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韶山市:傳承紅色基因 共築文明之城

通訊員 龍平 李青 劉湘利

盛夏七月, 繁花似錦, 多姿多彩。 走進韶山, 天藍, 地綠, 山青, 水碧;城在林中, 樓在綠中, 居在園中, 人在景中。 經過十載創建, 韶山文明之花盛開, 處處綻放光芒。

紅色文化滋育文明理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氣質、風骨。 文化可以塑造城市, 提升城市的品味, 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我是主席家鄉人, 我為主席家鄉添光彩”“做謙恭有禮的韶山人”……在韶山的大街小巷,

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宣傳標語。 作為偉人故里, 韶山充分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 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為內核, 注重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 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 韶山堅持以推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 把“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作為內核, 努力構建特色鮮明的偉人故里紅色文化,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發揮家庭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細胞作用, 深入開展了“我是主席家鄉人, 我為主席家鄉添光彩”“做謙恭有禮的韶山人”“童心向黨”“爭做紅色講解員”“大手拉小手, 文明齊步走”、學雷鋒志願服務、“好家風、好家訓”“文明家庭”評選等教育活動,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進而通過家庭影響社會。

用文化生活鍛造城市氣質,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打造了“歡樂瀟湘、幸福韶山”大型群眾文化活動、“五下鄉”、“流動大舞臺”、“社區文化藝術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 積極創建全民健身示範城市。

近年來, 韶山深入開展 “校園紅色文化建設”“五紅教育”等系列主題活動, 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主題公園;深化拓展志願服務品牌, 激發全民創建熱情, 全市註冊志願者人數達萬餘人, 深入開展“黨員進社區”“陽光五號”“文明勸導日”等主題志願服務, 以“映山紅”命名的志願服務隊伍, 在全市設有50多個服務站(點), 身影遍佈大街小巷, 成為家喻戶曉、深受群眾歡迎的活動品牌。

“映山紅”景區志願服務專題活動, 使景區旅遊秩序進一步優化, 2016年國慶黃金周國家旅遊局發佈的“十一”假日旅遊“紅黑榜”上, 韶山旅遊區獲評為“綜合秩序最佳景區”。

價值座標引導崇德向善

文明, 是城市底蘊的生動再現, 是城市精神的凝練表達。 人是文明的主體。 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關鍵在人。

“城市因你而美麗, 你因城市而驕傲。 ”市民出行, 不經意就能看到這句公益廣告詞。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宣傳方式, 將創建文明城市和提升市民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單位外牆、沿街商鋪、社區庭院, 24字核心價值觀標語隨處可見。工地圍擋、公園廣場、馬路綠化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宣傳廣告,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韶山人基本道德準則”主題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迅速滲透到城市每個細胞,知曉於千家萬戶,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的實踐。

圍繞“講文明、樹新風”主題,韶山抓好“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道德講堂”“文明餐桌”“文明旅遊”“文明交通”“網路文明傳播”“我們的節日”等工作,推選了湯瑞仁等10名道德模範。道德的光芒一次次綻放,引領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積極踐行善行義舉,在全社會形成了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濃厚氛圍,市民群眾得到了春風化雨般的德行滋養。

以激勵市民素質提升,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社區、美德少年10余項主題評選活動,文明行動進千家萬戶,一個個文明“細胞”活力湧動,生機勃發。

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為文明城市創建增添了誠信砝碼。相關部門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通過媒體定期發佈失信企業、產品品質、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紅黑榜”,對道德失範、誠信缺失現象予以輿論監督。

撒下一粒種子,長成一片綠蔭;播下一個希望,成就一番輝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大實踐,為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量。

和諧宜居帶來惠民利民

當第一縷晨陽映照大地,晨練的人們或在公園舒展四肢,或在廣場活動筋骨;夜幕降臨,人們在公園裡吹拉彈唱,在廣場上翩翩起舞……這一幅幅宜居生活畫面,是韶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惠民利民”理念的生動體現。

