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2017年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優秀畢業設計作品展示(一)

今天小黿君為大家帶來的是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2017屆的優秀畢業設計作品, 一起來欣賞吧!

01

作者:甘家輝

指導老師:唐穎

設計版面及說明:

靈感來源於流離自在的流浪漢。 因此主題取名為《皆非》, 啼笑皆非的意思。 流浪漢生活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 總是衣衫襤褸, 包裹著多層的外衣以抵禦寒冷的夜晚。

因此系列設計選取了運用舊衣改造的方法, 在舊貨市場挑選合適的舊衣服進行重解和破壞, 再運用解構的形式在服裝中表現出來, 營造出陳舊的感覺和服裝堆疊的效果, 體現出穿著者的不羈和灑脫。 系列服裝表現出穿著的隨性和灑脫, 營造一個在街道上叼著香煙獨自旅行的流浪者的形象。

隨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的變化, 更多人開始追求不同於尋常的的視覺效果和審美體驗。 越來越多的人把眼光放在穿著過之後就無人問津的舊衣服上, 對舊衣服進行回收和再利用, 既能保護環境, 節約成本, 亦能夠使服裝更加獨特和個性, 體現出環境保護的呼籲和獨特設計的理念與風格。

面料挑選以棉麻布料為主,選取些有機理感的,穩重的,起皺的面料,色彩搭配以黑色,白色,藏藍色為主色調,讓整個男裝系列更加一致,系列感更強。製作成成衣後再進行後整理,如火燒,茶染,磨毛,塗層等方法,增加服裝的層次感和工藝感,讓系列服裝更加豐富,富有感情。此系列男裝款式較為修身,服裝款式選擇以實穿性服裝為主,如休閒西裝,寬鬆大衣,修身夾克,褲腿褲等。整體系列可穿性強,大氣時尚,而且富有獨特的東方氣息。

02

作者:李司琪

指導老師:梁惠娥

設計版面及說明:

時代飛速發展,人們也時刻追尋著時代發展的腳步,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漸漸忽視了對傳統藝術的傳承。隨著中國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人們逐漸意識到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服裝領域,全世界的服裝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個國家都掀起了弘揚本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風潮。對於中國來說,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服飾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紡織服裝領域的密切關注。

山東,又稱齊魯,在紡織服裝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方人對於中國最初的認識便是由絲綢開始的,絲綢因此成為了中國的象徵。而齊國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生產基地和商業中心。山東作為齊魯之邦,歷史悠久,民俗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以禮儀為核心的風俗,特別適合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因此很多封建王朝都把山東風俗作為典範和範本。民俗的影響也滲透到了服飾領域,在齊魯的傳統服飾中,民俗元素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在本次設計中,選取了齊魯傳統服飾中民俗元素——五毒作為切入點,探究了五毒元素的含義、寓意及運用方式,並在重新設計五毒圖案的過程中,使之具有了濃郁而獨特的現代氣息。現代服裝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展現方式實現了傳統民俗元素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

此次設計為系列設計,通過黑白色系的服裝來襯托五毒圖案的明亮,有別于傳統的五毒圖案的手工刺繡。本次設計中五毒圖案的表現手法為電腦刺繡,通過電腦繡花的技法使得圖案更加生動,也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

本次設計通過對五毒圖案的的創新設計,改變了傳統的五毒形態,加上字母的設計,使得整個圖案更具現代感。從造型創新色彩、工藝、展現形式、展示部位等方面,使得五毒圖案更加符合現代服飾發展的需求,從而實現當下很多時尚設計師對於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美好願景。

本次課題通過對五毒元素展開研究,使人們對齊魯傳統服飾中的民俗元素可以有更深的瞭解,也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元素走向世界。

03

作者:彭煥然

此系列服裝靈感來源於60年代的未來主義熱潮和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結合摩登服裝風格,設計上注重基本形狀設計項目應用,摒棄了陳舊的未來主義的誇張剛硬直接的分割線條,強調服裝面料其本身的特性。對比著混搭和平衡為服裝的整體風格呈現一種多元化又不失協調的視覺感受。將摩登與未來的風格統一在一起,並設計運用在中性服裝中,打破單一女裝或男裝的單調感、乏味感,缺少時代與生活共鳴的缺點。

此系列女裝設計原則主要圍繞著四個關鍵字:未來、摩登、中性、環保。

未來:整個系列服裝的色彩選用了具有十分代表性的未來感金屬感的銀色和具有光澤感反光感的黑色、金屬吊環、金屬氣眼等裝飾材料的配合使用和黑銀色彩的搭配讓整個女裝系列更加統一,未來感更強。

中性:設計系列中服裝整體廓形偏男性化,工裝風的堆積長褲、超大的多立體兜袋、重新設計的MA1、G1式的飛行夾克加上整個系列運用織帶捆綁插扣等元素,統一整個系列設計、點明中性這一主題。

摩登:時尚與舒適是服裝設計的目的與初衷,時尚與新潮是代表摩登的關鍵字。今年的流行熱點:oversize大廓形的外套大衣、超長袖設計、寬鬆肥大的襯衫、未來感的服裝面料、穿繩織帶的設計項目、金屬感的配飾、略帶街頭感的風格,服裝輪廓以O型為主,簡潔不失大氣。

環保:整個系列的服裝採用了大量的杜邦紙這種既具有可靠的韌性和耐水洗性且完全環保無污染的材料。不僅僅可利於穿脫且環保綠色健康,以體現環保對環境零污染的設計理念。

總結整個系列的特點,採用杜邦紙這種極具新意的特殊質感和肌理感的新型無紡面料,以銀色為主體現未來感,結合款式設計,在表達環保理念的同時展現一個與眾不同混搭風格的創意畢業設計。

本期編輯:周妍

歡迎您積極投稿或建言獻策

投稿郵箱:jnuxmt2014@163.com

愛母校,從點贊、評論和轉發開始!

