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淺橙科技朱永敏:金融科技賦能“共用用戶”

金融科技行業技術驅動發展浪潮方興未艾, 各大互聯網巨頭發展戰略卻已悄然發生變化, 佈局科技能力輸出之勢呼之欲出。 是偶然, 還是必然?輸出何種能力, 又如何輸出?

近日, 記者在上海淺橙網路科技品牌升級發佈會後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淺橙科技CEO朱永敏, 他認為, 隨著技術發展, 資料積累, 使用者培育逐漸成熟, 企業謀求能力輸出是必然, 但能力輸出不應只局限於技術, 還應包括資訊互通、特別是共用使用者。

技術輸出助力行業發展

對於金融科技能力輸出的原因, 朱永敏分析到, 普惠金融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需要眾多參與者, 但行業內企業發展與技術實力參差不齊, 特別是傳統金融機構初入市場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 這些都需要金融科技助力;另一方面, 行業內領先的金融科技企業憑藉其豐富的行業經驗、強大研發能力為技術輸出提供了可能。

科技能力輸出將為金融插上技術翅膀, 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關於輸出何種技術能力, 朱永敏指出, 目前市場上比較成熟, 可供使用的技術手段主要集中於風控及信用評估、反欺詐、貸後管理 , 包括個人信用評估、個人信用評級、風險定價共擔、貸後技術催收等等。 例如淺橙的前程資料輸出功能模組, 就是面向互聯網金融資訊平臺和傳統金融機構, 依託大資料技術助力資料資訊獲取和更精准快速的風控判斷。

資訊互通解決行業多頭借貸難題

多頭借貸, 資訊孤島是導致目前行業逾期頻發、風險不可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永敏表示, 除了利用技術手段識別“老賴”, 建立反欺詐聯盟, 實現行業內的資訊互通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手段,

這也是目前行業迫切要完成的工作。

但是, 建立資訊互通, 也存在一系列問題, 比如提供什麼類型資訊, 提供何種詳盡程度的資訊, 如何保證資訊不被洩露或錯用等等。 朱永敏提出了他認為的比較可行的方案, 就是通過協力廠商征信公司, 把資料進行加密, 一起共用這個使用者的相關借貸資訊。 資料應是經過清洗的, 僅僅是負債資訊, 以減輕或打消參加企業關於敏感資訊洩露的顧慮。 保障使用者資訊安全, 一定要遵循網路安全法, 不能把用戶的隱私披露給任何協力廠商。

朱永敏強調, 經過有限的脫敏之後的資料資訊還是可以共用的, 但是不能包含具體的資訊。

朱永敏同時呼籲所有企業為了整個行業更好的健康發展,

共同推動資訊互通。 資訊互通的進階則是資料的融合, 進行資訊共用, 做到行業聯合風控。

共用使用者提供多元服務

除了技術手段和資料資訊, 平臺更寶貴的資源是用戶, 朱永敏提出了“共用用戶””的概念, 認為共用用戶是金融科技公司能力輸出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在獲客成本高企的當下, 用戶應該得到充分利用。

使用者與行業是動態發展的, 單一平臺及單一業務模式並不能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階段的金融需求。 針對這一問題, 朱永敏著重推介了淺橙在發佈會新推出的“信貸雲”產品, 提出了“共用使用者”的解決模式。 信貸雲產品, 主要是基於現有的技術及業務優勢, 聯手互金平臺及傳統金融機構,

引入多元化合作模式, 形成多元化產品服務梯度佈局, 建立開放共用、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關係, 為用戶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金融服務。 舉個例子來說, 面對廣大的信用“小白”用戶, 傳統金融機構不可能提供金融服務, 但經過淺橙科技現有產品的信用積澱, 就可以逐步篩選優質用戶, 共用推薦給其他金融機構, 使其享受到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共用用戶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是能給用戶提供目前平臺不具備而其他機構具備的服務, 解決了使用者所需, 防止了用戶流失;其次是平臺與其他機構合作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獲得更多的資源。 隨著社會發展, 行業細分, 只有合作才能共贏。 互聯網金融平臺擅長的是運營推廣、產品設計,而其他機構則有他們的資金、管道等優勢,兩者相加共用才是最優的組合,實現了互補共贏。

科技是金融發展的決定性要素,只有深耕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才能為輸出能力提供源泉,才能做到技術、資訊及使用者的全方位輸出和共用。

互聯網金融平臺擅長的是運營推廣、產品設計,而其他機構則有他們的資金、管道等優勢,兩者相加共用才是最優的組合,實現了互補共贏。

科技是金融發展的決定性要素,只有深耕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才能為輸出能力提供源泉,才能做到技術、資訊及使用者的全方位輸出和共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