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你離高效的健身,只差了一個科學健身計畫的距離?

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不斷重視, 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開始邁開腿, 走進健身房, 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訓練。 但有些小夥伴由於缺乏經驗, 隨著興致, 摸到什麼練什麼, 毫無計畫與目標, 這樣是不科學的。

其實想要健起身來更加高效得心應手, 最好是在健身前瞭解一些健身知識, 並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實用的健身方法和計畫。 由於個體的差異, 每個人的健身計畫不盡相同, 但還是有基本的準則供大家參考, 例如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時間、鍛煉部位等。

通常說來, 初練者適合每週鍛煉3次, 隔天一次, 每次鍛煉1小時左右。 每週3次的原因主要在於, 鍛煉次數太少, 肌肉得不到應有的刺激;鍛煉次數太多, 容易導致肌肉疲勞過度, 不利於肌肉的增長。 鍛煉的1小時並不固定, 隨著力量的增加, 鍛煉時間可適當增加, 但最好不要超過2小時, 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對肌肉造成勞損。


鍛煉的動作次數, 可參照其效果進行搭配。 大負荷、少次數、少陣列對增強肌肉力量有效;而小負荷、多次數、多組數的方式則更有利於縮減脂肪, 使肌肉線條清晰。 一般建議從小負荷、低次數的強度開始, 循序漸進, 切莫逞強, 以免受傷。

對於健身時鍛煉部位的選擇, 很多小夥伴可能會隨性而為, 忽視整體。 比如癡迷八塊腹肌和弘二頭肌的小夥伴往往忽略了腿部。 其實腿部的鍛煉能帶動全身肌肉的增長, 其發展最大限度的增加身體激素的分泌, 激素能促進全身肌肉的增長。 肌肉鍛煉的順序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需要注意的是:全身各部位肌肉在一個健身迴圈內都要得到鍛煉, 每次2~3個部位, 具體根據個人體質和健身強度而定,

局部肌肉鍛煉要有48~72小時的修復時間。

簡而言之, 就是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靈活搭配, 循序漸進, 不偷懶, 不逞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