Copyright © 2014-2017 江南大學新媒體工作室.

面料挑選以棉麻布料為主,選取些有機理感的,穩重的,起皺的面料,色彩搭配以黑色,白色,藏藍色為主色調,讓整個男裝系列更加一致,系列感更強。製作成成衣後再進行後整理,如火燒,茶染,磨毛,塗層等方法,增加服裝的層次感和工藝感,讓系列服裝更加豐富,富有感情。此系列男裝款式較為修身,服裝款式選擇以實穿性服裝為主,如休閒西裝,寬鬆大衣,修身夾克,褲腿褲等。整體系列可穿性強,大氣時尚,而且富有獨特的東方氣息。

02

作者:李司琪

指導老師:梁惠娥

設計版面及說明:

時代飛速發展,人們也時刻追尋著時代發展的腳步,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漸漸忽視了對傳統藝術的傳承。隨著中國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人們逐漸意識到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服裝領域,全世界的服裝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各個國家都掀起了弘揚本國傳統服飾文化的風潮。對於中國來說,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服飾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紡織服裝領域的密切關注。

山東,又稱齊魯,在紡織服裝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方人對於中國最初的認識便是由絲綢開始的,絲綢因此成為了中國的象徵。而齊國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生產基地和商業中心。山東作為齊魯之邦,歷史悠久,民俗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以禮儀為核心的風俗,特別適合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因此很多封建王朝都把山東風俗作為典範和範本。民俗的影響也滲透到了服飾領域,在齊魯的傳統服飾中,民俗元素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在本次設計中,選取了齊魯傳統服飾中民俗元素——五毒作為切入點,探究了五毒元素的含義、寓意及運用方式,並在重新設計五毒圖案的過程中,使之具有了濃郁而獨特的現代氣息。現代服裝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展現方式實現了傳統民俗元素與現代設計的完美融合。

此次設計為系列設計,通過黑白色系的服裝來襯托五毒圖案的明亮,有別于傳統的五毒圖案的手工刺繡。本次設計中五毒圖案的表現手法為電腦刺繡,通過電腦繡花的技法使得圖案更加生動,也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

本次設計通過對五毒圖案的的創新設計,改變了傳統的五毒形態,加上字母的設計,使得整個圖案更具現代感。從造型創新色彩、工藝、展現形式、展示部位等方面,使得五毒圖案更加符合現代服飾發展的需求,從而實現當下很多時尚設計師對於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美好願景。

本次課題通過對五毒元素展開研究,使人們對齊魯傳統服飾中的民俗元素可以有更深的瞭解,也可以進一步推動中國傳統元素走向世界。

03

作者:彭煥然

此系列服裝靈感來源於60年代的未來主義熱潮和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結合摩登服裝風格,設計上注重基本形狀設計項目應用,摒棄了陳舊的未來主義的誇張剛硬直接的分割線條,強調服裝面料其本身的特性。對比著混搭和平衡為服裝的整體風格呈現一種多元化又不失協調的視覺感受。將摩登與未來的風格統一在一起,並設計運用在中性服裝中,打破單一女裝或男裝的單調感、乏味感,缺少時代與生活共鳴的缺點。

此系列女裝設計原則主要圍繞著四個關鍵字:未來、摩登、中性、環保。

未來:整個系列服裝的色彩選用了具有十分代表性的未來感金屬感的銀色和具有光澤感反光感的黑色、金屬吊環、金屬氣眼等裝飾材料的配合使用和黑銀色彩的搭配讓整個女裝系列更加統一,未來感更強。

中性:設計系列中服裝整體廓形偏男性化,工裝風的堆積長褲、超大的多立體兜袋、重新設計的MA1、G1式的飛行夾克加上整個系列運用織帶捆綁插扣等元素,統一整個系列設計、點明中性這一主題。

摩登:時尚與舒適是服裝設計的目的與初衷,時尚與新潮是代表摩登的關鍵字。今年的流行熱點:oversize大廓形的外套大衣、超長袖設計、寬鬆肥大的襯衫、未來感的服裝面料、穿繩織帶的設計項目、金屬感的配飾、略帶街頭感的風格,服裝輪廓以O型為主,簡潔不失大氣。

環保:整個系列的服裝採用了大量的杜邦紙這種既具有可靠的韌性和耐水洗性且完全環保無污染的材料。不僅僅可利於穿脫且環保綠色健康,以體現環保對環境零污染的設計理念。

總結整個系列的特點,採用杜邦紙這種極具新意的特殊質感和肌理感的新型無紡面料,以銀色為主體現未來感,結合款式設計,在表達環保理念的同時展現一個與眾不同混搭風格的創意畢業設計。

本期編輯:周妍

歡迎您積極投稿或建言獻策

投稿郵箱:jnuxmt2014@163.com

愛母校,從點贊、評論和轉發開始!

Copyright © 2014-2017 江南大學新媒體工作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