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互聯網招聘的野蠻時代,是時候結束了

網路招聘的行業看似市場很大, 實際上細分市場特別小, 後繼創業者的機會並不是很多。 這種背景下, B、C端尤其是C端的體驗就成公司流量和資源的保障。 一位招聘行業的資深人士稱, 放鬆對虛假的職位和虛假公司的審核, 更像是互聯網招聘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本文共計1738字, 閱讀時間4分鐘。

記者 | 劉景豐

編輯 | 趙力

因為一個年輕求職者的離奇死亡, 一家被資本大佬看好的明星項目, 瞬間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 互聯網招聘江湖, 從來沒有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在此之前, 無論是社會關注度還是在資本市場規模和地位, 互聯網招聘很難形成一個話題。 即便是積病已久, 也只是被少部分圈內人拿來談論。

這場地震, 讓人們把原罪兩個字和互聯網招聘市場聯繫起來。 處在震中的BOSS直聘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平臺確實存在問題, 將對審核機制進行整改。 傷筋動骨自不用說,

人們回過頭發現, 隨著整個創投界逐漸趨於理性, 互聯網招聘行業也已經走在了抛物線的下行端。

頭部平臺稱目前並未受影響

8月4日尋找中國創客記者(ID:xjbmaker)聯繫智聯招聘、58同城、獵聘網、拉勾網等招聘平臺。 各家公關給予了相似的答案:李文星事件對其公司招聘業務並沒有造成影響。

一名業內人士分析, 國內互聯網招聘行業從2000年以後開始起步, 2010年後開始正式進入高速發展期。 頭部企業已經經歷了比較長的發展階段, 對他們而言目前過了依賴用戶註冊量的階段, 實際上在審核條件上還是相當嚴格的。

但並不代表這個問題只存在個別一家平臺。 實際上隨著近幾年互聯網招聘領域競爭加劇, 不少平臺也會放鬆審核以提高市場份額。

智聯招聘公佈的2017年Q3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 其2017年1月1日-3月31日總營收為人民幣4.928億元, 比去年同期增長30.3%;但是淨利潤為人民幣4695萬元, 比去年同期減少24%。

前程無憂公佈的其截至6月30日的2017財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 當期總營收為6.732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20.3%;淨利潤為7060萬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58.2%。

由此可見, 有口碑和品牌的龍頭企業, 也面臨著利潤下降的問題, 可想而知, 對於行業中的新秀後輩們, 廝殺則更為慘烈。

寬審核是招聘初創公司潛規則

8月3日, 一名自稱“前BOSS直聘市場公關經理”在網上發表了一封給李文星母親的信。 信中說, BOSS直聘採用了傳統人才招聘平臺的分公司制度, 使得華北, 華東, 華南, 西南片區的各地分公司間在內部存在著競爭的關係,

而這種競爭首當其衝表現在了商務銷售端團隊的KPI上。

其曝出BOSS直聘的公司架構:大區的市場公關團隊和各地的城市經理, 都需要向大區總監彙報, 大區總監向北京總部彙報;而各地的大區總監幾乎清一色都是前人才招聘網站的王牌銷售員和商務總監出身。 千方百計拼業績, 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這實際上也主導了這家公司的前進方向。

一位招聘行業的資深人士稱, 放鬆對虛假的職位和虛假公司的審核, 更像是互聯網招聘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如今的互聯網領域比較大的企業, 在早期其實也會利用這種方式來擴充職位數量和雇主數量, 只不過後來發展成一定規模後,

就慢慢掐死了這條路。

而BOSS直聘現在的發展還相當多地靠風投的支持, 自身的盈利能力相比還較差。 在目前招聘市場頭部企業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情況下, 後來者再想從其中分一杯羹的話, 就面臨很大的壓力。

網路招聘的行業看似市場很大, 實際上細分市場特別小, 後繼創業者的機會並不是很多, 這種背景下, B、C端尤其是C端的體驗就成公司流量和資源的保障, 而C端要感受好, 就需要覺得被重視, 反映在體驗上, 就需要用人方“秒回”求職者, 至少看上去要這樣, 沒有那麼多用人方怎麼辦, 門檻放低點啊。

李文星和眾多像他一樣求職者的故事證明了一點。

泛流量的互聯網招聘將會改變?

