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十億萬元只能買一顆蔬菜?

辛巴威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從前是國際少數幾個殷實的非洲國家之一, 這裡自然條件極好, 土地肥美, 氣候宜人, 被稱為非洲的麵包房。

雖然現在的經濟大不如前, 當地人的日子水準急劇下降, 可是那種悠閒自得的日子態度卻始終沒變。

辛巴威的日子水準下降, 是和國家的方針, 經濟通貨膨脹有關的。 辛巴威的貨幣面值遍及都是上億元的, 這麼大的面值我想很多人都還沒見過的。

到最後根本所有的人都不必辛巴威幣, 唯一與買賣相關的功用是找零, 有一位中國遊客搭計程車, 車資8.5美金, 給10元美金, 司機找了15萬億津幣替代1.5美金, 整整三捆500億面額的紙。

在這個赤貧的國家, 農人的日子更是慘痛, 青年人沒有作業, 農業還處於原始水準, 農人的午飯竟然僅僅煮熟的豆子, 條件之差讓人落淚。

在辛巴威卜娃友郊區, 礦工們希望在挖鐵礦石的一同能發現金子。

他們一天的薪水大約為1美元。

辛巴威的食物十分匱乏, 常常需求捕食戶外動物, 就算是大象, 為了生計, 他們也容易殺死, 這樣夠他們吃好幾天了。

運回村子的食物,如果沒辦法藏匿的話,就只能和其他人一同共用了,否則自己想光明磊落的貯藏食物,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勝忍受赤貧,很多居民來到邊境,想要逃離這個國家。這也足以看出辛巴威赤貧到了什麼地步,如果不是不得已,我想誰也不願脫離自己的家園。

獨立之初的辛巴威被譽為“非洲麵包籃”,來自辛巴威的糧食養活了非洲的饑民。正是得益于興旺的農業,辛巴威與南非一同成為非洲最殷實的國家。然而好景不長,辛巴威的經濟從2000年開端一路下行,至2009年時已處於潰散的邊際,從前的樂園淪為了“貧民窟”。

運回村子的食物,如果沒辦法藏匿的話,就只能和其他人一同共用了,否則自己想光明磊落的貯藏食物,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勝忍受赤貧,很多居民來到邊境,想要逃離這個國家。這也足以看出辛巴威赤貧到了什麼地步,如果不是不得已,我想誰也不願脫離自己的家園。

獨立之初的辛巴威被譽為“非洲麵包籃”,來自辛巴威的糧食養活了非洲的饑民。正是得益于興旺的農業,辛巴威與南非一同成為非洲最殷實的國家。然而好景不長,辛巴威的經濟從2000年開端一路下行,至2009年時已處於潰散的邊際,從前的樂園淪為了“貧民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