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醫生說的“中風飲食處方”,到底是個啥?

在我們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遇到中風, 特別是家中的老人。 一旦中風發生在我們身邊, 除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外, 更多人關心的問題是我該給他/她吃什麼?怎麼吃?

其實這個問題有點大, 因為需要考慮到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基礎疾病以及平時飲食喜好, 所以, 沒有一種飲食方案適合天下所有人。 但是我們可以說說一份中風病人合理的飲食方案應該怎麼做?要注意哪些方面?

1中風病人一天要吃多少量?

中風病人一天應該吃多少量的飯?相信絕大部分家屬是不會計算的, 其實也沒必要知道怎麼計算, 這些交給醫院的專業營養醫師計算就好了。 一般情況下, 醫院的營養醫師會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量、有無發熱、有無進行呼吸機治療、有無使用激素等因素來計算。 好吧, 這些太專業了, 之所以要說, 是想告訴您, 一個營養處方是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且會因為這些因素的改變而有所改變的。

2如何看懂醫生的飲食處方?

當你拿到營養醫師給的飲食處方後, 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處方建議, 結合病人本人喜歡吃的食物以及現在的胃口狀況做法就可以了。

但要注意的是, 飲食處方上的食物重量並不都是你去菜市場買菜的實際重量。 處方的食物重量是指食物可食用的重量。 例如處方中魚80g, 指的是80g魚肉的生重, 並不包括魚骨的重量。 如果買的時候是連魚骨一起買的, 魚肉約按60%的可食用部分來計算, 80g的魚肉連魚骨大概重140g。 當然, 現實生活中不需要這種精准的“稱量式”生活, 只要心中有數, 給病人吃的份量與營養醫師算的份量相差不多即可。

3吞咽障礙病人怎麼吃?

通常情況下, 中風最容易出現的一個併發症就是吞咽障礙。 如果病人遺留吞咽障礙, 就需要經過專業的評估才能決定是否能像平常一樣用口吃飯, 否則就需要鼻飼或胃造瘺飲食。 (等等, 鼻飼?胃造瘺?又看不懂!不要緊, 如果有需要, 專業的醫生和護士會告訴您回家以後怎麼做的)

即使是吞咽障礙的病人通過醫生評估可以經口進食, 也需十分注意。 因為吞咽障礙的病人, 吞咽不利索, 氣管誤吸的發生風險很高。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將固體食物改成泥狀或糊狀。 例如可以買一台攪拌機, 有普通攪拌功能的就可以了。 把需要食物烹調好以後放入打成糊狀即可。 不過, 食物烹調的過程需要去掉骨頭, 加油加鹽。

很多人以為中風病人要清淡飲食, 就完全不給油鹽, 其實不然。 沒油沒鹽的食物且不說難吃, 即便吃了, 一段時間以後, 病人也會容易消瘦, 沒力氣。 中風病人要求清淡飲食是少油少鹽, 而不是完全不吃油鹽。

(3)避免一些一咬就碎的食物。 例如曲奇餅、蛋捲、威化餅之類的;也要避免果凍、涼粉、冰粉(四川小吃)等太滑溜的食物。

4日常飲食不能滿足, 怎麼辦?

有時候中風病人經口進食的份量並不足以滿足一日飲食需要量。 因為糊狀或泥狀飲食, 在打糊的過程中, 需要加水, 所以通常打出來的一碗糊糊, 實際用料並不多。 可能3勺飯+2根青菜+5片肉片+幾粒玉米就能打出一碗來, 而病人吃了以後也相當飽, 吃不下其他食物了。 但長期這樣吃,

營養不良風險很高。

所以營養醫師一般會建議使用部分的腸內營養製劑, 增加營養密度。 (注意:腸內營養製劑並不等同於市面上賣的蛋白粉、保健品), 腸內營養劑的具體方案還是需要醫生制定, 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自己口味就行。 通常不同牌子的腸內營養製劑口感會有點不一樣, 選擇自己喜歡吃的就行, 它們的營養成份通常相差不大。

5如何觀察病人飲食治療效果?

當病人開始執行飲食處方時, 我們就要開始觀察病人飲食治療的療效了。

主要觀察的是病人飲食以後, 體重變化情況, 營養如何。 需要提醒的是, 一般而言, 中風發生後約2周時, 由於身體消耗增加以及應激反應, 短時間的體重下降是正常的。 但是, 如果持續幾個月體重都在下降的話,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吃的不夠。此時需要醫生協助選擇營養不夠的解決辦法。

特別提醒

很多人關注中醫食療,其實無論是醫生的處方還是藥膳,都必須建立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進行調養,不能一概而論,遇到具體問題還是親自諮詢醫生為佳。天下沒有一個飲食方案適合所有人,也沒有一個飲食方案從頭到尾,一成不變。在實際生活中,還需家屬細心觀察,靈活掌握。

如果持續幾個月體重都在下降的話,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吃的不夠。此時需要醫生協助選擇營養不夠的解決辦法。

特別提醒

很多人關注中醫食療,其實無論是醫生的處方還是藥膳,都必須建立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進行調養,不能一概而論,遇到具體問題還是親自諮詢醫生為佳。天下沒有一個飲食方案適合所有人,也沒有一個飲食方案從頭到尾,一成不變。在實際生活中,還需家屬細心觀察,靈活掌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