“要把韶山作為家園來建設、公園來管理,讓居民在這裡生活和諧宜居。”在文明創建的進程中,韶山圍繞惠民理念,凸顯山水靈性、人與自然和諧等特點,全力打造乾淨、文明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明顯提高,城市環境明顯改善。

“樓房變漂亮了,馬路變寬了,綠地面積增加了,城市整修一新,韶山真的美了。”市民們感歎,個個社區與花草樹木相融,條條道路與綠色屏障相依,個個村社與生態文明相稱。

韶山規範城區、景區主幹道門店招牌,逐步形成“一街一品、一城一景”的統一風格;對城區主要街道和臨街單位、門店實施美化亮化,為城區夜景增添色彩;清除了城市空中線路,實現“三線”下地,提升了城市美感和品位;完成了多條城市道路的提質改造,道路標識、標牌、標線建設全部完成,規範公交停靠點,道路交通環境不斷優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帶來文明大提升。

扎實開展建設環境、政務環境、採礦秩序、城鄉衛生環境、旅遊市場、交通秩序等整治行動,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曾經灰頭土臉、品位不高的小城市形象徹底舊貌煥新顏,如今市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城市品味大為提升。

一座城市,只有市民“家門口”乾淨了,才能充滿活力、煥發魅力、產生凝聚力。一場以淨化社區環境、提升樓道文明、完善公共設施、創建文明社區為主題,全力解決老舊社區、小街小巷衛生髒亂差等突出問題的環境清潔行動在全市開展。各機關單位黨員進社區服務,組織居民對社區內部及周邊環境衛生進行清理,對“亂扔雜物”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教育、規勸,確保樓道內無亂塗寫、亂張貼、亂堆放現象。

改善農村環境,推進文明村鎮創建。以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韶山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美麗屋場建設、文明戶評選,評選出一批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的文明集市和環境整潔、文化繁榮的“美麗鄉村”典型,提升了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實現了農村經濟與環境的健康發展。韶山鄉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清溪鎮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銀田鎮銀田村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體制機制保障創建常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在創新,難在堅持,韶山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強勁活力和堅強保障。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帶動全國最佳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城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等九大創建工作。在創建工作中堅持部門聯動,實行責任路段市領導負責的路長制、部門包乾責任制,強化了部門參與創建的責任。

堅持創建工作“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月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每月召開一次講評會,每週一次調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領導帶頭抓,分管領導負責抓,專業班子專門抓,全民參與合力抓的工作機制。

多管道、多層次開展宣傳引導,營造全黨動員、全民動手、人人參與的氛圍。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欄、手機彩鈴、短信、文藝演出、電視演講大賽、知識競賽、印發資料、志願者上街入戶、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等形式,將創建宣傳大眾化、娛樂化,強化了宣傳教育的效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格局,大大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形成了“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的廣泛認識。

將文明創建工作納入韶山年度工作考核和績效評估重要內容,出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獎懲問責辦法》。由韶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門聯合組建督查組,對文明創建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對長期排名靠後的單位領導實行誡勉談話,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啟動問責程式。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12萬余韶山人攜手同行,共赴文明之約。

24字核心價值觀標語隨處可見。工地圍擋、公園廣場、馬路綠化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宣傳廣告,成為城市一道亮麗風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韶山人基本道德準則”主題實踐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迅速滲透到城市每個細胞,知曉於千家萬戶,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的實踐。

圍繞“講文明、樹新風”主題,韶山抓好“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道德講堂”“文明餐桌”“文明旅遊”“文明交通”“網路文明傳播”“我們的節日”等工作,推選了湯瑞仁等10名道德模範。道德的光芒一次次綻放,引領著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積極踐行善行義舉,在全社會形成了人心向上、人性向善的濃厚氛圍,市民群眾得到了春風化雨般的德行滋養。

以激勵市民素質提升,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社區、美德少年10余項主題評選活動,文明行動進千家萬戶,一個個文明“細胞”活力湧動,生機勃發。

