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慧嫻和李克勤合唱《月半小夜曲》,她的現場實在太美了!

李克勤的聲音清澈、明亮、純淨, 氣息控制極其自如, 能高能低, 能放能收, 轉音和弱聲控制到位, 顫音穩定富有層次, 唱情歌時溫柔而深情(比較含蓄, 需要用心聽), 唱快歌咬字清晰準確(《紅日》是代表), 屬於現場發揮超穩定的歌手, 因此有“CD勤”的美譽。

他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老土”。 一是說現場太穩定了, 缺少變化。 不過反過來想, 能做到無數次演唱會都穩定發揮的歌手, 其功力和對歌唱的尊重究竟如何?對比現在連歌都不會唱就敢上臺的小鮮肉們, 各位且自己去思量。 二是說他選歌保守, 現場缺乏激情。 這其實是個個人風格的問題, 李克勤表達偏向含蓄, 不輕易表露情感, 唱歌也相當節制, 處理十分細膩, 不用心聽就會覺得很刻板, 仔細聽才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大開大放吸引注意力很容易, 相信他也明白這一點, 然而, 他並沒有這樣做。

這是個性, 也是堅持。

這種對自我、對歌唱理念的堅持, 貫穿了他的藝術生涯。

在華人生活的地方, 你想不聽到陳慧嫻的歌也不容易呢。 《夜機》、《傻女》、《紅茶館》、《跳舞街》等等等, 在卡拉OK裡, 在餐廳裡, 在咖啡館裡, 似乎在一切人群彙集的地方, 那把溫暖細緻又單純的聲音, 或疾或徐, 或輕或重,

像雨點, 像鼓點, 敲打在人心柔軟的地方, 教你永志勿忘。

尤其《千千闕歌》。 佛家說人生諸種苦, 別離即其一。 中國人從來安土重遷, 別離乃人生大事, 民族文化深處的禁忌和不得已, 不然自古以來也不會有這麼多事關別離的名篇佳句。 這首歌雖然旋律來自東瀛, 在一衣帶水的中文世界絕不違和, 不勝貼切。 陳慧嫻的演繹哀而不傷, 情感自然流露, 分寸把握極其恰當, 將離情別緒深深紮進人心, 竟不帶來痛苦, 這已經超脫了流行, 無限抵近藝術的境界。

1989年陳慧嫻放棄如日中天的歌唱事業, 遠赴英國留學。 據說她當時暗戀某人, 將離情別緒融進了歌中, 從而成就了一首華語樂壇的經典之作, 卻也帶走了她登上樂壇頂峰, 甚至開闢“陳慧嫻時代”的可能。 等到1995年她回港, 複出, 天下形勢早已不同, 四大天王的時代到來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