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蒙古生態奇跡改寫歷史!東居延海連續12年不乾涸

近日,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對外發佈消息稱, 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北部的居延海, 由於上游黑河不斷調水及中游用水量減小, 實現了連續12年不乾涸的生態“奇跡”。

喜 報 來 襲

東居延海灌溉林草地109.6萬畝, 沿河綠洲植被得到長時間浸潤, 長勢明顯好於往年, 額濟納綠洲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 今秋調水還挽救了額濟納沙漠中3000多畝瀕臨死亡的胡楊。 不少人認為, 這是該地區的一個生態奇跡。

秘境額濟納:需要這樣的奇跡

居延海水源由額濟納河供給。 該河由甘肅省流入額濟納旗後, 分為兩支,

東河(納林河)和西河(穆林河), 由南向北分別注入索果諾爾和嘎順諾爾。 水的源頭系祁連山的融雪、雨季山洪和泉水彙集而來。

東居延海蒙語名蘇古淖爾, 是今日黑河下游的終端湖。 在生態系統遭受人為破壞之前, 東、西居延海這對姊妹湖, 環境優美、物產豐饒, 堪稱“大漠雙璧”。

或許, 上面這樣的文字讓你感到陌生, 確實無論是誰面對這樣一組地名, 也絕對會一臉懵懂。 如果我問你:你知道胡楊嗎?

或許你馬上會應到:當然。 那樣的蜿蜒, 那樣的絕美, 無人不知。 那我告訴你, 密境額濟納的胡楊林之所以能夠中外馳名, 就是仰仗這東居延海的浸潤、灌溉……

多方努力, 才有今天的“奇跡”

東居延海所在的居延綠洲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

距今3000萬年前, 這一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同屬地中海的一部分, 經過古地質年代的滄桑演變, 從海底上升到陸地, 由水生環境演變成荒漠和綠洲。 歷史上, 由於黑河下游水量豐沛, 在居延地區形成眾多的湖泊, 其中東、西居延海都是聞名遐邇並有源遠歷史的湖泊, 也是居延綠洲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支撐點。

作為自然水系彙集形成的天然湖泊, 其水域面積變化不但受自然條件的調控, 而且也受到人為干擾的影響。 2000年之前, 這裡曾多次出現乾涸現象, 並引發官方持續關注。

從2000年起, 中國官方每年從其上游黑河調入一定數量的水注入湖區, 並加強人為調控舉措, 起到了一定效果。 氣象部門消息稱, 儘管今秋居延海周邊的氣溫偏高, 降水量明顯偏少,但由於上游黑河不斷調水進入和中游地區農業用水量減小,東居延海水域面積有所增大,實現連續12年不乾涸。

降水量明顯偏少,但由於上游黑河不斷調水進入和中游地區農業用水量減小,東居延海水域面積有所增大,實現連續12年不乾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