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開摩托車在外面,遇到險情該如何防禦自救

車禍火災、摩旅路途曲崎、何以安全逃生?俗話說“上路三分險”, 其實很有道理的, 尤其是在摩旅的路上, 複雜多變的路況中藏著太多“猝不及防”, 誰都不敢保證能一路平安, 這些問題你可曾想過?人在旅途中一定要有防範危險的意識, 下面跟大家分享遇險時該如何自救。 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1

一、最基本的知識

(1)不要吃得過飽, 因為一旦發生碰撞擠壓, 胃內容物將反流入氣管,足以使人窒息而亡。

(2)不要在旅途中憋尿, 一旦腹部被撞擊, 極有可能發生膀胱破裂。

(3)學會抱頭護頸屈膝等保護性姿勢, 以防撞擊瞬間產生的頭頸部及內臟損傷

2

二、必知險從何來

有人說摩托車處處都存在危險, 其實不然, 這取決於駕駛者, 不同的路況、不同的行駛狀態, 甚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駕駛習慣, 都能導致形形色色的風險。

(1)譬如盤山公路, 最容易在能見度差的彎道中出事, 往往是迎面相撞傷害嚴重的大車禍;

(2)平原地帶的大路上, 事故多發生在村頭巷尾或較隱蔽的路口上, 多為車與車或車與人(動物)之間的衝撞;

(3)城區街道上更是稍有不慎就要刮擦(計程車、電動車等), 但鬧市區速度很難快起來, 不容易出現危及生命的事故,

不過, 摩旅中路過的城鎮路況複雜又不熟悉, 如果不能保持謹慎且控制車速, 出事故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3

例子一:(盤山公路上的險溝與山崖)

有一位摩友在盤山公路上出過事, 他在穿過彎道上, 被一輛占道對向行駛的旅遊私家車擠到了路邊的排水溝裡。

當時, 幸虧他反應快些, 在進溝的一刹那把雙腿抬了起來, 才沒被那狹窄的水泥深溝擠傷, 更幸運的是幸虧有這道深溝, 否則就連人帶車沖進十幾米深的山崖了。

自救方法:其實他是故意進溝的, 如果沒有這道溝, 他可能會被這輛車撞下山崖, 但如果沒有這道溝, 他仍會冒著被撞下去的風險, 在緊急制動中小車相撞並嘗試人車分離後滾過車身。 狹窄的山間急彎上, 車速都不會快(想快也快不了), 在躲無可躲、沒有退路的前提下, 那就別躲, 寧願硬著頭皮撞上去也別往懸崖邊閃。

你閃下去沒了命, 違章的車跑了, 在車速都不快的前提下(相撞前雙方肯定還要下意識地採取制動)撞上去, 活下去的希望會更大些, 事後處理事故也不能便宜違章的一方。

4

例子二:(路燈的十字路口選擇主動撞車自救)

摩友自述:記得那次跟朋友出去玩, 我騎鈴木TU250X在前面, 他騎本田“夜鶯”750在後面, 在一個有紅路燈的十字路口, 我們規規矩矩等信號, 綠燈亮時正常通行, 就在我以50km/h左右的速度駛過路口, 在馬路左邊靠近雙黃線一側的行車道上正常行駛時,右前方的十余米處的花壇缺口處突然鑽出一輛產自西北某地有個土洋結合名字的微型兩廂轎車,看樣子想往對面的車道去。此時,如果我往左側打把或許能躲過去,但左側就是車水馬龍的對向車道,拐過去就會與來車迎頭相撞,制動更是來不及,只能一頭撞上去了。這一撞,汽車的車門癟了,我飛過引擎蓋甩在地上,昏迷了數分鐘才醒……

自救方法:這次事故,我只是擦傷,並無大礙,而摩托車也只是大燈碎了、減震稍彎。如果我當時往對面車道上躲避,現在可能就不能在這裡打字了,那個違章調頭的司機,車被我撞爛了,還要賠償我的損失,當然,撞與不撞也要看情況,許多時候,寧願躲避受傷也不能撞上去。

