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活在朋友圈裡的人,大多不幸福

社交媒體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在當代社會, 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習慣用它和他人進行交流、開拓眼界、緩解現實的壓力。 如此看來, 技術進步正把人們向越來越好的方向推去。

總的來說, 大多數人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好了。 但2013-2015年, 人們對社交媒體總體影響的評分由73.4下降到67, 受到的負面影響逐漸顯著。

而談到各個具體的社交媒體時, 人們則展現了更為寬容的態度:在2016年的積極程度評分中, 各類社交媒體的平均分將近80分, 比總體影響的評分要高得多。

社交媒體有哪些令人滿意的功能呢?熟人之間的溝通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70%的受訪者認同它能讓人們隨時瞭解朋友動態、更方便地和他人交流。

同時它也提供了獲取更多資訊的途徑:分別有69%和61%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能讓人更快地瞭解社會熱度、增長知識面,

顯示了社交媒體作為資訊媒介也在生活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 也有很多受訪者認同社交媒體能夠拓展我們的社交圈子(55%)、提升我們的自信和交際能力(38%)和同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38%), 而這些積極影響在過去幾年中被認同的程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加深。

而相比之下, 社交媒體緩解現實壓力的功能由2015年的55%下降到了45%, 社交媒體與現實之間的界限也被大大模糊了。 當工作和陌生人也進入了社交媒體之中, 大部分人就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中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以迎合他人的期待, 而原來在熟人社交中可以釋放的自我也再次被壓抑, 因此社交媒體們紓解壓力的功能也就被弱化了。

另一方面, 社交媒體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在不斷地膨脹之中。

一部分是擔心它對個人隱私的衝擊(由2015年的27%上升到2016年43%);同時對健康的憂慮也日益顯著:如視力變差(48%)、睡眠時間減少(42%)、注意力也難以集中(27%)等方面的問題被更多人關注。

在這些純私人的領域之外, 社交媒體也對社會生活產生了衝擊:有22%的受訪者認同社交媒體使他們容易受到網上負面價值觀的影響, 同時也讓人更容易變得空虛浮躁(21%), 人際交往的品質(19%)和原有工作節奏(16%)也由此被打亂。 這些負面影響在過去幾年中程度不斷加強, 而2016年新加的選項“受不了別人在朋友圈裡過得比我好”也獲得了8%的認同, 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種尷尬的現實。

這些負面效果也有著年齡的差異, 90後相對來說最容易受到影響。

無論是在注意力、心態還是價值觀方面, 受到負面影響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隨著年齡而遞減的。 同時80後、90後也更可能對社交媒體中他人的生活產生嫉妒心理和不安全感。

不過中國的受訪者們也不用太過擔心, 因為這些負面影響是全人類的通病。 英國網站safe.co.uk的調查顯示, 34%的受訪者會對他人社交媒體上的內容產生不安全感和焦慮, 高達89%的人則認為那並不是生活的真實反映, 同時也有18%的人認為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將所有人都置於壓力之下。

從社會認知和自我認知的角度來看, 很多人看到他人的光鮮亮麗的生活之後, 會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 一方面讓自己難以平衡地與他人進行交往, 同時也用這種理想化的角色懷疑自己生活的價值——即使知道在社交媒體中獲取的資訊也許並不準確,

大多數人也很難逃離這種自我懷疑的陷阱, 焦慮和一系列負面影響也就由此產生。

當然, 能夠限制自己與社交媒體的接觸在遏制負面影響方面更為有效, 但對於不玩手機會死的當代人來說還是太難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