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65.92%網友認為西安“車讓人”開展以來“有效果”

斑馬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縮影, 機動車禮讓行人則是這個縮影中最直接的體現。 西安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兩個多月來, 效果如何?近日, 本報針對“車讓人”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 共有936名網友參與, 結果顯示65.92%的網友認為西安“車讓人”開展以來“有效果”, 85.36%的網友稱在過馬路時曾被機動車禮讓過。

65.92%的網友 認為“有效果”

今年5月初, 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行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 要求努力實現城市交通從“人怕車”到“車讓人”的轉變, 並以此為突破口積極推動城市交通文明新風尚。 與此同時, 在全市多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積極參與下,

“車讓人”文明交通行動開始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並且被不斷傳遞。

根據調查, 94.55%的網友知道西安正在推行“車讓人”, 僅有5.45%網友表示不知道。 有64.96%的網友通過媒體宣傳的途徑瞭解到這一活動, 其次是朋友聊天和檔通知, 分別占27.67%和5.77%。 “車讓人”行動開展兩個多月來, 效果如何?65.92%網友認為“有效果”, 19.34%網友選擇了“效果不明顯”, 9.62%網友選擇了“沒有效果”, 還有5.15%網友選擇了“還需觀察”。

住在環城東路的林阿姨告訴記者, 她基本上每天都要去環城公園晨練, 以前, 環城路上因為路況好, 車速都比較快, 即使馬路上施劃了斑馬線, 但沒什麼車輛讓人, 年紀大了不敢像年輕人一樣橫穿, 所以經常要等一兩分鐘,

“車讓人”活動開展後, 效果不錯, 越來越多司機主動讓人, 附近晨練的老年人都感覺過馬路安全多了。

44.55%網友認為公車最禮讓

曾在杭州生活旅遊過的人, 對於“車讓人”一定不會陌生。 在那裡, 斑馬線前一有行人通過, 車輛便會減速停車, 待行人經過後才重新起步通過。 而杭州的“車讓人”能夠做到人人稱讚的地步, 是從公車中開始推行的。

為學習杭州經驗, 西安市公交總公司也制定了“5321”禮讓標準。 要求公車駕駛員離路口50米要減速, 離斑馬線30米要減速觀察行人, 離斑馬線20米車速要降到每小時15公里, 並且駕駛員的腳要放到制動踏板上, 離斑馬線前10米處必須要停車讓行。

公交部門付出的努力, 市民有目共睹。 在本次調查中,

44.55%網友認為公車最禮讓, 其次是計程車、公務用車, 而私家車是網友認為禮讓率最低的, 僅有11.75%。

西大街與駱駝巷交會處, 有一條沒有信號燈的斑馬線, 記者在此觀察了10分鐘發現, 公車遇到行人過馬路, 基本上都能做到文明禮讓, 大多數計程車也能主動禮讓, 不禮讓的車輛大多都是私家車。 記者看到, 兩名老人站在斑馬線旁準備過馬路, 一輛公車駕駛員主動停車, 老人邁出了幾步但還是瞻前顧後, 原來旁邊車道上的私家車完全沒有禮讓的意思, 老人等了十幾秒看准空隙才過到了馬路對面。

多數網友不瞭解具體規定和處罰辦法

“車讓人的具體規定和處罰辦法您清楚嗎?”對於這個問題, 14.85%的網友表示“不清楚”, 49.04%的網友表示“瞭解一點但不知道細節”,

36.11%的網友則表示“清楚”。

“我知道車不禮讓行人要罰款、扣分, 但說實話到底怎樣算不讓人並不清楚。 ”車主張先生說。 “有時候車已經開到斑馬線了才發現有人正過馬路, 但由於旁邊有車遮擋之前沒有看見, 沒有讓算違法嗎?行人闖紅燈要不要讓?”車主魏先生說。 說起“車讓人”的具體規定, 不少車主其實並不瞭解。

