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微信更新速度實在太慢了!那麼張小龍會推出這7個新功能嗎?

近日, 朋友圈裡流出一張截圖, 關於微信下一個版本就會上線的新功能:

經“小道消息”馮大輝向微信大佬確認, 圖是真的。 微信十分體貼地分出了三類“不常聯繫的朋友”,

以便於用戶對他們做出下一步動作。 但“下一步”具體是什麼操作?一鍵刪除還是相互遮罩朋友圈, 沒有人知道。

對一些觀察者而言, 新功能的意義不在於本身, 而是微信所邁出的這一步。 在馮大輝看來, 這是固執的微信在加快步伐轉變的跡象。

但緊跟著, 三表推文《微信這新功能讓很多人來尬聊》, 直接點出新功能給人的感受:我屁股癢, 微信卻撓了我的腳心。

事實上, 微信近一年來確實更新了不少功能, 但許多功能上線後, 大多回饋都是:隔靴撓癢, 沒能戳中要害。

公眾號界哀鴻遍野的當下, “心裡有戚戚焉”的內容創業者也在自我反省後, 反觀起平臺方的問題:

微信公眾號推出的新功能作用有多大?

功能本身的限制將讓內容創業者面臨怎樣的瓶頸?

微信公眾號真正能喚醒用戶的大招是什麼?如何促活?

有時候, 自身以外的原因, 或許更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

微信公眾號的成熟和停滯

前兩日, 微信官方公佈公眾號最新資料為:超過2000萬, 算是對於這一眾說紛壇的數值, 首次給予確定的回應。

龐大的數值、疊加的增速之下, 微信公眾號看起來並不像一個未滿五歲的“孩子”。 但事實上, 從內部生態、平臺功能上看, 不少觀察者已經發現了公眾號的不成熟之處, 和成長停滯的跡象。

微信公眾號

順著近一年的時間軸捋過來, 公眾號在功能上的更替和變化仿佛克制到“停滯”。 新榜統計, 自2017年以來, 微信公眾號的變化如下:

在自媒體人看來, 不少新增的功能像是“洩氣時給來的三瓜兩棗, 逗你開心, 等你下肚了才發現是雞肋。 ”

三表在《裹足不前的微信》中談道, “譬如‘定時發送’這功能, 有啥用?你文章‘定時’了, 但我人是‘釘死’的, 我的文章發出後第一時間互動啊, 我得哄著這幫祖宗啊,

我得打滾要讚賞啊”。

而“定時推送”功能推出之前, 運營者已經呼籲兩三年了。

助力微信公眾號的大招:看一看、搜一搜

5月16日晚上, 微信實驗室推出“搜一搜”、“看一看”, 新增的流量分配和內容分發入口, 讓自媒體人興奮難眠, 當晚就有人將“看一看”比作微信內的“今日頭條”。

但這兩個帶著無限可能性的產品, 並沒能緩解自媒體人的焦慮。

李俊在“俊世太保”在《留給“看一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中提到, 曾對微信做內容資訊流充滿了期待, 但看到成品後, 心中充滿了失望。 資訊冗雜, 難以勾起人們的閱讀欲望, 不符合用戶期待。

借馮大輝在“小道消息”中提到的觀點:小問題上別糾結, 大方向上給點力。 才是用戶期待的。

微信公眾平臺已經落後于內容創業者的生長

微信的功能設定是否已經限制了內容創業者的生長?又是如何限制的呢?

先天性的問題, 是微信公眾號所處的閱讀場景, 社交性強, 容易被打斷和干擾, 難以進行深度閱讀。

魏武揮此前在新榜發佈的文章《內容創業者做App, 是時候了》中提到:社交鏈條的存在,使得文章的傳播(表面上的數字)得以極大促發(無論是點對點聊天還是朋友圈),但也使得文章的閱讀完成率(實際達成的完整傳播)堪憂。

另外,作為公眾號文章“二次傳播”陣地的朋友圈,自推出“最近三天可見”功能後,也使得不少自媒體人心頭一緊:這不是等於間接遏制原創內容輸出者的積極性?如果所有人都對你“三天可見”,你還會那麼肆無忌憚地分享內容嗎?朋友圈裡的氛圍也變得難以言喻。

像魏武揮、馮大輝、三表等這樣的行業大V,屢次推文對微信平臺的功能進行探討,呼籲新變化,背後是無數內容創業者面對強勢平臺的無奈。

如何促活沉睡的用戶?不妨開開腦洞

微信公眾號運營主需要怎樣的功能?在《微信這新功能讓很多人來尬聊》一文中,三表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一鍵清理單刪好友功能:簡單說,這個人性邏輯在於:明月照溝渠的刪掉,明月照我的留著,不說話也留著。

一鍵清理公眾號沉睡讀者:有些讀者2013年就點了關注,而後毫無互動和讚賞,看著來氣,留著降低打開率。

公眾號留言自動回復功能:面對說我傻逼、寫軟文的讀者,能夠關鍵字回復,一鍵反彈,持續羞辱。

如果不考慮實現成本和技術限制,小編們最期待的功能是什麼?微信公眾平臺釋放出怎樣的大招才能促活粉絲?榜妹結合小編們的呼聲,進行了些“開腦洞”的猜測:

