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大學生走進“中國竹鄉” 探究“優雅竹城”的竹元素

中國青年網臨安8月4日電(通訓員 華明堅)安吉縣, 被稱為著名的“中國竹鄉”, 位於浙江省北部, 是多山區, 擁有山林198萬畝, 其中竹林面積100萬畝。

7月11日, 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優雅竹城”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湖州安吉縣城, 開展探究竹元素在“優雅竹城”建設中的應用的調研活動。

理念變現實 竹城之雛現

1999年, 張永和對城市問題的思考後提出了“竹化城市”的理念。 最早的設計研究就是從安吉開始的。 張永和把安吉作為試驗地, 他認為, 竹子的固有特徵像是城市的經絡, 比如電話線、水道、網路等, 它可以自由地進入城市中的街道,

公共和居住空間中去, 然而竹子生長出來的影子又在生活中蕩漾著水墨畫一樣的風景。

在安吉縣全面推進“優雅竹城”建設五年行動(2011-2015年)後, 安吉縣城市框架更加優化、城市形象更加優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有效, 初步打造出了“功能優越、品質卓越、竹韻深厚、充滿活力”的“優雅竹城”。

“中國竹鄉”題字的“竹鄉碑”。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華明堅 提供

從安吉南大門進入安吉縣城, “竹鄉碑”是必經之處, “看到竹鄉碑, 就是真正進入安吉縣城了。 ”這是不少人的共識。 “竹鄉碑”的背面, 正是一叢叢青翠秀逸的竹子。

沿城市脈絡 覓城市竹跡

“如何在優雅竹城建設中更好地體現‘雅’?”這是安吉縣林業局黨委委員張宏亮向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竹元素在安吉“優雅竹城”的應用後, 向實踐團隊提出的一個思考性問題。

帶著問題, 實踐團隊在竹博園常務副總經理周昌平的陪同下, 開始“優雅竹城”探究之旅。 “竹化城市”概念的提出是為了尋求生態保護與城市發展共生的可能性,

所以實踐團隊第一時間來到了安吉縣城中心——生態廣場。

周總向隊員們講述竹林片植在設計和施工時的注意事項。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華明堅 提供

整個廣場綠化率約50%左右, 綠化作品採用點、線、面各種方式相結合, 通過不同層次將喬木、灌木和花草有機組合起來。

再加上廣場中心兩邊的大批竹木和喬木林, 使整個廣場終年綠意蔥籠, 生機盎然。 整個廣場做到廣場嵌綠、房屋覆綠, 見縫插綠, 營造了“園在綠中、路在樹中、人在景中”的花園景象。

廣場小品都以竹形象抽象概括, 且形態各異, 惟妙惟肖;世紀門前浮雕上二十四孝圖結合竹林, 將安吉人文和自然景色融為一體, 可謂匠心獨遠;中國竹書畫碑林掩映于翠竹叢中, 共有歷代200餘幅作品, 書畫均以竹為主題, 長長的竹廊表現了竹子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 使人沉醉其中, 流連忘返。

繞城南線道路邊上的鳳尾竹球。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華明堅 提供

探城市竹韻 論竹城之雅

在接下來的幾天, 實踐團隊一行先後走訪了城區主要交通幹道、道路景觀節點、城市公園、居住社區、安吉縣生態博物館、竹博園等, 一路走走記記, 用心體驗, 全面調查, 發現在城市重要水系、城市交通幹道、重要路段兩側、城市核心區、城市重要的景觀節點和重要公共建築強化了竹元素的應用, 構建了“優雅竹城”的框架格局。

周總向隊員們講述竹景觀後期園林養護的注意事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華明堅 提供

經過走訪,團隊發現,以竹造園,畫意盎然。以竹造景、借景、障景、點景、框景、移景,組成的美景如詩如畫,且風格多樣,創造了高雅清幽之意境。

竹元素在園林造景或建築綠化配製上也有很大的應用範圍,將自然中大尺度的竹山、竹海轉換為建築空間小尺度的精緻竹景。如在建築入口空間、房屋牆桓、角隅等與建築搭配組景,能形成層次豐富、造型活潑的景色,緩解、軟化牆角廊隅的生硬線條,增強自然、生動的氣氛,同時對建築構圖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擋、隱蔽的作用,使環境更為優雅。

因此,從美學角度出發,結合景觀意境,利用園林各要素建築、水體、山石、植物、地形進行竹景觀模式優化,方能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展示組合產生的和諧美,達到情趣各異、引人入勝的景觀效果.

天氣雖熱,但實踐團隊走進“中國竹鄉”,探究竹城之雅的步伐卻沒有停。“願竹對於這座城市不再僅僅是植物,而是像一個系統融入城市。”

構建了“優雅竹城”的框架格局。

周總向隊員們講述竹景觀後期園林養護的注意事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華明堅 提供

經過走訪,團隊發現,以竹造園,畫意盎然。以竹造景、借景、障景、點景、框景、移景,組成的美景如詩如畫,且風格多樣,創造了高雅清幽之意境。

竹元素在園林造景或建築綠化配製上也有很大的應用範圍,將自然中大尺度的竹山、竹海轉換為建築空間小尺度的精緻竹景。如在建築入口空間、房屋牆桓、角隅等與建築搭配組景,能形成層次豐富、造型活潑的景色,緩解、軟化牆角廊隅的生硬線條,增強自然、生動的氣氛,同時對建築構圖中某些缺陷起到阻擋、隱蔽的作用,使環境更為優雅。

因此,從美學角度出發,結合景觀意境,利用園林各要素建築、水體、山石、植物、地形進行竹景觀模式優化,方能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展示組合產生的和諧美,達到情趣各異、引人入勝的景觀效果.

天氣雖熱,但實踐團隊走進“中國竹鄉”,探究竹城之雅的步伐卻沒有停。“願竹對於這座城市不再僅僅是植物,而是像一個系統融入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