交警部門表示, 共有7種情形需要禮讓行人。 這7種情形分別為相鄰車道、雙向兩車道、雙向四車道、雙向多車道、路口和右轉彎車道, 這些都是對當前道路常見斑馬線的梳理。

其中, 行經單向兩條以上車道的斑馬線時, 如果行人已經通過了第一條車道, 進入第二、三條車道, 停在第一條車道的機動車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可以慢速安全通過,

不必等行人走完整條斑馬線。

行經單向兩條以上車道的斑馬線時, 如果同向行駛的車正在停車禮讓行人, 其他並行車輛駕駛員一定要停車禮讓, 千萬不能超車通過, 否則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如果見到行人從對向車道走來, 距離行人最近的車輛應該停車讓行。

路口右轉時, 遇到直行的行人, 車輛必須禮讓行人。 人行道和路口安全島之間的斑馬線, 右拐遇到行人正在通過時, 也必須停車讓行。

“在西安街頭過馬路時, 您被機動車禮讓過嗎?”85.36%的網友有被禮讓的經歷, 14.64%的網友表示沒被禮讓過。

“您覺得‘車讓人’活動的開展對您的出行有何影響?”74.57%的網友認為“有影響, 過馬路更方便了”, 22.22%的網友認為“沒什麼影響, 斑馬線還是不容易過”,3.21%的網友選擇了“說不清楚”。

夜間過斑馬線還是有些問題

“‘車讓人’是個特別好的事,我身邊的人都特別支持。”駱駝巷路口報刊亭老闆郭先生說,他每天都要從附近一條斑馬線上通過多次,“車讓人”推行以來,經常有車主動讓行,過馬路方便多了。但也有一個問題,晚上七八點之後,能禮讓的車就不那麼多了,不少車經過斑馬線不減速而是直接快速通過,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很危險。

記者瞭解到,西安交警部門已經開始關注夜間過斑馬線的安全問題,由於城區道路車輛通行量非常大,地面灰塵也較大,很多標線在施劃一個月後,就會變得不清晰,尤其是夜間,視線較差的情況下,使過往車輛更容易忽視斑馬線禮讓行人。7月初,交警部門在環城南路西北大學北門試點安裝夜間發光系統,夜晚時一旦有行人通過,斑馬線行車方向一側的路面便會有燈亮起。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住在西安市近郊和城鄉接合部的市民覺得並沒有享受到“車讓人”帶來的便利,相反,大部分機動車在市區以外的地方並不主動禮讓行人。“我們這過馬路一直都很難,路寬車速快,看到斑馬線司機一般也不減速,可能覺得偏遠一點的地方沒有監控設備吧。”住在電子正街南延伸段的陳先生說。

多數網友認為應該加大處罰力度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曾經說過:“人生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開車上路也是一樣,減速停車和禮貌微笑致謝,構成了城市無價的文明與和諧,這“三分謙讓”助推了城市的海闊天空。西安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以來,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那麼如何才能使“車讓人”成為人人自覺遵守的習慣呢?受調查的網友認為應該加大車不讓人的處罰力度,堅持不懈、長效推進,同時加強宣傳,多部門共同努力。

據瞭解,“車讓人”開展至今西安交警部門共處罰12萬餘例機動車不禮讓違法行為,平均每天查處1500例左右。目前,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263萬輛,每天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在30萬~50萬輛之間,按這個比例推算,兩三百輛車之中每天僅有一例車不讓人違法,這顯然不符合實際。“交警部門一直在說‘車讓人’不是‘一陣風’,我覺得既然要長效推進,就不能只靠倡議,而要靠管理,首先就是要加大處罰力度,加大抓拍設備的投放。”市民胡先生說,西安很多路段的斑馬線旁邊沒有抓拍設備,難以對哪些不自覺的司機形成震懾。

