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融進陝西發展血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誰能想到, 山水呼應、古典與現代相映成趣的文景山公園6年前只是一片垃圾場。 這是我省第一個利用建築垃圾堆山造景的公園, 如今已然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休閒好去處。 它既是我省加快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 也是陝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運用系統化思維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面鏡子。

讓“治霾”“治水”同步實施

為了全面改善關中城市群環境空氣品質, 省政府2013年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五年計劃, 並逐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省人大常委會出臺《陝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成為全國第一部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以《鐵腕治霾“1+9”行動方案》的出臺為標誌, 霧霾治理成為我省環保工作的“頭號工程”。

針對“頭號工程”, 我省扎實推進“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項措施, 累計拆除燃煤鍋爐9417台, 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52萬餘輛,

率先推廣國Ⅴ標準汽柴油, 提前完成關中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與此同時, 我省不斷實施重大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 按照“關中留水、陝南防水、陝北引水”思路推進柔性治水, 引漢濟渭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設,

關中水系建設全面推進, 昆明湖、渼陂湖、鹵陽湖恢復建設和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初見成效。

今年也是渭河新三年治理的最後一年, 今年上半年, 渭河幹流水質輕度污染, 水質已經達到了歷史最好狀態。 化學需氧量、氨氮平均濃度與2016年同期相比, 分別下降13.6%、26.5%。

讓陝西的“桃花源”恢復本色

秦嶺巍峨, 我國南北自然生態和氣候因此有了分界。 在這裡, 充沛的水源滋養和堅實的生態屏障, 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和珍禽異獸的自由馳騁。

秦嶺無疑是西安人的桃花源, 也是都市人心目中的理想國。 秦嶺出現在古今無數文人的詠歎調裡, 出現在都市居民的新風尚裡。 但隨著人類活動的侵蝕, 這個桃花源一度褪色。

為此, 西安在為保護秦嶺北麓生態與生態功能上做著努力, 立法對植被、水資源、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作出規定, 同時規範礦產資源、交通設施、城鄉建設、旅遊設施等方面的開發與保護。

為了保護秦嶺, 陝西省和西安市分別在2007年、2013年制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

通過立法形式進行保護。 其中要求嚴格實施專案准入, 限制開採開發。 僅2014年10月至11月, 西安市就對秦嶺內違建的202棟違法建築進行了整治, 累計恢復農地、林地共計145.06畝。 因保護不力205人受到了黨政紀處分。 目前, 已處置的及新拆除違法建築管控良好、生態得到修復, 未出現反彈現象。

針對秦嶺內違法採礦行為,2015年4月,西安市出臺了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確定到2020年底前,秦嶺北麓採礦權控制在17個以內,並採取逐年關停的辦法。

幾年來,秦嶺淺山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省、市、區三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機構針對亂采濫挖、亂排濫放、亂搭濫建、亂砍濫伐現象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並對沿山、沿河、沿路的農家樂實行週期整頓。秦嶺漸漸恢復了原本的蔥郁質樸的樣貌。

讓“環境保護不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

近年來,我省既立足當前,著力解決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約性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持之以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2014年開始,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作了重要調整,生態環保指標分值由原來的12分增加到25分;明確規定環境保護工作實行“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讓“環境保護不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有了制度保障。

同時,我省通過深化改革,嚴格實施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推進排汙許可制度,實現環境監測網路全覆蓋,加大環境保護考核權重,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落實生態補償制度,積極落實重點區域生態環保要求,編制完成《陝西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環保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如今的陝西,渭河水質不斷改善,青山綠水更多再現,藍天白雲漸成常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融進陝西發展的血液,成為三秦大地的執政理念。

END

針對秦嶺內違法採礦行為,2015年4月,西安市出臺了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確定到2020年底前,秦嶺北麓採礦權控制在17個以內,並採取逐年關停的辦法。

幾年來,秦嶺淺山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省、市、區三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機構針對亂采濫挖、亂排濫放、亂搭濫建、亂砍濫伐現象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並對沿山、沿河、沿路的農家樂實行週期整頓。秦嶺漸漸恢復了原本的蔥郁質樸的樣貌。

讓“環境保護不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

近年來,我省既立足當前,著力解決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約性強、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持之以恆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2014年開始,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作了重要調整,生態環保指標分值由原來的12分增加到25分;明確規定環境保護工作實行“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讓“環境保護不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有了制度保障。

同時,我省通過深化改革,嚴格實施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推進排汙許可制度,實現環境監測網路全覆蓋,加大環境保護考核權重,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落實生態補償制度,積極落實重點區域生態環保要求,編制完成《陝西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環保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如今的陝西,渭河水質不斷改善,青山綠水更多再現,藍天白雲漸成常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融進陝西發展的血液,成為三秦大地的執政理念。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