5

例子三:(突遇行人選擇摔車)

那天下大雨,路上人很少,車速不慢(60km/h左右),出鎮區不遠就是山路,剛進入一個急彎,迎面逆向走來一個打著雨傘的女人,迎著雨低著頭,沒看見我。此時的車正處於傾斜狀態,除了緊急制動別無他法,但制動必摔車,不制動必撞人,只能一把刹死,人和車同時倒地,側滑著躲開了這個逆行的女人,這一摔,車把歪了,雨衣搓爛的同時手臂磨得血淋淋,那女人只是回頭看了看就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自救方法:

摔車非常窩囊,但不摔不行——撞到人後還是要摔車,撞上人的後果會更嚴重。反正都是摔,那就摔個最省心的吧。

6

例子四:(有一些摔車,快到讓你無法選擇怎麼摔的)

有的摔車在倒地的瞬間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摔車。那是上世紀1996年的秋天,騎著我的本田H100S去連雲港玩。返程,順310國道趕到山東郯城花園鄉境內時都下半夜了,正騎得好好的,突然車身一抖,然後是一陣翻滾……這一跤摔得半天沒爬起來,趴在地上邊疼邊納悶:好好的路,怎麼就摔了呢?

一瘸一拐來到摔倒的地方,發現路邊攤著薄薄一層褪去了果實的玉米棒子,當然是當地農民的“傑作”了,但也怪不得他們,主要責任在我——好好的路中間不走,非要靠邊,大燈的亮度不夠還非要騎那麼快。從那以後,夏收和秋收季節出行,在鄉村路段的夜路上總是特別小心,生怕再被路上堅硬溜滑的穀物滑倒。

7

三、遇險自救的重點是“抓住最後的機會”

當你在遇到危險並且躲無可躲之後,就是必須摔和不能不撞,和撞的過程,一定要盡力保持主動,千萬不要在衝撞中任由慣性左右,這個階段左右著傷勢的輕重甚至生死,我們要抓住這最後一個機會,儘量努力,將傷害降至最低。

1、撞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

(1)在速度相差不多的前提下,在撞車中傷害最重的不是正面相撞而是側面撞擊,不論是你撞別人(車)還是別人(車)撞你。

(2)這裡的“側面”有兩個意思,一是被別的車從側面撞擊,一是用側面撞擊別的車。正

(3)面相撞,你有前輪和車頭部位進行緩衝,若是側撞,則是直接用身體去做撞擊點,若是速度快,非死即傷。

(4)一般情況下,導致摩托車與其他車輛側面接觸的原因有兩點——並行時有一車突然變道;摩托車在正面撞擊的刹那間,車手下意識地打轉向、踩刹車,改變了行駛軌跡。

8

我所在社區裡的一個熟人(非車友),2015年五一期間去單位加班的路上,岔路上突然鑽出一輛拉蔬菜的三輪摩托車,躲無可躲的前提下一邊緊急制動一邊拐了一下車把,原本直行的摩托車橫過來“搓”在三輪摩托車的車廂上,右腿嚴重受傷……事後,這個熟人後悔不該拐那一下子,若是直行狀態配合緊急制動,他可能會毫髮無損。

9

2、摔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

在你感覺已經無法控制車子即將摔倒之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緊握車把或夾緊車座,而是用盡一切方法進行人車分離。這一點非常重要,你能做到,就能避免在倒地時被車砸傷、紮傷。

我倒過許多回車,最後總結的人車分離經驗是:儘量不要在倒地時讓身體與車體傾斜的角度一致,而是與車體的傾斜角度保持相反的方向。

這樣做,在車子倒地時人還是直立的,會在慣性的作用下摔向車的側前方,在水位較深的過水路段摔車,人車分離尤其重要——萬一被車子壓倒在水裡且周邊無人,只能死路一條了。摔車帶來的傷害基本都發生於倒地後與地面的摩擦,避免摩擦或降低摩擦的辦法只有一個——翻滾吧,兄弟。

