺得能夠從事醫療事業是一件既幸福又幸運的事情,個人生涯每一步微小的成就,都可以為改善中國的醫療水準助力,“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高進、優教、嚴出’的培養原則,勢必會將博士後們培養成更優秀、更全面的醫生,這也是協和醫院第二批48位臨床醫學博士後共同的心願。”

注:照片來源北京協和醫院

並提高服務保障水準,臨床醫學博士後培養專案逐漸形成了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一、“精英”定位的培養目標。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礎之上,培養出具有更強臨床、科研、教學和國際交流能力的醫學領軍人才。

二、嚴格的培訓標準和管理體系。通過提高培訓強度、增加培訓考核頻率和難度以及實行嚴格的評估機制,實現對臨床醫學博士後全方位的精英化培養。

三、教學資源最優化。充分利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優質的臨床、科研、教學、公共衛生及人文科學的平臺資源,創新實踐“模組教學”。

四、培養指導個性化。協和醫院為臨床醫學博士後配備個性化的導師團隊,由相關專業高年資教師組成3-5人導師組,全程指導科研和教學能力訓練。

有協和醫院深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該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於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協和醫院來說,尚無經驗可供參考,因此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屬於摸索。但無論如何,協和醫院都希望給所有的臨床博士後提供最好的平臺,和最好的生活保障。”趙玉沛院士同樣對該專案寄予了厚望。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 趙玉沛)

說起生活保障,“全院200多位員工毫無怨言地將協和醫院幾十年歷史的宿舍樓,全部騰給臨床博士後,並將其改造成與國際接軌的單人公寓,為臨床博士後提供了相當舒適的生活環境。” 趙玉沛院士的這個例子足以說明協和人對這支精英部隊的高度重視。

戴上胸牌 誓言中勇挑重任

在現場數百位協和醫者的共同見證下,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姜玉新書記、柴建軍副書記、張抒揚副院長、楊敦幹副院長為2017級48名臨床醫學博士後學員佩戴上了屬於協和醫院的胸牌。胸牌之上,承載的是患者的託福、社會的信任和個人的未來。

(趙玉沛院長、姜玉新書記為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佩戴協和醫院胸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維護職業的聖潔,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在我即將成為一名北京協和醫院員工之時,我謹在此莊嚴宣誓。我願做嚴謹的協和人,嚴於律己、謙虛謹慎,一絲不苟、求真務實,以科學的態度做事做人。我願做求精的協和人,立志高遠、刻苦鑽研,不謂艱難、精益求精,永攀醫學高峰。我願做勤奮的協和人,孜孜不倦銳意進取,不計得失,奮發有為,以全面發展為己任。我願做奉獻的協和人,待病人如親人,待同事如家人。廉潔行醫,為祖國醫療衛生事業和呵護人類健康奮鬥終身。”在薛華丹的領誓下,48名臨床醫學博士後學員完成了入站宣誓,同時向大家做出了莊重的承諾。

(薛華丹帶領2017級全體臨床醫學博士後宣誓)

與此同時,身上多了幾層重任的還有第二批臨床醫學博士後導師和班主任:協和醫院內科學系主任張奉春、外科學系主任李漢忠等15位導師代表正式受聘,張奉春和婦產科教授朱蘭還一同擔任了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接受聘書)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導師代表接受聘書)

值得一提的是,李漢忠作為2016級第一批臨床醫學博士後班主任和導師組成員,至今已在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工作了34年。談及協和醫院的各種培養制度,李漢忠說,“這些制度會讓人終身受益”。從學生到醫生再到導師,李漢忠切身感受到了協和醫院對住院醫師培養前所未有的重視,“一方面給予了博士後專案強有力的資金投入,同時臨床的老師們,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北京協和醫院 外科學系主任 李漢忠)

以外科為例,李漢忠介紹,導師們不斷總結和修正培訓計畫,同時不斷創新。協和醫院大外科共有10個專科,每個專科分別組成了3到5人的專科工作組,總體形成了由30-40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教授和副教授組成的博士後教學團隊。每個教學組均採取激勵式辦法,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對每位博士後學員的手術能力進行螺旋式上升培養。但這只是其一,除此之外,大外科還創新了許多培養方法。

(2016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 錢君岩)

2016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錢君岩,作為親歷者,講述了這一年來的體會和收穫。“這一年來我們在臨床理論、實踐技能以及臨床思維和人文素養方面均得到了全方位的培養與鍛煉。充分夯實臨床基本功之餘,與美國UCSF合作的課程更是通過小組學習,一對一指導,從實踐出發,讓大家學會從提出臨床問題到通過臨床研究,尋找問題的答案,為未來的醫學研究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 蔣子涵)

剛入站的2017級臨床醫學博士後代表蔣子涵,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她一直覺得能夠從事醫療事業是一件既幸福又幸運的事情,個人生涯每一步微小的成就,都可以為改善中國的醫療水準助力,“協和醫院臨床醫學博士後項目‘高進、優教、嚴出’的培養原則,勢必會將博士後們培養成更優秀、更全面的醫生,這也是協和醫院第二批48位臨床醫學博士後共同的心願。”

注:照片來源北京協和醫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