腦洞一

“推文發佈五分鐘內可撤回或修改” 功能

今年年初的一場奧斯卡烏龍,引發了一起公號界的“連環車禍”,手速快的小編均無一倖免,奧斯卡頒錯了獎能立馬更正,但對於只能推送一次的小編來說,想徹底挽回錯誤,卻要等到第二天太陽的升起。

如果推文發佈五分鐘內可撤回或修改呢?至少給了這種特殊情況一次挽救的機會(當然也就看不到那麼悲壯的“車禍現場”了……),小編們並非“完人”,每次心驚膽戰推送完,卻發現手抖有疏忽,能及時更正錯誤不也挺好嗎?

腦洞二

訂閱號精選到聊天頁面功能,免受“折疊”之苦

相較於服務號,微信訂閱號常年忍受著消息一不小心就被埋沒的苦痛,就算是“置頂”也説明不大,常常需要足夠標題黨,才能獲得點擊。

當然,這樣的設置很符合微信“克制”的理念,但也不妨給用戶更多一點的選擇:對於喜歡的訂閱號,可以精選入聊天頁面,而不是被折疊在“訂閱號”的視窗裡。

腦洞三

公眾號分類功能

“能上線公眾號分類功能嗎?現在的訂閱號頁面太亂,導致一個都不想點開。”

一直以來,有不少用戶都呼籲過“公眾號分類功能”,如果能夠分類,用戶的閱讀效率也會提高。

腦洞四

公眾號留言區相互@功能

微信文章評論中,常常能看到有用戶留言說“二樓的那位,我覺得說得很……”但尷尬的是,該留言被放出來後,原本位於“二樓”的留言已經移位到“一樓”了。

如果留言的粉絲能夠相互@呢?一方面能讓粉絲之間直接進行溝通,探討觀點和問題(需要經過運營者篩選上牆,@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粉絲活躍度,也許促成一段佳緣也未必……

腦洞五

公眾號運營者讚賞粉絲功能

都說“讚賞”功能會影響原創作者的寫作積極性,如果創作者也能讚賞粉絲呢?是不是能增加粉絲積極性,提高公眾號文章打開率和留言率。

例如,文末選擇性放入限額紅包,最先閱讀文章的粉絲便能獲得一點點獎勵;又或者讚賞粉絲的評論,也算是公號主和受眾之間一種最直接、最真誠的交流。

腦洞六

一鍵匯出粉絲,社群化運營

粉絲對於公眾號的意義毋庸置疑,新榜在詢問自媒體人對於功能的訴求時,發現不少功能建議都與粉絲有關。

一方面,不少運營者希望粉絲畫像能夠更精准,增加用戶的ID,以便有需求時能夠聯繫上;

或者是給予到粉絲更多好玩的小權利,讓他們有存在感,例如增加粉絲勳章、增加粉絲留言積分,達到一定積分後,留言時頭像處能顯示一顆小星星。

另一方面,也有運營者希望粉絲能社群化運營,例如“一鍵匯出粉絲,建立微信群”。

或者在公眾號文章內能實現更多社群類的玩法,例如讀書類帳號,能直接在功能表列實現簽到打卡,而不需要通過協力廠商應用,真正讓運營者和粉絲玩起來,發揮公眾號垂直聚合的作用。

腦洞七

增加文章過濾機制,保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微信文章內容品質參差不齊,許多文章為了吸引注意,都有誇大事實的嫌疑,如果能增加一層過濾網,對於傳遞給小孩和老人的內容多一層篩選(類似騰訊新聞少兒版),也不失為一個貼心的功能。

還有更多、更多……

希望給公眾號某篇文章留言時,能匿名評論。

在公眾號後臺編輯內容時,不能一鍵回到頂部嗎?每次都要滑很久滾軸……

改版後的公眾號後臺頁面真的太醜了……真的不能再改改嗎?

功能改進上,平臺方能做的或許還有很多,例如微信公眾號App和付費閱讀,雖然如今已歸於沉寂,有人卻依然期待著,因為微信公眾號依然能讓人看到無限的未來。

是時候了》中提到:社交鏈條的存在,使得文章的傳播(表面上的數字)得以極大促發(無論是點對點聊天還是朋友圈),但也使得文章的閱讀完成率(實際達成的完整傳播)堪憂。

另外,作為公眾號文章“二次傳播”陣地的朋友圈,自推出“最近三天可見”功能後,也使得不少自媒體人心頭一緊:這不是等於間接遏制原創內容輸出者的積極性?如果所有人都對你“三天可見”,你還會那麼肆無忌憚地分享內容嗎?朋友圈裡的氛圍也變得難以言喻。

