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爺大媽請留神:保健品銷售 好大一個坑

前幾天, 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一期在保健品行銷行業普遍存在的欺騙老年人的節目。 節目中, 保健品行銷人員用講座、開會等這些會銷的形式, 誘騙老年人掏錢甚至是傾家蕩產地來買保健品。 這種會銷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騙銷, 是一場煽情苦肉戲。 那麼保健品行業為什麼要採取這種行銷方式?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先來看看前不久發生在山東青島的一起悲劇。

2017年3月11日, 在山東青島的一處海灘上, 有人發現一位老人躺在這裡, 已經身亡。 從老人的遺物中, 人們發現了一封遺書:“坑死我了, 從去年4月到今,

硬騙我買了6萬余元的保健品, 近4年我們花了近10萬元……”

從遺書上得知, 老人之所以跳海自殺, 跟購買保健品上當受騙有關。 逝者的妻子盧大媽告訴記者, 發現老伴兒第一次購買保健品是在2013年, 那年, 他剛剛從老家來到青島, 與自己和獨生女兒一家團聚。 那一次老伴兒一次性購買了5萬元的保健品, 保健品公司還承諾讓其去韓國旅行。

盧大媽說, 老伴兒身體一直不錯, 平日總念叨著想帶她出去旅行, 這家公司“買保健品可以送旅遊”的說法對他有很大吸引力。 可結果, 保健品公司卻一直沒有兌現承諾。

老人在遺言中說, 近4年當中, 一家保健品公司有3個業務員經常與他聯繫。 就在去年4月份, 老人通過一個叫小付的業務員,

又掏出一大筆錢買保健品。 遺書上說:“付某某硬勸買了6萬餘元, 說公司獎勵到雲臺山、西安、巴厘島等處, 老伴與我二人遊, 還發什麼多功能手機, 至今哪裡也沒去。 說實在的, 我們主要想出去旅遊才拿出多年的積蓄近10萬元的, 結果落空。 ”

3月11日上午, 也就是出事當天, 老人告訴家人要去找這家保健品公司算帳。 結果這一走, 就再也沒有回來。

一輩子攢下的積蓄沒了, 老人內心自責難當, 終究絕望崩潰:“我以自己的教訓來告誡那些好人, 不要輕易上這些以購保健品、送東西、送旅遊等的當。 ”

相關部門對事件展開了調查。 事實上, 這位青島老人經歷的保健品消費陷阱, 當前仍在全國許多地方上演著。

廣州的溫大爺今年70多歲, 平時一人獨居,

家裡看起來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於屋內各處的各種各樣的保健產品。 溫大爺的女婿小周告訴記者, 老人有一個記帳的本子, 算下來上面有25萬之多。 怕兒女們反對, 溫大爺往往買回了保健品, 就放到床底下藏起來。 直到花完了自己25萬元積蓄, 找孩子們要錢, 家人這才得知實情。

記者得知, 溫大爺的大部分保健品都是從廣州濟生源公司購買的, 那麼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又是如何開展行銷的?記者按照老人提供的位址, 來到濟生源公司位於廣州市黃埔區的一個銷售點。 一進門, 工作人員就要求先給記者做個體檢。

一位被稱為主任的年輕人為記者把了兩下脈, 看了一眼舌苔, 為記者做出了這樣的診斷結果:心肌缺血,

腦供血供氧(不足), 心肌梗塞。 這位“主任”說, 腦供血供氧不足會產生腦中風:“腦中風一般來說就是主要癱瘓, 最恐怖的就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就是相當於心臟不運轉了。 其實這個問題你要儘早解決, 你這個不能拖了, 再拖下去你也不大行了。 ”

記者解釋說不久前去醫院做過體檢, 並沒有發現這些異常情況。 “主任”說:“去醫院檢查肯定是沒有的, 只要把它調理好了, 後面的事情你就沒有了。 ”

隨後, 他拿出了兩種保健產品讓記者購買, 保健品上標注的定價為一盒1280元。 他告訴記者:“那加起來總共是7660元。 其實平均每個月算下來, 那你這樣來說還是很划算了。 你去一下醫院住院, 肯定不止7000塊錢。 我們所有賣的東西都是屬於中山大學的。

