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清兵胸圍都比日本粗,甲午戰爭為啥慘敗?日本幹了一下三濫勾當

甲午戰爭, 是一場顛覆常人認知的戰爭。 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巨國, 居然一下子被一個小小的島國給打敗, 而其中原因令人震驚。 在近代, 兩軍交戰, 靠的是裝備與兵力。 通常意義下, 裝備更先進, 勝算也就多了幾分。 我們看到甲午戰爭中日雙方軍備實力的對比是這樣的:

先看人數對比:甲午開戰時, 清軍陸軍總兵力達96萬人, 日軍總兵力為24萬, 僅為清軍的四分之一。 而且清軍的身體素質也好於日本軍。 日本民族的身高是硬傷, 日軍的平均身高比清軍低至少2釐米, 胸圍清軍的也大上日軍5釐米。

再看艦隊噸位:中國海軍當時由北洋,

南洋, 福建, 廣東四支艦隊組成, 共擁有大小艦船78艘, 總噸位達83900噸。 日本只有兩支常備艦隊, 艦船也只有31艘, 噸位61373噸。 論噸位與艦隊數量, 日本軍隊完敗。

那麼中國軍隊又是為何慘敗的呢?除了大家知道的原因外, 日本正在偷偷摸摸的搞一下下三濫的工作。 而此時的中國卻沒有做任何有效的準備。 一方面是說明清政府的腐朽, 但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們是一個和平的民族, 即便強大也沒想過侵略其他弱小國家。

而相比較的是, 日本卻在偷偷的幹一些事情。 早在1871年, 日本就開始了對清情報工作。 1871年, 日本向中國派遣九名留學生, 明則學習漢語, 暗地裡對中國軍隊實施偵查, 搜集有關的情報。

日本國內也在偷偷做著準備。

明治天皇從自己每年的宮廷經費中撥出30萬元支持海陸軍, 大力鼓勵造船制軍艦, 據說整個日本皇室當時吃穿用度都極為簡樸。 而整個日本更是以國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來發展海軍, 大量從美國購進高性能的艦隻。

由此可見, 禍患早就偷偷埋下。 表面上的落後, 暗地裡緊鑼密鼓的行動, 是最大的禍因。

(有趣有料有八卦, 就在歷史老師張文平, 歡迎關注。 )

本期作者:不再問究竟(本號專欄作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