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鄭永年:印度在變化,中印關係卻一直被低估

作者:鄭永年

長期以來, 中國對外關係中以中美關係為重中之重, 中美同處一個結構, 雙邊互動對全球會產生巨大影響。 不過,

中美關係並不是中國對外關係的全部, 所以中國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中美關係之後的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是什麼。

- 01 -

從地緣經濟看世界經濟中心會在亞太地區

地緣政治有兩種形式。 傳統上, 軍事關係是地緣政治的核心。 這在冷戰期間很明顯。 現在因為經濟的全球化, 地緣政治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經濟力量, 經濟重心在哪裡, 地緣政治就會出現在哪裡。 也就是說, 地緣經濟決定著地緣政治。

從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 今後很長歷史時期內, 世界經濟中心會在亞太地區。 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日本)在這個地區, 印度的經濟也在很快崛起, 加上原來的“四小龍”, 亞太地區在世界經濟中最有活力。

對中國來說,

對外關係的重要性無論就傳統地緣政治還是從現代地緣經濟而言, 美國之後就是亞洲。

- 02 -

美國之外, 中國還需要重視印度

就亞太範圍而言, 中美關係之後, 區域內的幾個大國, 俄羅斯、日本和印度對中國都很重要。 但其中, 中印關係的確定性最小。

中國跟日本、俄羅斯的交往多年, 同它們打交道都有相當的經驗。 中國從來就沒有忽視過日本和俄羅斯, 今後也不會忽視。 和俄羅斯, 中國已經有上海合作組織等多年架構, 和日本的經濟整合非常高。

然而, 中印關係卻一直被低估。 亞太地區, 除了中國, 印度的崛起最為顯著。 這就決定了印度和中國一樣會對亞洲倍加重視。 印度是一個上升的大國, 一個上升的大國會如何行事, 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中國人心理上也還沒有(對印度崛起)做好準備。

印度的不確定性主要在於印度有很多內部問題。 印度內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決定了其民族主義的強度。 印度的民主政治整合了整個國家, 但控制力量不強。 而且, 印度一些官員經常鼓吹民族主義, 尤其是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 印度是民主政治, 其民族主義情緒很容易通過其政治機制與過程傳導給外交政策。 印度的民族主義一旦爆發出來, 就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多年以來, 印度的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一種威脅。 獨立以後, 印度外交一直是“向西”的, 即重視西方世界。 現在隨著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的轉移, 印度外交重心也轉移到亞洲, 開始“向東看”,

但印度在經濟上和亞洲國家合作的同時, 在戰略上卻防備中國。 另外, 從近代至今, 中印兩國還是互相缺乏瞭解。

- 03 -

中印相處應注意輕重緩急

任何國家的國際戰略都取決於其地緣政治, 而周邊國家的力量變化是地緣政治中最重要因素。 今天, 印度的地緣政治變化了。

首先, 全球地緣政治重心轉移到亞洲, 其次, 也是更為重要的, 是中國的崛起。 中國的崛起, 尤其是中國的全球化和“走出去”戰略迫使印度往東看, 注意中國。

中印兩國現在在邊界問題等方面尚存有爭議, 雙方領導層都有意願解決問題。 然而, 客觀地講, 中印邊境問題大家可以談, 但不可乙太著急。 就如一些學者所言, 很多問題在民族主義還高漲的時候是不可以去觸摸的。

欲速則不達, 搞不好還會引起很大的負面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