據機構測算, 2017年互聯網招聘市場約為55.8億元, 互聯網招聘市場的蛋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然而BOSS直聘從成立的那天開始,面臨的競爭形勢,就一刻也沒有減弱。在一份由《互聯網週刊》統計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最佳互聯網招聘排行榜顯示,入圍的30家平臺中並沒有BOSS直聘。而到了2016年,BOSS直聘就躋身到互聯網招聘平臺的前列,成為行業明星企業。而就在當年,融資7000多萬的專注大學生兼職的項目 —— 探鹿,說垮就垮了。

從2014年7月到2016年11月,BOSS直聘已經積累1500多萬用戶,註冊Boss總數達到247萬,流量被高高建起。

但是在高流量的互聯網招聘平臺,充斥著大量虛假資訊,導致使用者對招聘平臺的滿意度普遍不高。一份在關於用戶對互聯網招聘的調研顯示,對網路招聘持滿意和非常滿意態度的用戶僅占32.2%和9.1%,45.6%的使用者表示對網路招聘的服務持一般態度,13.1%的使用者對網路招聘存在不滿。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單純依靠流量積累起來的用戶,已經不再是互聯網招聘平臺的絕對優勢,反而會因為一些意外情況對平臺造成影響。李文星事件,恰恰就是一種極端後果的表現。

不論對於C端還是B端,流量意味更多的機會,更快達成目標的可能,這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那些呈現在螢幕和報表上的流量,是真正有意義、達標準的流量嗎?

一個年輕人的死亡,可以震動一個行業,但如果模式不變,這個行業的玩家們仍然難以自律。對於互聯網招聘平臺來說,是時候開啟一個新時代了。

事件過後,互聯網招聘平臺會徹底改變嗎?快來告訴尋叔你的想法~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互聯網招聘市場的蛋糕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然而BOSS直聘從成立的那天開始,面臨的競爭形勢,就一刻也沒有減弱。在一份由《互聯網週刊》統計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最佳互聯網招聘排行榜顯示,入圍的30家平臺中並沒有BOSS直聘。而到了2016年,BOSS直聘就躋身到互聯網招聘平臺的前列,成為行業明星企業。而就在當年,融資7000多萬的專注大學生兼職的項目 —— 探鹿,說垮就垮了。

從2014年7月到2016年11月,BOSS直聘已經積累1500多萬用戶,註冊Boss總數達到247萬,流量被高高建起。

但是在高流量的互聯網招聘平臺,充斥著大量虛假資訊,導致使用者對招聘平臺的滿意度普遍不高。一份在關於用戶對互聯網招聘的調研顯示,對網路招聘持滿意和非常滿意態度的用戶僅占32.2%和9.1%,45.6%的使用者表示對網路招聘的服務持一般態度,13.1%的使用者對網路招聘存在不滿。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單純依靠流量積累起來的用戶,已經不再是互聯網招聘平臺的絕對優勢,反而會因為一些意外情況對平臺造成影響。李文星事件,恰恰就是一種極端後果的表現。

不論對於C端還是B端,流量意味更多的機會,更快達成目標的可能,這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那些呈現在螢幕和報表上的流量,是真正有意義、達標準的流量嗎?

一個年輕人的死亡,可以震動一個行業,但如果模式不變,這個行業的玩家們仍然難以自律。對於互聯網招聘平臺來說,是時候開啟一個新時代了。

事件過後,互聯網招聘平臺會徹底改變嗎?快來告訴尋叔你的想法~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