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遂甯河沙鎮穀村借助產業優勢完成“摘帽”脫貧

谷村的貧困戶住進新房。

四川新聞網遂寧8月3日訊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 船山區河沙鎮穀村堅持夯實基礎, 依託永河現代農業園產業優勢,

逐漸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 讓各項政策福利精准落實到戶, 拔除每戶貧困戶的“窮根”。 因此, 該村在2016年就完成脫貧“摘帽”, 建檔立卡貧困戶從81戶181人減少至兩戶3人。

村民在全新的村委會辦公室前晾曬玉米。

改善基礎設施打通村民“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 5年前, 船山區河沙鎮穀村沒有一條像樣的出村路, 全村僅4.5公里泥土路出村。 “晴天一層灰, 雨天一身泥”是當地村民對這條出村道路最真實的記憶。 穀村這個偏遠貧困村距河沙鎮約4公里, 村裡沒專業醫生和衛生室, 若村民患上感冒、頭疼等小病需前往鎮上衛生院治療。 谷村老支書的王國文記得, 有一年村裡一村婦患重症亟需治療, 但村裡泥土路夜間無法行車, 村民就用擔架抬著她跋涉山路去醫院。

“要改變穀村的現狀就需要先將公路修通。 ”谷村第一書記鄒旭介紹, 2014年, 穀村的410戶1310人中有81戶203人成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經過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脫貧攻堅, 到2016年該村還剩餘計畫脫貧20戶54人。 為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

駐村幹部通過多方籌措和爭取資金, 先後建成了村(社)道路9.2公里, 完成偏遠社的1.2公里社道路的鋪墊砂石和路面硬化工作。

為解決村民吃水難問題, 谷村大力開展水利設施建設, 新建渠系2.1公里, 塘堰5口, 石河堰1處, 新建蓄水池1口, 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得到保障。 家家戶戶實現通水通電, 還接入了寬頻網路, 還新建一處占地8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

“現在村民再也不用在院壩裡開會了。 ”鄒旭回憶, 開展脫貧工作以前, 由於穀村村委會無固定辦公室, 每次都只能借用小學、民宅, 或直接在竹林和公路上召集村民開會。 據該村的駐村聯繫幹部鄭亮介紹, 經穀村的對口聯繫幫扶單位多方協調, 積極爭取到資金21萬元, 新建150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室,

還建立了文化室、“老年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 為豐富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船山區將該村納入2016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試點建設, 撥付文化事業建設專項資金4萬元, 配送電視、電腦、樂器、書籍, 組建起壩壩舞文藝隊伍, 助推當地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穀村822畝蓮藕產業基地。

依託蓮藕特色產業增加村民收益

致富必須要借助扶貧產業發展優勢。 按照“產業培育扶持一批”的要求, 穀村啟動土地整理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專案, 借力永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平臺, 全面流轉該村822畝農田, 讓每戶村民每年可獲得千餘元土地租金。 此外, 該村採取“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 由外地投資商在村裡建立起兩家專業農業生產合作社, 種植發展蓮藕產業。

鄒旭說, 通過建立現代專業農業生活合作社, 實現每年30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村裡400多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可長期在合作社打工賺錢, 實現村民人均每月增收600元目標。

今年52歲村民劉凱, 由於常年患病, 在40多歲得了一對龍鳳胎, 家庭經濟變得十分拮据。2015年底,他家被確定為精准脫貧戶,駐村幹部同村委商議後決定以教育為出發點,幫助劉凱實一家現脫貧。經駐村幹部協調,讓當地小學校免除劉凱一對子女的學雜費,並在每學期給予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同時,“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凡劉凱一家人能沾邊均讓其享受到。”因此,劉凱一家人獲得低保、醫療兜底扶貧等各項政策紅利。

2016年元月,劉凱舊病復發後住院治療,其門診和住院治療的700多元錢全部被報銷掉。“如果沒有國家的脫貧政策,估計我家人的日子會很難過。”劉凱十分感激國家脫貧惠民政策,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村委會安排劉凱在合作社工作,每年可賺到5000多元的收入。

為增加村民的勞動技能,船山區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繼而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村民段曙光利用在外務工所學的養殖技術,回家後成立了曙光家庭農場,發展家禽養殖,並發動身邊村民一同勞動致富。目前,谷村通過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該村集體收入達到31440元,實現村民人均年收入達8000元以上。因此,在2016年底穀村完成脫貧“摘帽”,現在僅剩下貧困戶兩戶3人。

