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MIT使用3D列印製造出感測器“皮膚” 靈感來源金龜子

在這個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時代, 觸摸敏感的表面無處不在。 他們也很脆弱, 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容易就會損壞。 不僅如此, 人們還想到有一天能在機器人、飛機、汽車或者其他機器表面也安裝全身感測器, 讓它們的表面也變成一塊可以操作的觸控式螢幕。 但是如何保護這些感測器就變成一大難題。 不過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受到生物啟發, 發明了一種可以保護感測器的“皮膚”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氣工程和電腦科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的《 先進材料技術 》上介紹了他們的新設計。

研究人員使用 3D 列印技術, 製作成了覆蓋在感測器上的新“皮膚”, 該皮膚的的靈感來自於一種昆蟲——金龜子。 金龜子在受到外部壓力戳到或者刺激的時候, 它們都會改變其外觀顏色。 皮膚類比了金龜子的原理, 根據按壓力度不同產生不同的顏色, 從而可以根據按壓的力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應資訊。 在保護內部感測器原件的同時, 還不會影響到感測器的正常工作。

專案負責人 Subramanian Sundaram 說:“在自然界中, 感測器和互連網路被稱為感覺運動通路, 我們試圖看看我們是否可以在 3D 列印物件內複製感覺運動通路, 所以我們考慮了我們可以找到的最簡單的生物。 ”

目前這項設計只是研究人員展示的初步想法而已, 不過他們將計畫繼續開發這個技術。

開發團隊還表示, 這項設計並不只是用於保護觸控式螢幕的感測器而已, 通過 3D 列印, 可以讓皮膚折疊成複雜的形狀, 所以對於一些異常結構的感測器, 同樣也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