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總統為什麼靠不住

總統為什麼靠不住

葉超英

西諺有雲:總統是靠不住的。 意即只靠總統的個人修為和道德自律, 總統無法管住自己不會濫用權力。

大衛·休謨指出:“許多政論家已將下述主張定為一條格言:在設計任何政府體制和確定該體制中的若干制約、監控機制時, 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 並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 別無其他目標。 ”(《誰是無賴?》轉引自劉軍甯編《民主二十講》)。 這是在對人的自私本性的進行深刻洞察基礎上的準確論斷。 在不受監督和制約的情況下, 任何掌握權力的人都具有謀私的本性:這是由人欲望本能所決定的一種人性惡。

關於人性善還是人性惡, 歷來爭議很大, 至今尚未有定論。 雖然說“人之初, 性本善”, 但人性的“惡”與“善”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它們同時並存, 且不時會顯露出“惡”的猙獰面目。 如果一個人擁有某種絕對的自由,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那麼, 人性惡將佔據主導地位, 人的獸性的一面將展露無疑。 幾千年人類文明進化的努力就在於漸漸摒除人性惡的一面而不斷傾向並弘揚“人性善”的一面。

無論何時, 只要稍不留神, “人性惡”的一面就有如魔鬼般不知不覺地鑽了出來。 尤其人在獨處時, 最容易露出惡的一面, 因為獨處時沒有了別人的“旁觀”“不許”等監督、制約條件。 這時, 人的自製力非常微弱,

如果有某種誘惑就更是變本加厲, 即使前面是一個火坑, 也會如飛蛾撲火般猛撲過去。 正因為慎獨的艱難, 所以聖人先生們諄諄告誡人要“慎獨”, 並把慎獨作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這也從反面看出:一個人不受約束時, 要靠“道德”“良心”等人性善的一面來自律, 何其艱難、何其靠不住。 不受制約的權力就如一個人的獨處, 欲望會不斷膨脹, 以致肆意妄為、濫用權力。

幾個人要分一個蛋糕, 要達到人人得到平等一份的目的, 如何分?最公平的辦法是讓一人來切開蛋糕並得到最後一份, 其他人都被允許在他之前先拿。 這樣, 他將千方百計平均劃分。 否則, 最後剩下的只能是最小的蛋糕。 如果讓分蛋糕的人先拿, 他也會先給自己盡可能地切一塊大的。

而在眾目睽睽之下, 眾人肯定不許他先拿。 為此, 分蛋糕之前要先制定一個拿蛋糕的規則和程式, 人人都在遵守規則和程式的前提下拿蛋糕, 才有公平正義可言。 這些規則和程式就是用來制約分蛋糕的人的權力的。 這是1971年美國著名的政治倫理學家羅爾斯在其重要的著作《正義論》中闡述的如何從程式正義實現實質正義的原理。 這一個程式正義的原理, 就是考慮到了人的自私本性是客觀存在的, 必須想法設法遏制它。

權力就是一種對蛋糕(資源)的控制力量, 權力的謀私本性是人性中自私本性的集中反映。 制度的設定必須先建立在人的道德水準的最低線上——設想人都是自私的(實際上就如此)。

總統也是人, 總統也不例外。 權力的濫用往往會觸犯別人的利益, 擁有的權力越大, 對他人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危害也越大。 民主制度下的總統尚且有謀私的衝動, 至於專制獨裁者們就更是如此了:不受限制的絕對權力只能導致絕對的腐敗。 因此, 根據大衛·休謨的理論, 一切政治制度的設計者們要預先把每一個掌權者都設想為靠不住的“無賴”之徒, 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自私”無疑是中人性惡之一種。 在這種人性之惡客觀存在的前提之下, 一切的道德說教所起的作用極為有限, 有時甚至毫無作用, 這也是生活中一波又一波的反腐教育制約不了腐敗者的根本原因。 只有建立強有力的分權機制、監督機制和懲處機制——憲政民主制度,

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這種人性之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