穀村的電商服務站點。

發展電商讓貧困村農特產品變商品

據悉,遂甯市電商扶貧工作已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7月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力爭11月底讓2016年已“摘帽”、2017年計畫“摘帽”的貧困村實現電商扶貧網點全覆蓋。2016年年底,穀村實現脫貧“摘帽”後,為鞏固已取得的脫貧成果,河沙鎮政府聯手郵政公司、順意通公司,於6月開始在村裡鋪設“郵樂購”網站,並於7月20日正式試運行。

李豔通過網路將穀村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因穀村的荷葉、蓮藕資源豐富,穀村結合當地農業和電商平臺資源特點,用荷葉對農特產品進行免費包裝,零利潤收購,免費上線銷售,再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穀村的土雞蛋、生態蓮藕等特色農副產品被遠銷全國各地。同時,遂甯通過建立物資倉儲中心,完善運輸條件,通過打造成“農村電商+金融服務+便民服務+代收代投”標準功能模式的網站服務,實現村民購物、銷售、生活繳費、金融、創業、寄遞不出村。

目前,谷村作為船山區的電商扶貧試點先進村,已在發展電商助推脫貧“摘帽”路上初顯成效。因此,今年船山區計畫將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50個,建設一批電商扶貧示範點,進一步落實“農村電商+精准扶貧”工作。借用並發揮優勢特色產業,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已脫貧村莊的脫貧成果。增強貧困群眾的主動脫貧意識,積極發展特色扶貧產業生產,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家庭經濟變得十分拮据。2015年底,他家被確定為精准脫貧戶,駐村幹部同村委商議後決定以教育為出發點,幫助劉凱實一家現脫貧。經駐村幹部協調,讓當地小學校免除劉凱一對子女的學雜費,並在每學期給予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同時,“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凡劉凱一家人能沾邊均讓其享受到。”因此,劉凱一家人獲得低保、醫療兜底扶貧等各項政策紅利。

2016年元月,劉凱舊病復發後住院治療,其門診和住院治療的700多元錢全部被報銷掉。“如果沒有國家的脫貧政策,估計我家人的日子會很難過。”劉凱十分感激國家脫貧惠民政策,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村委會安排劉凱在合作社工作,每年可賺到5000多元的收入。

為增加村民的勞動技能,船山區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繼而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致富。村民段曙光利用在外務工所學的養殖技術,回家後成立了曙光家庭農場,發展家禽養殖,並發動身邊村民一同勞動致富。目前,谷村通過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該村集體收入達到31440元,實現村民人均年收入達8000元以上。因此,在2016年底穀村完成脫貧“摘帽”,現在僅剩下貧困戶兩戶3人。

穀村的電商服務站點。

發展電商讓貧困村農特產品變商品

據悉,遂甯市電商扶貧工作已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7月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力爭11月底讓2016年已“摘帽”、2017年計畫“摘帽”的貧困村實現電商扶貧網點全覆蓋。2016年年底,穀村實現脫貧“摘帽”後,為鞏固已取得的脫貧成果,河沙鎮政府聯手郵政公司、順意通公司,於6月開始在村裡鋪設“郵樂購”網站,並於7月20日正式試運行。

李豔通過網路將穀村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因穀村的荷葉、蓮藕資源豐富,穀村結合當地農業和電商平臺資源特點,用荷葉對農特產品進行免費包裝,零利潤收購,免費上線銷售,再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穀村的土雞蛋、生態蓮藕等特色農副產品被遠銷全國各地。同時,遂甯通過建立物資倉儲中心,完善運輸條件,通過打造成“農村電商+金融服務+便民服務+代收代投”標準功能模式的網站服務,實現村民購物、銷售、生活繳費、金融、創業、寄遞不出村。

目前,谷村作為船山區的電商扶貧試點先進村,已在發展電商助推脫貧“摘帽”路上初顯成效。因此,今年船山區計畫將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50個,建設一批電商扶貧示範點,進一步落實“農村電商+精准扶貧”工作。借用並發揮優勢特色產業,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已脫貧村莊的脫貧成果。增強貧困群眾的主動脫貧意識,積極發展特色扶貧產業生產,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