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聞聯播關注海南生態保護工作 網格化監管保持水清河暢

央視新聞聯播關注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海南:守護生態“金招牌”

3月25日晚,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關注了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報導中說, 海南是全國首個生態示範省, 始終把守護優良生態環境作為重中之重, 劃出紅線, 把牢底線, 塑造生態宜居島。

報導中提到, 日前在海南瓊海, 一位名叫汪愛迪的老人在萬泉河邊拍攝了一段有污水排放到河裡的視頻, 發到朋友圈, 當地環保部門獲知後立即到現場採樣督察, 發現有排水口存在水質超標和污水排放情況, 隨即展開整改。

為了保持水清河暢, 當地在實施“河長負責制”的基礎上,

發動沿岸鄉鎮搞網格化監管, 像盜采河砂等破壞河道環境的不法行為, 村民都可以隨時舉報。

報導中說, 立足“生態立省、環境優先”, 海南守護綠水青山不含糊。 2016年全省大氣環境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99.4%, 主要河流湖庫水質優良率達90.1%。 今年海南將持續推動六大專項整治和修復保護, 最大限度守護好生態這塊“金招牌”。

相關新聞:海南確保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75%納入生態管控

陵水新村港, 目之所及是嫩綠的紅樹苗迎風搖曳;三亞河上的紅樹林裡白鷺翱翔, 悠閒起落, 純美自然;儋州新盈國家濕地公園內一隻只珍稀鳥類, 早已安家在此;海口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曾經的荒灘已成綠洲, 周邊村民從生態中獲得收穫,

蓋了新房, 買了汽車……

濕地保護——海南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今年, 海南計畫修復與恢復全省濕地生態面積共4520畝, 其中新造紅樹林2770畝, 退塘還林(濕)1750畝。

濕地, 正成為海南島的“熱詞”, 濕地生態、綠水青山正展現在900萬島民眼前。

陵水

臨海濕地煥發生機今年將新造紅樹林2000畝

因為紅樹林、因為濕地, 陵水新村港, 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站立海邊舉目望去, 一株株嫩綠的樹苗迎著海風搖曳。 這是新村港紅樹林碳匯造林及生態恢復專案帶來的變遷, 該項目充分挖掘紅樹林濕地資源, 將建成集生態景觀、水道、棧道和觀景台於一體的紅樹林濕地公園, 並打造成中國最南端的候鳥棲息地。

如今已初具規模。

可兩年前, 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海風腥咸, 海浪迭湧。 海灣裡成千上萬個漁排縱橫交錯, 一口口魚塘延伸至寬闊海面, 不斷蠶食紅樹林濕地。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 茂密的紅樹林倚海而生, 潮漲而隱, 潮退而現, 別提有多美了!”彼時的新村港是當地人腦海中最美的記憶。

可自90年代起, 越來越多的村民湧向紅樹林周邊, 大片紅樹林變成了魚塘、蝦塘, 未經處理的養殖污水直排大海, 致使紅樹大量枯萎死亡, 濕地生態瀕臨崩潰……

與新村港相依的黎安港, 是海南唯一一個沒有地表徑流注入的半封閉性熱帶潟湖, 集成了珊瑚群、海草床、紅樹林等多個海洋生態系統。 由於近海養殖, 黎安港同樣受到威脅。

改變始於2015年,

為治理兩湖生態環境, 陵水計畫投入10億元, 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嚴控污染源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分步驟解決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問題。 陵水於2016年5月在新村港啟動紅樹林碳匯造林及生態恢復專案, 計畫新增、恢復紅樹林2009畝。

根據海南省2017年林業生態修復與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 陵水2017年計畫新造紅樹林2000畝, 退塘還濕1000畝, 在全省各市縣中行列第一。 不難想像, 再過一段時間, 這一片濕度又將迎來新的可喜變遷。

三亞

濕地修復扮靚城市容貌白鷺又回來了

依水而生的三亞, 流淌千年的東西兩河穿城而過, 滋養出兩岸鬱鬱蔥蔥的紅樹林。 初春的晨光下, 幾隻白鷺張開翅膀掠過水面。 經過“生態修復”後的三亞市民發現,

濕地多了, 水清了, 白鷺回來了!

