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國曾經比巴鐵還親,中國縮衣節食為其撥款上百億,如今成最窮國

在我們中國老百姓生活水準提高之後, 腰包鼓起來了, 可以走到國外去看看。 這時候, 歐洲旅遊成為一種潮流, 畢竟, 歐洲在國人的心中, 一直都是發達富裕的存在。 不過大家知道嗎, 冷戰時期的歐洲, 兩極分化可是相當的嚴重啊!跟著前蘇聯混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一個個都較為落後, 這後腿把老大哥都給拖死了。 今天, 我們要說到的, 就是歐洲最不發達和低收入的國家之一--阿爾巴尼亞。

說起這個國家, 國人的影響是不太深刻的, 可是,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的關係比之中巴友誼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阿爾巴尼亞率先於1949年11月23日與新中國建交, 這相當於承認了我們新中國在世界上的合法地位。 當時國家推行“另立爐灶”的外交政策, 就急需這樣的國家施以援手, 讓我們在國際上站穩腳跟。 兩國的關係在交流、互助中日益昇華。

從1954年開始到1978年, 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援款75筆, 金額多達100多個億人民幣, 這使得阿爾巴尼亞成為我國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 要知道, 這段時期, 中國的發展並不可觀, 還不是現在財大氣粗, 喊一聲能讓世界經濟抖三抖的經濟強國。 正處於社會改造等時期的新中國, 自己國家的人民尚處於吃不飽, 穿不暖的時期, 為什麼要費這麼大的力氣去交好阿爾巴尼亞?為的就是,

在1971年, 聯合國大會上, 阿爾巴尼亞帶領諸多國家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作出重要的貢獻。 這也算是錢花對了地方, 重回聯合國, 對新中國的意義非同凡響, 也算不枉費我們從牙縫中擠出來的援助品吧。

阿爾巴尼亞政府接受到這些援助之後, 對國內軍事建設可是大有裨益: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修築而成了幾十萬個軍事碉堡, 這也讓阿爾巴尼亞成為世界上人均軍事碉堡最多的國家, 平均每五個人, 就有一個人擁有碉堡。 只可惜, 這些軍事碉堡, 隨著冷戰結束, 蘇聯解體, 阿爾巴尼亞政府發生巨變, 被改造成了倉庫或者羊圈, 亦或是小賣部、蘑菇房、旅館、餐廳酒店等等生活建築。

莫不是有些暴殄天物了。

阿爾巴尼亞之於中國而言, 是一個從熟悉到陌生的國家。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 當年那個阿爾巴尼亞如今已成了歐洲最貧窮的國家, 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的一個較為貧窮的國家。 事到如今, 只能感歎歷史, 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什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