“有的時候不是不想讓人,而是讓不了,就像高峰期,一個左轉燈就那麼20多秒,很多車都是排了很久才到,總共也過不了幾輛車,如果再讓人,路口的交通都會癱瘓掉。”楊先生說,除了加大處罰外,還應該完善交通信號燈和其他配套交通設施。其次,對行人也應嚴格執法,很多行人仍是抱著“法不責眾”的態度不遵守交通規則,不能讓守法者成了吃虧的人。所以,西安要提高“車讓人”的文明程度,當務之急不是司機與行人互相抱怨行路難,不是司機與行人互懟素質低,而是應從執法上入手,改善交通設施,加大懲罰力度。記者袁玥

斑馬線還是不容易過”,3.21%的網友選擇了“說不清楚”。

夜間過斑馬線還是有些問題

“‘車讓人’是個特別好的事,我身邊的人都特別支持。”駱駝巷路口報刊亭老闆郭先生說,他每天都要從附近一條斑馬線上通過多次,“車讓人”推行以來,經常有車主動讓行,過馬路方便多了。但也有一個問題,晚上七八點之後,能禮讓的車就不那麼多了,不少車經過斑馬線不減速而是直接快速通過,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很危險。

記者瞭解到,西安交警部門已經開始關注夜間過斑馬線的安全問題,由於城區道路車輛通行量非常大,地面灰塵也較大,很多標線在施劃一個月後,就會變得不清晰,尤其是夜間,視線較差的情況下,使過往車輛更容易忽視斑馬線禮讓行人。7月初,交警部門在環城南路西北大學北門試點安裝夜間發光系統,夜晚時一旦有行人通過,斑馬線行車方向一側的路面便會有燈亮起。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住在西安市近郊和城鄉接合部的市民覺得並沒有享受到“車讓人”帶來的便利,相反,大部分機動車在市區以外的地方並不主動禮讓行人。“我們這過馬路一直都很難,路寬車速快,看到斑馬線司機一般也不減速,可能覺得偏遠一點的地方沒有監控設備吧。”住在電子正街南延伸段的陳先生說。

多數網友認為應該加大處罰力度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曾經說過:“人生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開車上路也是一樣,減速停車和禮貌微笑致謝,構成了城市無價的文明與和諧,這“三分謙讓”助推了城市的海闊天空。西安開展文明交通“車讓人”行動以來,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那麼如何才能使“車讓人”成為人人自覺遵守的習慣呢?受調查的網友認為應該加大車不讓人的處罰力度,堅持不懈、長效推進,同時加強宣傳,多部門共同努力。

據瞭解,“車讓人”開展至今西安交警部門共處罰12萬餘例機動車不禮讓違法行為,平均每天查處1500例左右。目前,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263萬輛,每天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在30萬~50萬輛之間,按這個比例推算,兩三百輛車之中每天僅有一例車不讓人違法,這顯然不符合實際。“交警部門一直在說‘車讓人’不是‘一陣風’,我覺得既然要長效推進,就不能只靠倡議,而要靠管理,首先就是要加大處罰力度,加大抓拍設備的投放。”市民胡先生說,西安很多路段的斑馬線旁邊沒有抓拍設備,難以對哪些不自覺的司機形成震懾。

“有的時候不是不想讓人,而是讓不了,就像高峰期,一個左轉燈就那麼20多秒,很多車都是排了很久才到,總共也過不了幾輛車,如果再讓人,路口的交通都會癱瘓掉。”楊先生說,除了加大處罰外,還應該完善交通信號燈和其他配套交通設施。其次,對行人也應嚴格執法,很多行人仍是抱著“法不責眾”的態度不遵守交通規則,不能讓守法者成了吃虧的人。所以,西安要提高“車讓人”的文明程度,當務之急不是司機與行人互相抱怨行路難,不是司機與行人互懟素質低,而是應從執法上入手,改善交通設施,加大懲罰力度。記者袁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