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為文明城市創建增添了誠信砝碼。相關部門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通過媒體定期發佈失信企業、產品品質、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紅黑榜”,對道德失範、誠信缺失現象予以輿論監督。

撒下一粒種子,長成一片綠蔭;播下一個希望,成就一番輝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宏大實踐,為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量。

和諧宜居帶來惠民利民

當第一縷晨陽映照大地,晨練的人們或在公園舒展四肢,或在廣場活動筋骨;夜幕降臨,人們在公園裡吹拉彈唱,在廣場上翩翩起舞……這一幅幅宜居生活畫面,是韶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惠民利民”理念的生動體現。

“要把韶山作為家園來建設、公園來管理,讓居民在這裡生活和諧宜居。”在文明創建的進程中,韶山圍繞惠民理念,凸顯山水靈性、人與自然和諧等特點,全力打造乾淨、文明的城市環境,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準明顯提高,城市環境明顯改善。

“樓房變漂亮了,馬路變寬了,綠地面積增加了,城市整修一新,韶山真的美了。”市民們感歎,個個社區與花草樹木相融,條條道路與綠色屏障相依,個個村社與生態文明相稱。

韶山規範城區、景區主幹道門店招牌,逐步形成“一街一品、一城一景”的統一風格;對城區主要街道和臨街單位、門店實施美化亮化,為城區夜景增添色彩;清除了城市空中線路,實現“三線”下地,提升了城市美感和品位;完成了多條城市道路的提質改造,道路標識、標牌、標線建設全部完成,規範公交停靠點,道路交通環境不斷優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帶來文明大提升。

扎實開展建設環境、政務環境、採礦秩序、城鄉衛生環境、旅遊市場、交通秩序等整治行動,經濟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曾經灰頭土臉、品位不高的小城市形象徹底舊貌煥新顏,如今市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城市品味大為提升。

一座城市,只有市民“家門口”乾淨了,才能充滿活力、煥發魅力、產生凝聚力。一場以淨化社區環境、提升樓道文明、完善公共設施、創建文明社區為主題,全力解決老舊社區、小街小巷衛生髒亂差等突出問題的環境清潔行動在全市開展。各機關單位黨員進社區服務,組織居民對社區內部及周邊環境衛生進行清理,對“亂扔雜物”等不文明行為進行教育、規勸,確保樓道內無亂塗寫、亂張貼、亂堆放現象。

改善農村環境,推進文明村鎮創建。以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韶山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美麗屋場建設、文明戶評選,評選出一批誠信經營、文明服務的文明集市和環境整潔、文化繁榮的“美麗鄉村”典型,提升了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實現了農村經濟與環境的健康發展。韶山鄉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清溪鎮被評為全國“美麗宜居小鎮”,銀田鎮銀田村榮獲“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體制機制保障創建常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貴在創新,難在堅持,韶山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強勁活力和堅強保障。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帶動全國最佳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城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生態城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等九大創建工作。在創建工作中堅持部門聯動,實行責任路段市領導負責的路長制、部門包乾責任制,強化了部門參與創建的責任。

堅持創建工作“一把手”負責制,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月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議,每月召開一次講評會,每週一次調度,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領導帶頭抓,分管領導負責抓,專業班子專門抓,全民參與合力抓的工作機制。

多管道、多層次開展宣傳引導,營造全黨動員、全民動手、人人參與的氛圍。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欄、手機彩鈴、短信、文藝演出、電視演講大賽、知識競賽、印發資料、志願者上街入戶、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等形式,將創建宣傳大眾化、娛樂化,強化了宣傳教育的效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格局,大大提高了廣大市民對創建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形成了“城市是我家、創建靠大家”的廣泛認識。

將文明創建工作納入韶山年度工作考核和績效評估重要內容,出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獎懲問責辦法》。由韶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門聯合組建督查組,對文明創建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對長期排名靠後的單位領導實行誡勉談話,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啟動問責程式。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12萬余韶山人攜手同行,共赴文明之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