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腫瘤標誌物與PET

體檢≠癌症檢查

40歲以上的體檢人群, 大多會選擇腫瘤標誌物檢測。 絕大部分人都認為, 檢測腫瘤標誌物就可以直接查出腫瘤, 如果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範圍內, 那就說明肯定沒得腫瘤。

除了長在身體表面的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 大多數癌症都看不見, 如何知道疾病的發展情況呢?因此, 醫學專家發現了許許多多的腫瘤標誌物, 可以通過血液中這些蛋白質的含量的高低, 來判斷腫瘤的大小和多少。

但有三個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1. 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分泌這些蛋白質, 肉瘤等少見的軟組織腫瘤,

沒有公認的合適的腫瘤標誌物。

2. 正常細胞並不一定不分泌這些蛋白質。 正常人在如感染、炎症、劇烈運動等特殊情形下部分腫瘤標誌物也會升高。

3. 檢測血液中蛋白質的含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技術活。 腫瘤標誌物的檢測, 不同醫院不同儀器不同方法學, 正常值範圍可能不一樣。

因此, 各種腫瘤標誌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 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誌物的檢查。 很多特異性較強的癌症發生時, 腫瘤標誌物的標準的確會升高, 會反映癌症存在, 比如前列腺癌、肝癌等;但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症, 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 往往腫瘤標誌物顯示正常值, 但患者已經患上了癌症。

Pet-CT

常規的影像學如B超、CT、MRI等, 只能看到腫瘤的大小、形狀、位置等幾何學參數, 但不知道腫瘤到底是死是活, 以及腫瘤的生長繁殖能力如何。 要想全身上下都查一查有無腫瘤, 同時知道腫瘤的戰鬥力和活性, 僅僅依靠傳統影像學不夠, PET就是這二三十年來, 發展出來的一種新手段。

PET-CT是X光成像的一種高端表現形式,

X光斷層掃描。 PET-CT一次15-30分鐘全身掃描(頭、頸、胸、腹、盆腔、四肢)就能分別獲得PET、CT和兩者融合的全身圖像, 可直觀地看到疾病在全身的影響部位。 它的特長是用來檢測癌組織的病變, 能發現最早期最細微的腫瘤病灶, 是臨床應用最先進的腫瘤檢測技術。

為何我們的客戶都選擇去日本做早癌篩查體檢?

日本癌症體檢, 是由日本國內自主研發的防癌抗癌治療研究體系在癌症診斷、治療方面, 尤其是早期癌症的發現, 領跑於世界各國, 保持著發現癌症的世界記錄—— 發現毫米級別以下的早初期癌症。

這種檢查可以發現10mm以下的毫米、微米級絕大部分可能的早期癌症或超初期癌症。 世界水準的癌症檢查,

只可以發現15毫米以上的癌症, 在中國, 通過儀器可以發現的是幾釐米以上的中晚期癌細胞。 早在三十年前, 日本就開始著手研究癌症治癒方法並不斷突破創新, 其中以專業性防癌抗治的日本癌症體檢機構早已聞名全球, 日本對癌症三十年的潛心鑽研, 造就了世界領先的癌症防治體系, 使日本在世界癌症防治領域首屈一指。

為預防癌症的發生, 現代醫學通過進行精密體檢, 使早期癌症發現不但成為可能, 而且使早期發現與精細治療相結合, 對癌症部位實行標靶式治療, 極大地提高了癌症的治癒率和存活期。 通過醫療體檢還可以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現代生活習慣病提前發現和治療。

日本癌症體檢的三大特點:發現率高, 針對性強, 治癒率高。 日本癌症體檢, 最小可以發現5毫米以下的癌症, 處於I期, 癌細胞沒有浸潤(處在表皮, 粘膜上, 沒有深入到肌肉), 沒有擴散(擴散到全部器官)沒有轉移(轉移到其他器官), 甚至是0期(原發性癌症)。 發現這樣的癌症是幸運的, 通過切除手術就可治癒, 如果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一般不會復發。進入癌症II、III或IV期的,也就是癌症中晚期,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大面積的手術切除和放化療並不能完全消除癌細胞,往往復發導致無法治癒。由此可見,在癌症發現技術上,毫米的差別就是生死的差別。

目前常用的影像設施中,CT和MRI已成為腫瘤診治中的重要手段,可顯示機體精細的解剖結構,但其尚難以鑒別腫瘤殘留、局部復發與治療後的改變。PET能從分子水準上反映人體組織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謝改變,對於多種惡性腫瘤的診斷、分期、再分期、療效評價、監測轉移及復發是一種有效方法。

如果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一般不會復發。進入癌症II、III或IV期的,也就是癌症中晚期,癌細胞發生擴散和轉移,大面積的手術切除和放化療並不能完全消除癌細胞,往往復發導致無法治癒。由此可見,在癌症發現技術上,毫米的差別就是生死的差別。

目前常用的影像設施中,CT和MRI已成為腫瘤診治中的重要手段,可顯示機體精細的解剖結構,但其尚難以鑒別腫瘤殘留、局部復發與治療後的改變。PET能從分子水準上反映人體組織的生理、病理、生化、代謝改變,對於多種惡性腫瘤的診斷、分期、再分期、療效評價、監測轉移及復發是一種有效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