曾經的三亞河紅樹林是一片茂密無邊的“水上森林”, 潮漲時, 紅樹林僅露出樹冠宛如水上綠島;潮落時, 棲息其間的魚、浮游生物及鳥類則紛紛亮相, 孕育出一個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 然而伴隨著城市化發展的大潮, 成片的紅樹林被野蠻推倒, 一根根污水管悄然鑽進河中, 致使沿岸的紅樹林出現了長達9000多米的斷帶, 不少紅樹林物種甚至滅絕消失。

2015年, 三亞開啟“雙修”模式, 安排1500萬元作為紅樹林修復專案資金, 在三亞河修復紅樹林105畝, 對其河岸沿線殘次、斷帶和宜林灘塗地進行整地、清理、栽植和補植各類紅樹林苗木7萬餘株, 修復三亞河的濕地生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 作為三亞市內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 東岸濕地公園曾是一處棚戶區,大量違建的民房蠶食排洪溝,致使原有的大片濕地成為一潭死水。2015年,三亞決定將東岸濕地作為“生態修復”項目加以改造,同時承載城市水質淨化、公共活動、市民休閒、形象展示、旅遊服務等功能。

三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東岸濕地公園扮演的角色是‘三亞綠腎’,我們在這裡重建了濕地生態系統,並在27.5公頃的水域中建有600多個人工島供動物棲息繁衍。”

一隻只白鷺翱翔在三亞河上,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那更是濕地生態修復帶給三亞的禮物。

海口

東寨港野鳳梨島新增400畝綠野“找回被海水侵蝕的陸地”

“前幾年,這片灘塗是光禿禿的一片。”遊客陳先生因工作關係,曾多次來到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鳳梨島參觀考察。近日,站在野菠島棧道平臺上,他看到島外灘塗上一片鬱鬱蔥蔥。

曾經,這些“海岸衛士”遭受多次傷害。1970年三江圍海造田中,萬畝紅樹林遭毀。1990年之後,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周邊興起養蝦、養鴨、養豬等熱潮。2012年演豐東河因過度開發導致污染,侵害紅樹林根系,大片紅樹林死亡。

改變也在悄然推進。2013年起,海口市加大保護區的環境整治力度,投入1.5億元關停、搬遷養豬場,咸水鴨養殖場全部遷出保護區。2014年開始,海口市又投入5500萬元,啟動退塘還林工程。2015年,野鳳梨島外灘開始大量植樹,新增紅樹林約400畝。

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松說,那一片新造的林地,是海南近些年紅樹林種得最好的地方之一。

“這片灘塗的成林效果很好,有的地方密閉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保護區工作人員陳偉介紹,他們選擇栽種速生的樹種,如無瓣海桑、拉貢木等,一年可長到一兩米高。這些樹種生成後,再栽種本地的樹種,如紅海欖、木欄、海蓮等,形成生態性更好的混合林。

陳偉說:“因為紅樹林具有造陸作用,陸地面積有望擴大,我們可以找回以前被海水侵蝕的陸地。”

類似這樣的生態修復成果,在東寨港保護區還有很多。這些年來,紅樹林的面積正在不斷擴大。截至去年底,保護區已擴大紅樹林面積4800多畝。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這裡的濕地也成為水鳥的“天堂”。2015年8月,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時隔七年後再現保護區,讓工作人員為之振奮,也從側面驗證了東寨港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生態紅利

東寨港村民向生態要生產力“我們家蓋了新房買了汽車”

東寨港紅樹林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讓周邊的村民嘗到了甜頭。“我從2005年擺攤至今已有12年了。”長寧頭村村民梁女士介紹,當年她在保護區附近一家飯店當服務員,結識了家在長寧頭村的丈夫,結婚後就在保護區門口經營這個攤位。

從梁女士的談話中,不難發現她經營的攤位雖小,但生意做得還不錯。“這裡環境好,我們房子有了,車子也買了,賺的錢夠花就行。”梁女士說,他們一家六口,2個小孩正在讀小學,旅遊公司每年會給村子分紅一百萬元,分攤到每個人頭約有幾千塊錢。

近幾年,村子裡新蓋起了不少小洋樓。不少村民認為,這得益于紅樹林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

保護任務

全省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爭取出臺《海南濕地保護條例》

海南島濕地總面積達480萬畝,共有5類25型,濕地類型十分豐富。

海南省林業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中特別強調,各市縣的濕地資源要劃定生態紅線,確保全省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此外,各市縣完成對各自轄區內濕地資源的摸底調查,確定濕地修復任務,爭取2020年全省完成退塘還林(濕)任務0.5萬畝,新造紅樹林0.5萬畝,爭取出臺《海南濕地保護條例》。