像魏武揮、馮大輝、三表等這樣的行業大V,屢次推文對微信平臺的功能進行探討,呼籲新變化,背後是無數內容創業者面對強勢平臺的無奈。

如何促活沉睡的用戶?不妨開開腦洞

微信公眾號運營主需要怎樣的功能?在《微信這新功能讓很多人來尬聊》一文中,三表表達了自己的期待:

一鍵清理單刪好友功能:簡單說,這個人性邏輯在於:明月照溝渠的刪掉,明月照我的留著,不說話也留著。

一鍵清理公眾號沉睡讀者:有些讀者2013年就點了關注,而後毫無互動和讚賞,看著來氣,留著降低打開率。

公眾號留言自動回復功能:面對說我傻逼、寫軟文的讀者,能夠關鍵字回復,一鍵反彈,持續羞辱。

如果不考慮實現成本和技術限制,小編們最期待的功能是什麼?微信公眾平臺釋放出怎樣的大招才能促活粉絲?榜妹結合小編們的呼聲,進行了些“開腦洞”的猜測:

腦洞一

“推文發佈五分鐘內可撤回或修改” 功能

今年年初的一場奧斯卡烏龍,引發了一起公號界的“連環車禍”,手速快的小編均無一倖免,奧斯卡頒錯了獎能立馬更正,但對於只能推送一次的小編來說,想徹底挽回錯誤,卻要等到第二天太陽的升起。

如果推文發佈五分鐘內可撤回或修改呢?至少給了這種特殊情況一次挽救的機會(當然也就看不到那麼悲壯的“車禍現場”了……),小編們並非“完人”,每次心驚膽戰推送完,卻發現手抖有疏忽,能及時更正錯誤不也挺好嗎?

腦洞二

訂閱號精選到聊天頁面功能,免受“折疊”之苦

相較於服務號,微信訂閱號常年忍受著消息一不小心就被埋沒的苦痛,就算是“置頂”也説明不大,常常需要足夠標題黨,才能獲得點擊。

當然,這樣的設置很符合微信“克制”的理念,但也不妨給用戶更多一點的選擇:對於喜歡的訂閱號,可以精選入聊天頁面,而不是被折疊在“訂閱號”的視窗裡。

腦洞三

公眾號分類功能

“能上線公眾號分類功能嗎?現在的訂閱號頁面太亂,導致一個都不想點開。”

一直以來,有不少用戶都呼籲過“公眾號分類功能”,如果能夠分類,用戶的閱讀效率也會提高。

腦洞四

公眾號留言區相互@功能

微信文章評論中,常常能看到有用戶留言說“二樓的那位,我覺得說得很……”但尷尬的是,該留言被放出來後,原本位於“二樓”的留言已經移位到“一樓”了。

如果留言的粉絲能夠相互@呢?一方面能讓粉絲之間直接進行溝通,探討觀點和問題(需要經過運營者篩選上牆,@才能奏效);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粉絲活躍度,也許促成一段佳緣也未必……

腦洞五

公眾號運營者讚賞粉絲功能

都說“讚賞”功能會影響原創作者的寫作積極性,如果創作者也能讚賞粉絲呢?是不是能增加粉絲積極性,提高公眾號文章打開率和留言率。

例如,文末選擇性放入限額紅包,最先閱讀文章的粉絲便能獲得一點點獎勵;又或者讚賞粉絲的評論,也算是公號主和受眾之間一種最直接、最真誠的交流。

腦洞六

一鍵匯出粉絲,社群化運營

粉絲對於公眾號的意義毋庸置疑,新榜在詢問自媒體人對於功能的訴求時,發現不少功能建議都與粉絲有關。

一方面,不少運營者希望粉絲畫像能夠更精准,增加用戶的ID,以便有需求時能夠聯繫上;

或者是給予到粉絲更多好玩的小權利,讓他們有存在感,例如增加粉絲勳章、增加粉絲留言積分,達到一定積分後,留言時頭像處能顯示一顆小星星。

另一方面,也有運營者希望粉絲能社群化運營,例如“一鍵匯出粉絲,建立微信群”。

或者在公眾號文章內能實現更多社群類的玩法,例如讀書類帳號,能直接在功能表列實現簽到打卡,而不需要通過協力廠商應用,真正讓運營者和粉絲玩起來,發揮公眾號垂直聚合的作用。

腦洞七

增加文章過濾機制,保護未成年人和老年人

微信文章內容品質參差不齊,許多文章為了吸引注意,都有誇大事實的嫌疑,如果能增加一層過濾網,對於傳遞給小孩和老人的內容多一層篩選(類似騰訊新聞少兒版),也不失為一個貼心的功能。

還有更多、更多……

希望給公眾號某篇文章留言時,能匿名評論。

在公眾號後臺編輯內容時,不能一鍵回到頂部嗎?每次都要滑很久滾軸……

改版後的公眾號後臺頁面真的太醜了……真的不能再改改嗎?

功能改進上,平臺方能做的或許還有很多,例如微信公眾號App和付費閱讀,雖然如今已歸於沉寂,有人卻依然期待著,因為微信公眾號依然能讓人看到無限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