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在基層做信訪」數十載青春年華,只為一句“貼心人”——記航空港區明港辦事處信訪辦主任趙銀麗

趙銀麗同志是鄭州航空港區明港辦事處信訪辦主任, 是一名基層信訪工作者, 從事信訪工作已經是第14個年頭了。 14年的信訪工作經歷,

趙銀麗從一個青年幹部變成了中年信訪辦主任, 現在她已成了家中的“頂樑柱”, 上有年邁的公婆、下有正在讀書的子女需要照顧;特別是劃轉到實驗區後, 隨著轄區房屋征遷、土地徵用、企業專案開工入駐等工作的逐步推進, 各種利益訴求相互交織, 以往積壓的問題和各類新的矛盾集中爆發凸顯, 一些老上訪戶、纏訪戶借機上訪, 信訪量和信訪問題化解難度大大增加。 家人和朋友勸她換個清閒點的部門, 抽時間多照顧下自己家庭, 然而趙銀麗同志深知, 自己從事信訪工作多年, 對各村的情況比較熟悉, 對老上訪群眾情況比較瞭解, 對化解矛盾糾紛有經驗, 現在港區正在全面推進征遷、建設工作, 正是信訪問題高發期,
真的走不開。 信訪工作需要從細節入手, 從源頭化解, 不分白天黑夜, 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

14年的信訪工作讓趙銀麗成為了一名信訪資訊庫。 哪村有幾名老上訪戶, 哪家有個家長里短, 什麼時間段哪類重點人員會比較活躍, 她總能娓娓道來, 提前預見, 多年的信訪矛盾化解工作, 她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和矛盾化解辦法, 每當遇到棘手問題, 村幹部都會主動找趙銀麗來商量商量、取取經。

2015年4月的一天, 雙樓村民左某夫妻二人推著80多歲的老母親到辦事處找趙銀麗同志評理。 原來左某家弟兄四人, 左某在家中排行老大, 其妻子腿部有殘疾, 上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 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一般, 但十多年來老母親一直在左某家生活, 主要由其夫妻二人贍養。 現該村征地, 其老母親獲得土地補償款4.9萬元, 其另外三個兄弟得知後, 找到左某, 要求分配該補償款;左某說多年來老母親均由自己贍養, 老人吃喝拉撒買衣看病都由他管, 其他三兄弟不管不問很少付出,

現在分補償款了都來爭著搶著要, 不合理, 老人補償款不應該分給他們;雙方各執一辭, 不肯讓步, 一家人吵成一鍋粥, 老太太只有暗自落淚。 趙銀麗瞭解情況後, 分頭到左某兄弟四人家中走訪談心、拉家常、講道理、擺人情, 一回不行兩回, 兩回不行三回, 後來又請來村幹部召集兄弟四人面對面談話, 通過他的耐心說和, 最終兄弟四人各自退讓達成一致意見, 老太太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長期的信訪工作實踐, 使趙銀麗養成了不急不躁, 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 成了群眾的貼心人。 基層信訪工作, 直接面對的就是村民群眾, 接訪中大多聽到的是冷言冷語, 甚至是辱駡和人身攻擊。 “聽難聽話不怕, 最擔心的是群眾不理解, 群眾的訴求不能解決, ”趙銀麗說“只要能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 聽到群眾一聲謝謝, 就算受再多的委屈都是值得的。 ”

2017年7月8日一大早, 江西上饒10余名農民工還沒到上班時間就堵住了信訪辦大門, 見到工作人員就大吵大鬧, 說工作人員不作為只會相互踢皮球, 有的甚至惡語相加,情緒十分不穩定。原來這批農民工之前已經來過,該工程已轉包多次,承包方幾經更換,關係十分複雜,加之勞資雙方又沒有簽訂書面協定,雙方就工程量和單價問題分歧較大,現在承包方資金周轉不利,導致民工工資遲遲沒有兌付。趙銀麗同志理解農民工的心情,深知農民工頂著烈日寒風掙血汗錢的艱辛,她多次聯合勞動監察等部門到專案方協調,她一方面督促勞資雙方進一步核准工資底數造好工資冊,另一方面圍繞問題焦點,採取“個個突破”策略,運用情、理、法有針對性的給雙方做工作,通過幾天的不懈努力終於用真心換真情,找到了雙方的契合點,雙方達成一致。7月11日上午,按照約定時間,專案經理和包工頭連夜開車從江西上饒趕到明港辦事處,攜帶13萬元現金,現場給10余名農民工兌付工資,看到農民工送來的錦旗,她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能早日拿到工資就是我最大的心願”,趙銀麗說。

“選擇了信訪工作,就選擇了一份責任和使命,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做好連心橋,當好貼心人。”這是趙銀麗同志的座右銘。趙銀麗同志就是這樣踏踏實實,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工作,展示了一名基層信訪工作者的風采。

(航空港區信訪局供稿)

有的甚至惡語相加,情緒十分不穩定。原來這批農民工之前已經來過,該工程已轉包多次,承包方幾經更換,關係十分複雜,加之勞資雙方又沒有簽訂書面協定,雙方就工程量和單價問題分歧較大,現在承包方資金周轉不利,導致民工工資遲遲沒有兌付。趙銀麗同志理解農民工的心情,深知農民工頂著烈日寒風掙血汗錢的艱辛,她多次聯合勞動監察等部門到專案方協調,她一方面督促勞資雙方進一步核准工資底數造好工資冊,另一方面圍繞問題焦點,採取“個個突破”策略,運用情、理、法有針對性的給雙方做工作,通過幾天的不懈努力終於用真心換真情,找到了雙方的契合點,雙方達成一致。7月11日上午,按照約定時間,專案經理和包工頭連夜開車從江西上饒趕到明港辦事處,攜帶13萬元現金,現場給10余名農民工兌付工資,看到農民工送來的錦旗,她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能早日拿到工資就是我最大的心願”,趙銀麗說。

“選擇了信訪工作,就選擇了一份責任和使命,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做好連心橋,當好貼心人。”這是趙銀麗同志的座右銘。趙銀麗同志就是這樣踏踏實實,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工作,展示了一名基層信訪工作者的風采。

(航空港區信訪局供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