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楠溪古村之水雲村

洞天隔絕三千界,

澗水清涵十二峰。

白水環回繞洞去,

雲山派闥送青來。

水雲村位於小楠溪流域大若岩鎮境內,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若岩在其地域。 村莊背靠十二峰, 手挽陶公洞。

水雲村村民從明代時從永嘉白泉遷移過來, 全村470戶人家, 1480人口, 以姓陳為主, 村公路直通永縉公路, 交通便捷, 村民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主要水果以香柚、板栗、西瓜為主, 村裡經濟以大若岩陶公洞旅遊業收入為主。

水雲村文化內涵深厚, 文物古跡較多, 有祠堂、宗教場所、古居民等古建築。 下園享堂建於清代, 坐西北朝東南, 門台為磚構。 七份享堂建於清代, 坐北朝南, 正廳、門台組成一個整院。 娘娘宮位於村口, 祀陳氏十四陳靜姑, 建于清道光(1821---1850)年間, 木構建築, 由山門、大殿、左右廂組成合院。 2004年重修, 保持原貌, 陳公廟清中期建造, 廟內原設陳尚悌塑像, 民間相傳建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 大若岩農田稻花十裡飄香, 豐收在望。 突然惡神降臨, 停舟於大宗祠旁掠奪稻穗花粉, 農民驚慌失措, 陳尚悌奮不顧身和惡神搏鬥, 先用祠門擋溪斷流, 迫使小舟無法行駛, 保護村民農耕作物, 人們立廟紀念。 陳公廟2005年修繕, 保存完整。

(此圖來自網路)

大若岩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溫州府志》和《永嘉縣誌》記載,遠在2000年前,即有道士在此修煉,築庵建廟宇。其中最著名的陶公洞是南朝梁時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隱居之地,陶弘景在此洞內撰寫《真誥》,編注《本草經集注》,開創了大若岩人文景觀的歷史。

(此圖來自網路)

“疊疊元嵐煙樹榭,灣灣流水夕陽中”,水雲村在平靜歲月中繼續前行。

來源 《品讀楠溪文化叢書》第三輯之《古村卷》

經作者授權刊發

(此圖來自網路)

大若岩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溫州府志》和《永嘉縣誌》記載,遠在2000年前,即有道士在此修煉,築庵建廟宇。其中最著名的陶公洞是南朝梁時人稱“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隱居之地,陶弘景在此洞內撰寫《真誥》,編注《本草經集注》,開創了大若岩人文景觀的歷史。

(此圖來自網路)

“疊疊元嵐煙樹榭,灣灣流水夕陽中”,水雲村在平靜歲月中繼續前行。

來源 《品讀楠溪文化叢書》第三輯之《古村卷》

經作者授權刊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