是的,翻滾,不是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往前硬“搓”。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超速行駛並護具齊全,摔倒後經過翻滾卸去慣性之後,基本能夠毫髮無損。這一點,本人實在是深有體會,長途中的兩次骨折都是在摔倒後“搓”出來的——右手壓在身下往前滑行,硬生生“別”斷了拇指,倒地時肩膀直接著地,頂斷了鎖骨。

所以,在你倒地之後,有一線希望都不要與地面硬抗,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身體滾動起來,在滾動時,最能降低損傷的方式是蜷曲身體的側滾,儘量讓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大一些,避免頭部、膝部、肩部等關鍵部位與地面直接正面接觸,另外,如果口袋裡裝有硬物,在翻滾中也容易硌傷身體,切記!

10

重點:在停止滑行和翻滾後,不要急著爬起來,而是保持停止時的姿勢,先是由淺入深地呼吸,同時全身放鬆,感覺身體各處是否有異樣(疼痛或麻木),發現不對,立刻用所能採取的方式求救。在能見度差的深山彎道中摔車後,應在不影響傷勢的前提下儘快移動到路邊,避免來車時造成二次傷害。

11

3、救人與自救

(1)顱腦損傷伴有耳鼻漏忌堵塞 顱骨骨折後腦脊液會經耳朵和鼻子流出,如果仰起頭或堵住液體,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加重顱內損傷,回流液體也容易導致嚴重的顱內感染。

(2)頸椎損傷後忌抬頜後仰 交通意外傷害中頸椎易受損傷,搬動患者時若抬頜容易導致頸髓橫斷,危及生命。正確的做法是用雙手扶住頸部,兩側相對制動,最大限度地避免頸髓橫斷導致的致命性二次損傷。

(3)胸部有銳利物刺入忌拔 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大量出血,從而危及生命。另外,在拔出銳器的瞬間大氣很容易進入負壓胸膜腔,造成氣胸,引發縱隔擺動,擠壓心臟而致其停跳。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手穩固住插入物,避免劇烈活動,等待救援。

(4)腸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將脫出的腸子回塞很容易導致嚴重的腹腔感染,還容易使腸子扭轉,導致機械性腸梗阻。正確的做法是將外露的腸子用碗盆等容器罩住,等待救援。

(5)骨折肢體切忌“輕舉妄動” 在自救的過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動,防止骨折斷端受到二次傷害。可因地制宜,找兩個小木棍之類的東西越過關節夾住骨折部位,再用繩或布條纏繞,以遠端指趾不麻木為宜。

(6)指壓止血盡在掌握 傷者可以先確認出血點,用手指壓迫血管上端,壓閉血管,阻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壓迫時最好能觸及動脈搏動處,並將血管壓迫到附近的骨骼上,這樣止血效果更佳。

12

總結:

以上的摩托車遇險自救都是“萬一”之後的無奈之舉,希望在路上的車友們都用不到以上所說的各種“經驗”,都能平平安安地在摩旅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想做到行車平安也不是難事——只要保證車況好、心態好、不超速、不違章,在駕駛中時刻保持警惕,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的發生……

容濟火花增強器作用于增加打火的火花強度,促進發動機中的油氣混合物的燃燒,提高發動機的功率與轉換效率,讓車輛的動力與扭矩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和提升。

在馬路左邊靠近雙黃線一側的行車道上正常行駛時,右前方的十余米處的花壇缺口處突然鑽出一輛產自西北某地有個土洋結合名字的微型兩廂轎車,看樣子想往對面的車道去。此時,如果我往左側打把或許能躲過去,但左側就是車水馬龍的對向車道,拐過去就會與來車迎頭相撞,制動更是來不及,只能一頭撞上去了。這一撞,汽車的車門癟了,我飛過引擎蓋甩在地上,昏迷了數分鐘才醒……