2017年,海南將對已納入實現生態紅線的322.9萬畝濕地進行嚴格保護,確保納入生態紅線進行管控的濕地面積比例達到75%以上。

2017年,海南將修復與恢復全省濕地生態面積共4520畝,其中新造紅樹林2770畝,退塘還林(濕)1750畝。

東岸濕地公園曾是一處棚戶區,大量違建的民房蠶食排洪溝,致使原有的大片濕地成為一潭死水。2015年,三亞決定將東岸濕地作為“生態修復”項目加以改造,同時承載城市水質淨化、公共活動、市民休閒、形象展示、旅遊服務等功能。

三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今,東岸濕地公園扮演的角色是‘三亞綠腎’,我們在這裡重建了濕地生態系統,並在27.5公頃的水域中建有600多個人工島供動物棲息繁衍。”

一隻只白鷺翱翔在三亞河上,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那更是濕地生態修復帶給三亞的禮物。

海口

東寨港野鳳梨島新增400畝綠野“找回被海水侵蝕的陸地”

“前幾年,這片灘塗是光禿禿的一片。”遊客陳先生因工作關係,曾多次來到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鳳梨島參觀考察。近日,站在野菠島棧道平臺上,他看到島外灘塗上一片鬱鬱蔥蔥。

曾經,這些“海岸衛士”遭受多次傷害。1970年三江圍海造田中,萬畝紅樹林遭毀。1990年之後,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周邊興起養蝦、養鴨、養豬等熱潮。2012年演豐東河因過度開發導致污染,侵害紅樹林根系,大片紅樹林死亡。

改變也在悄然推進。2013年起,海口市加大保護區的環境整治力度,投入1.5億元關停、搬遷養豬場,咸水鴨養殖場全部遷出保護區。2014年開始,海口市又投入5500萬元,啟動退塘還林工程。2015年,野鳳梨島外灘開始大量植樹,新增紅樹林約400畝。

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陳松說,那一片新造的林地,是海南近些年紅樹林種得最好的地方之一。

“這片灘塗的成林效果很好,有的地方密閉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保護區工作人員陳偉介紹,他們選擇栽種速生的樹種,如無瓣海桑、拉貢木等,一年可長到一兩米高。這些樹種生成後,再栽種本地的樹種,如紅海欖、木欄、海蓮等,形成生態性更好的混合林。

陳偉說:“因為紅樹林具有造陸作用,陸地面積有望擴大,我們可以找回以前被海水侵蝕的陸地。”

類似這樣的生態修復成果,在東寨港保護區還有很多。這些年來,紅樹林的面積正在不斷擴大。截至去年底,保護區已擴大紅樹林面積4800多畝。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這裡的濕地也成為水鳥的“天堂”。2015年8月,瀕危鳥類黑臉琵鷺時隔七年後再現保護區,讓工作人員為之振奮,也從側面驗證了東寨港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生態紅利

東寨港村民向生態要生產力“我們家蓋了新房買了汽車”

東寨港紅樹林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讓周邊的村民嘗到了甜頭。“我從2005年擺攤至今已有12年了。”長寧頭村村民梁女士介紹,當年她在保護區附近一家飯店當服務員,結識了家在長寧頭村的丈夫,結婚後就在保護區門口經營這個攤位。

從梁女士的談話中,不難發現她經營的攤位雖小,但生意做得還不錯。“這裡環境好,我們房子有了,車子也買了,賺的錢夠花就行。”梁女士說,他們一家六口,2個小孩正在讀小學,旅遊公司每年會給村子分紅一百萬元,分攤到每個人頭約有幾千塊錢。

近幾年,村子裡新蓋起了不少小洋樓。不少村民認為,這得益于紅樹林保護帶來的生態紅利。

保護任務

全省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爭取出臺《海南濕地保護條例》

海南島濕地總面積達480萬畝,共有5類25型,濕地類型十分豐富。

海南省林業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專項行動方案中特別強調,各市縣的濕地資源要劃定生態紅線,確保全省濕地面積穩定在480萬畝。此外,各市縣完成對各自轄區內濕地資源的摸底調查,確定濕地修復任務,爭取2020年全省完成退塘還林(濕)任務0.5萬畝,新造紅樹林0.5萬畝,爭取出臺《海南濕地保護條例》。

2017年,海南將對已納入實現生態紅線的322.9萬畝濕地進行嚴格保護,確保納入生態紅線進行管控的濕地面積比例達到75%以上。

2017年,海南將修復與恢復全省濕地生態面積共4520畝,其中新造紅樹林2770畝,退塘還林(濕)1750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