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民網評:各族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亞克西

一位清華的研究生自畢業後就去新疆工作, 這幾天他的《南疆住村筆記》一書的序言廣為傳播。 紮根基層、紮根邊疆, 往小處說是一個基層工作者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執著, 往大處講又何嘗不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切實踐行。 就在10日,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新疆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在新疆的一切工作, 建設工作、發展工作都要讓廣大的各族人民群眾, 及時地、儘早地我們改革發展的成果, 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 ”何止是新疆, 包括漢族和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民族各地區, 都要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改革獲得感十足“亞克西”。

改革發展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那就是讓人民共用改革的成果。 人民的範圍有多大?對中國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 包含了56個民族, 不分多寡。 改革發展, 就是要有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展為了人民, 不是為了一部分人民, 而是為了全體人民, 一個人不能少、一個民族不能落下, 所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亦如是。

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 首要的是守好民族團結的生命線。 沒有團結一致的民族心, 無論是發展還是改革, 都很難往一處使勁。 如果各想各的利益、各打各的算盤, 改革就會遇到“中梗阻”、發展也有很多“絆腳石”。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難點在於團結一致, 重點也是團結一致。

“事成於和睦, 力生於團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 這何嘗不是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必要前提。

各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當務之急是脫貧攻堅。 毋庸置疑的是, 我國少數民族多數分佈在中西部地區、偏遠山區, 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相對薄弱, 也牽絆著民族地區的致富步伐。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也有差別較大的貧困成因, 如何脫貧需要具體分析。 針對各民族情況, 不妨多問問他們欠缺什麼、需要什麼:可否用民族文化帶動發展?能否依託區位優勢來致富?是否需要多派駐幹部來帶動?凡此種種, 就像習近平總書記在詢問買買提明代表時那樣,

“村裡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種糧食還是種果樹、有沒有認親結對子”, 工作不怕細、不怕實。

壯族同胞有句諺語:“一鍬挖不成井, 一筆劃不成龍。 ”改革沒有休止符, 而各族人民共用成果就要向改革要動力, 也是以發展促團結。 不改革, 不會有獲得感;不發展, 只會有落差感。 漢族亦或是少數民族, 無不面臨改革發展的任務, 不管誰貧窮、誰落後, 都會讓“團結”的天平失衡, 也會把改革的力量耗盡。 我們常說,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不僅是團結的力量, 更是一齊改革、一同發展、一塊共用的美好。

“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 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 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給穩疆安疆提出了“三多”要求, 緊緊圍繞著民生, 為了安居樂業, 惟有落實好、踐行好, 才能真正用改革發展的成果澆灌好民族團結之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