自救方法:這次事故,我只是擦傷,並無大礙,而摩托車也只是大燈碎了、減震稍彎。如果我當時往對面車道上躲避,現在可能就不能在這裡打字了,那個違章調頭的司機,車被我撞爛了,還要賠償我的損失,當然,撞與不撞也要看情況,許多時候,寧願躲避受傷也不能撞上去。

5

例子三:(突遇行人選擇摔車)

那天下大雨,路上人很少,車速不慢(60km/h左右),出鎮區不遠就是山路,剛進入一個急彎,迎面逆向走來一個打著雨傘的女人,迎著雨低著頭,沒看見我。此時的車正處於傾斜狀態,除了緊急制動別無他法,但制動必摔車,不制動必撞人,只能一把刹死,人和車同時倒地,側滑著躲開了這個逆行的女人,這一摔,車把歪了,雨衣搓爛的同時手臂磨得血淋淋,那女人只是回頭看了看就若無其事地走開了。

自救方法:

摔車非常窩囊,但不摔不行——撞到人後還是要摔車,撞上人的後果會更嚴重。反正都是摔,那就摔個最省心的吧。

6

例子四:(有一些摔車,快到讓你無法選擇怎麼摔的)

有的摔車在倒地的瞬間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摔車。那是上世紀1996年的秋天,騎著我的本田H100S去連雲港玩。返程,順310國道趕到山東郯城花園鄉境內時都下半夜了,正騎得好好的,突然車身一抖,然後是一陣翻滾……這一跤摔得半天沒爬起來,趴在地上邊疼邊納悶:好好的路,怎麼就摔了呢?

一瘸一拐來到摔倒的地方,發現路邊攤著薄薄一層褪去了果實的玉米棒子,當然是當地農民的“傑作”了,但也怪不得他們,主要責任在我——好好的路中間不走,非要靠邊,大燈的亮度不夠還非要騎那麼快。從那以後,夏收和秋收季節出行,在鄉村路段的夜路上總是特別小心,生怕再被路上堅硬溜滑的穀物滑倒。

7

三、遇險自救的重點是“抓住最後的機會”

當你在遇到危險並且躲無可躲之後,就是必須摔和不能不撞,和撞的過程,一定要盡力保持主動,千萬不要在衝撞中任由慣性左右,這個階段左右著傷勢的輕重甚至生死,我們要抓住這最後一個機會,儘量努力,將傷害降至最低。

1、撞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

(1)在速度相差不多的前提下,在撞車中傷害最重的不是正面相撞而是側面撞擊,不論是你撞別人(車)還是別人(車)撞你。

(2)這裡的“側面”有兩個意思,一是被別的車從側面撞擊,一是用側面撞擊別的車。正

(3)面相撞,你有前輪和車頭部位進行緩衝,若是側撞,則是直接用身體去做撞擊點,若是速度快,非死即傷。

(4)一般情況下,導致摩托車與其他車輛側面接觸的原因有兩點——並行時有一車突然變道;摩托車在正面撞擊的刹那間,車手下意識地打轉向、踩刹車,改變了行駛軌跡。

8

我所在社區裡的一個熟人(非車友),2015年五一期間去單位加班的路上,岔路上突然鑽出一輛拉蔬菜的三輪摩托車,躲無可躲的前提下一邊緊急制動一邊拐了一下車把,原本直行的摩托車橫過來“搓”在三輪摩托車的車廂上,右腿嚴重受傷……事後,這個熟人後悔不該拐那一下子,若是直行狀態配合緊急制動,他可能會毫髮無損。

9

2、摔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

在你感覺已經無法控制車子即將摔倒之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緊握車把或夾緊車座,而是用盡一切方法進行人車分離。這一點非常重要,你能做到,就能避免在倒地時被車砸傷、紮傷。

