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光與影的變遷 杭州影院歷史城市記憶

在中國大陸, 杭州屬於電影藝術進入較早的一座城市。 1908年, 英國商人司點文生在拱宸橋二馬路開設“陽春外國茶園”, 後因通商場遠離市區,

地處偏僻, 商務不振而撤離。 茶園聘請“跳舞大戲、活動電光影戲、電氣留聲大戲”, 三班合演, 四月初十起每晚開演, 票價包廂四角、正桌三角、起碼一角、兒童一角。 《杭州白話報》上連登了六天廣告, 成為杭城第一家放映電影的場所。

到民國10至26年(1921—1937), 先後有“杭州大世界遊藝場電影場”“杭州大戲院”“西湖大禮堂”“聯華大戲院”等固定放映場所建成, 實現了民眾看電影日常化、普及化。

抗戰勝利後, 陸續建立“太平洋大戲院”“大華電影院”“金門大戲院”等。

自1922年至1949年, 在杭州先後建立的電影播放場所(包括露天電影場和正式電影院)共17家, 至新中國成立前僅餘“西湖大戲院”“大華電影院”等六家, 其餘都不存。

現今, 隨著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改善, 人民的消費結構也不斷地優化升級。 另一方面, 科技成果輸出日益成長, 促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看電影更成為了杭州居民最為普遍的休閒娛樂方式。

(綜合杭州市旅遊委員會 杭州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