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婚喪嫁娶隨份子,原是農耕時代的一次集體眾籌

文/俗物君 圖/網路

如今一提到“份子錢”, 都是一言難盡呐, 特別是逢年過節, 婚喪嫁娶各種席桌一天都得趕上好幾頭, 辛苦了一年賺的錢, 幾天份子送光光。

很多人不明白, 咱們中國人為什麼要送份子錢呢?這個習俗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據說, 送份子是從朱元璋搞起來的。

中國是農耕文明, 農耕文明社會一直是鼓勵集體意識和互助精神的, 朱元璋為了打造一個農村娃的烏托邦夢想, 於是成立了“鄉飲酒禮”制度。 說白了, 這種制度就是凡遇到婚喪嫁娶等事, 鄉親們之間要互幫互助的來, 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

於是, 隨份子的習俗萌芽了, 起初大家一起幫忙, 有錢出錢, 有力出力, 後來大家乾脆就每人出點錢, 然後去吃一頓。

隨份子堪稱農耕時代的一次集體眾籌。

到了清朝, 隨份子更加流行, 幾乎傳遍了整個中國。 而那個時候的人也曾為份子錢而苦惱, 比如老舍在小說中就寫過母親為了湊份子錢而發愁的情景。

持續了數百年的“份子錢”也曾消失過一段時間, 那就是新中國初期到文革期間, 幾乎很少有出份子錢的, 那個時候相互會送些禮物來表達祝賀。

如今, 生活水準高了, 錢用的越來越大, 份子錢也水漲船高, 特別是過年時, 一天都要趕好幾頭, 家裡人少都吃不過來。

其實呢, 誰都不想出份子, 但誰又都逃不過這套人情世故,

久而久之, 隨份子就成了一次轉帳大會。 你來我往, 今天到你家, 明天到他家, 似乎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虧了。

俗物君點名時刻:對於送份子這種習俗, 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