我倒過許多回車,最後總結的人車分離經驗是:儘量不要在倒地時讓身體與車體傾斜的角度一致,而是與車體的傾斜角度保持相反的方向。

這樣做,在車子倒地時人還是直立的,會在慣性的作用下摔向車的側前方,在水位較深的過水路段摔車,人車分離尤其重要——萬一被車子壓倒在水裡且周邊無人,只能死路一條了。摔車帶來的傷害基本都發生於倒地後與地面的摩擦,避免摩擦或降低摩擦的辦法只有一個——翻滾吧,兄弟。

是的,翻滾,不是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往前硬“搓”。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超速行駛並護具齊全,摔倒後經過翻滾卸去慣性之後,基本能夠毫髮無損。這一點,本人實在是深有體會,長途中的兩次骨折都是在摔倒後“搓”出來的——右手壓在身下往前滑行,硬生生“別”斷了拇指,倒地時肩膀直接著地,頂斷了鎖骨。

所以,在你倒地之後,有一線希望都不要與地面硬抗,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身體滾動起來,在滾動時,最能降低損傷的方式是蜷曲身體的側滾,儘量讓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大一些,避免頭部、膝部、肩部等關鍵部位與地面直接正面接觸,另外,如果口袋裡裝有硬物,在翻滾中也容易硌傷身體,切記!

10

重點:在停止滑行和翻滾後,不要急著爬起來,而是保持停止時的姿勢,先是由淺入深地呼吸,同時全身放鬆,感覺身體各處是否有異樣(疼痛或麻木),發現不對,立刻用所能採取的方式求救。在能見度差的深山彎道中摔車後,應在不影響傷勢的前提下儘快移動到路邊,避免來車時造成二次傷害。

11

3、救人與自救

(1)顱腦損傷伴有耳鼻漏忌堵塞 顱骨骨折後腦脊液會經耳朵和鼻子流出,如果仰起頭或堵住液體,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加重顱內損傷,回流液體也容易導致嚴重的顱內感染。

(2)頸椎損傷後忌抬頜後仰 交通意外傷害中頸椎易受損傷,搬動患者時若抬頜容易導致頸髓橫斷,危及生命。正確的做法是用雙手扶住頸部,兩側相對制動,最大限度地避免頸髓橫斷導致的致命性二次損傷。

(3)胸部有銳利物刺入忌拔 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大量出血,從而危及生命。另外,在拔出銳器的瞬間大氣很容易進入負壓胸膜腔,造成氣胸,引發縱隔擺動,擠壓心臟而致其停跳。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手穩固住插入物,避免劇烈活動,等待救援。

(4)腸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將脫出的腸子回塞很容易導致嚴重的腹腔感染,還容易使腸子扭轉,導致機械性腸梗阻。正確的做法是將外露的腸子用碗盆等容器罩住,等待救援。

(5)骨折肢體切忌“輕舉妄動” 在自救的過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動,防止骨折斷端受到二次傷害。可因地制宜,找兩個小木棍之類的東西越過關節夾住骨折部位,再用繩或布條纏繞,以遠端指趾不麻木為宜。

(6)指壓止血盡在掌握 傷者可以先確認出血點,用手指壓迫血管上端,壓閉血管,阻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壓迫時最好能觸及動脈搏動處,並將血管壓迫到附近的骨骼上,這樣止血效果更佳。

12

總結:

以上的摩托車遇險自救都是“萬一”之後的無奈之舉,希望在路上的車友們都用不到以上所說的各種“經驗”,都能平平安安地在摩旅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想做到行車平安也不是難事——只要保證車況好、心態好、不超速、不違章,在駕駛中時刻保持警惕,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的發生……

容濟火花增強器作用于增加打火的火花強度,促進發動機中的油氣混合物的燃燒,提高發動機的功率與轉換效率,讓車輛的動力與扭矩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和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