記者聯繫中山大學, 給出的回復卻是, 他們跟廣州濟生源公司沒有任何合作業務, 其所售產品也與中山大學毫無關聯。

他們對其他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記者找到剛才同在濟生源公司裡諮詢的趙大爺, 他告訴記者, 那位元“主任”發現他身體裡面的細胞, 將來容易引發癌症, 吃上這種藥可以減少這個機會。 於是, 趙大爺買藥花掉了3800元。

從這些聳人聽聞的病情診斷不難看出, 濟生源公司那些所謂的體檢是假, 嚇唬人是真, 名校的包裝是假, 高價推銷保健品是真。

正是在這樣的虛假宣傳誘導下, 有不少老人出於對健康的需求, 不惜拿出一生的積蓄去高價購買。

面對這樣的騙局, 老人們想事後維權, 卻沒那麼容易。記者通過廣州警方瞭解到,事實上,不少基層派出所都曾接到過這樣的報案。

從表面上看,這些保健品公司往往具備合法經營資質,一些產品也具有批准文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你去看它的標籤,它都不會多寫的,但是在行銷過程當中的虛假宣傳比比皆是,不過要想去依法追究這些不法行為,很難拿到確鑿的證據。”

正因為如此,當前在保健品這個行業,靠虛假宣傳打市場的現象已經成行業潛規則。

從廣州警方最近破獲的案件中可以發現,當前保健品行業已經形成以保健品生產企業、保健品經銷公司、專業講師隊伍、基層銷售人員等組成的一個成熟的行銷鏈條。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區分局法制大隊民警丁耀輝告訴記者,這些產品在藥店和網上都是買不到的,是專門給這些公司做會銷的。

這樣一種半地下的經營模式,使得保健品行銷環節中的欺詐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也為他們營造了巨大的暴利空間。

丁耀輝告訴記者:“國家在對保健食品這一塊沒有相關定價機制,對這樣一個價格上的監管管制的缺失或者空白,就為他們行騙提供了空間,提供了便利。”

據瞭解,目前我國經食藥監局批准保健品生產企業約2600家,保健品文號15878種,而通過工商註冊的保健品經銷公司則數不勝數。

其實,在行銷手段上故弄玄虛的保健品,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因為它本身就不是藥。人年齡大了,想補補身體很正常,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更不是多多益善。而且如果真是市場需求大,為什麼正規的網站和超市卻查無此物?真正的好東西不會只能在地下和暗處去兜售吧?咱當子女的做個好幫手,大爺大媽們也要多想想,買補品就到正規的超市網店去貨比幾家,如果身體不舒服,就去身邊的社區醫院問問大夫,省了事省了錢,對咱自己的身體和子女也負責,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卻沒那麼容易。記者通過廣州警方瞭解到,事實上,不少基層派出所都曾接到過這樣的報案。

從表面上看,這些保健品公司往往具備合法經營資質,一些產品也具有批准文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記者:“你去看它的標籤,它都不會多寫的,但是在行銷過程當中的虛假宣傳比比皆是,不過要想去依法追究這些不法行為,很難拿到確鑿的證據。”

正因為如此,當前在保健品這個行業,靠虛假宣傳打市場的現象已經成行業潛規則。

從廣州警方最近破獲的案件中可以發現,當前保健品行業已經形成以保健品生產企業、保健品經銷公司、專業講師隊伍、基層銷售人員等組成的一個成熟的行銷鏈條。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區分局法制大隊民警丁耀輝告訴記者,這些產品在藥店和網上都是買不到的,是專門給這些公司做會銷的。

這樣一種半地下的經營模式,使得保健品行銷環節中的欺詐行為變得更加隱蔽,也為他們營造了巨大的暴利空間。

丁耀輝告訴記者:“國家在對保健食品這一塊沒有相關定價機制,對這樣一個價格上的監管管制的缺失或者空白,就為他們行騙提供了空間,提供了便利。”

據瞭解,目前我國經食藥監局批准保健品生產企業約2600家,保健品文號15878種,而通過工商註冊的保健品經銷公司則數不勝數。

其實,在行銷手段上故弄玄虛的保健品,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因為它本身就不是藥。人年齡大了,想補補身體很正常,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更不是多多益善。而且如果真是市場需求大,為什麼正規的網站和超市卻查無此物?真正的好東西不會只能在地下和暗處去兜售吧?咱當子女的做個好幫手,大爺大媽們也要多想想,買補品就到正規的超市網店去貨比幾家,如果身體不舒服,就去身邊的社區醫院問問大夫,省了事省了錢,對咱自己的身體和子女也負責,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