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魯甸水磨村小涼社村民盼望走出大山,自發組織修路

“要致富, 先修路”, 對於魯甸水磨鎮水磨村小涼社的400多戶村民來說, 一條蜿蜒五裡多的山路是他們出行的必經之道, 更是他們的致富路。

為了走出大山, 村民們積極自發修路。

記者日前到小涼社進行了實地走訪。 經過水磨村委會後, 一條坑坑窪窪的山路映入眼前, 只有三米左右寬的土路沿河而上, 其中多個路段被河水攔腰截斷, 人和車經過都要小心翼翼, 一路顛簸難行。 在距離小涼社不遠處,

許多村民扛著自家各式各樣的農具, 正在路邊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市電臺駐水磨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易鵬:

我們今天組織群眾呢, 排水溝這些挖一下, 該鋪的地方鋪一下, 讓這個路暢通起來, 動員下群眾些要自己來保養我們這條公路,

那麼以後政府可能會很快的投資, 把我們這條路修好。

小涼社沒有小學, 孩子們都要去水磨村小學上學, 雨水一多的話, 漫至腰部的水成為了孩子上學的攔路虎, 家長必須每天起早貪黑接送孩子。 同時由於路難行, 運輸成了大問題, 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小涼社村民符玉仙:

”你說像有時候水大的時候, 我們就自己送學生娃娃, 送著去接著來, 有時候大人都不放心, 水漲時淹到腰, 我們的農活都幹不了, 一天接送學生屋裡的事情都做不了, 盤著點包穀洋芋都拿不回來, 化肥也拿不回來, 泥漿漿多深。 “

蔣忠成是村裡搞建築的,曾多次自掏腰包找挖機來修路。他告訴記者:挖機來修只能一時緩解問題,管不了多久,因為小涼社在山溝裡,如何繞開河水實現道路硬化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蔣忠成:

”每年的夏天直接這個路是無法走的,冬天也是無法走的,主要是我們這點的學生,應該是有一百多個,每天下雨的時候都是要家長親自接送,水太大了,每天都有小孩子慣在水裡面,最主要的還是希望上面的多多支援我們,幫我們解決一下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我們小涼山所有老百姓的心願都是這種,就說儘快的幫我們這條路修通。“

記者瞭解到:依靠這條土路出行的有三個社467戶農戶、村民2710人。水磨鎮黨委政府、水磨村兩委和昭通人民廣播電臺經過多方爭取,交通部門已在具體規劃修路事項,儘快為老百姓解決出行難問題。

水磨鎮黨委副書記、水磨村工作組組長楊崇銀:

”這條路距離主幹道有7公里左右,在我們魯甸縣水磨鎮黨委政府積極跟魯甸縣交通局取得聯繫,跟昭通電台掛鉤部門共同協商,爭取下一步為老百姓解決出行難、娃娃上學難這些問題,為老百姓爭取修一條五至六米寬的便道,我們在共同的努力,把老百姓的脫貧問題、下一步的發展問題處理好,預計在今年年底爭取規劃實施。“

水磨鎮水磨村村支書丁世昌:

我們也經過多方的努力,也往上面彙報了多次,現在是基本上面已經定下來,由交通部門來實施,預計就是今年年底等收掉莊稼的時候才開始正式啟動,這種也便於今後老百姓產業的發展,今後的脫貧攻堅都帶來很大的方便。

來 源丨昭通電台烏蒙之聲

責編丨郭家龍

還有這些資訊值得關注

點擊標題查看

蔣忠成是村裡搞建築的,曾多次自掏腰包找挖機來修路。他告訴記者:挖機來修只能一時緩解問題,管不了多久,因為小涼社在山溝裡,如何繞開河水實現道路硬化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

蔣忠成:

”每年的夏天直接這個路是無法走的,冬天也是無法走的,主要是我們這點的學生,應該是有一百多個,每天下雨的時候都是要家長親自接送,水太大了,每天都有小孩子慣在水裡面,最主要的還是希望上面的多多支援我們,幫我們解決一下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我們小涼山所有老百姓的心願都是這種,就說儘快的幫我們這條路修通。“

記者瞭解到:依靠這條土路出行的有三個社467戶農戶、村民2710人。水磨鎮黨委政府、水磨村兩委和昭通人民廣播電臺經過多方爭取,交通部門已在具體規劃修路事項,儘快為老百姓解決出行難問題。

水磨鎮黨委副書記、水磨村工作組組長楊崇銀:

”這條路距離主幹道有7公里左右,在我們魯甸縣水磨鎮黨委政府積極跟魯甸縣交通局取得聯繫,跟昭通電台掛鉤部門共同協商,爭取下一步為老百姓解決出行難、娃娃上學難這些問題,為老百姓爭取修一條五至六米寬的便道,我們在共同的努力,把老百姓的脫貧問題、下一步的發展問題處理好,預計在今年年底爭取規劃實施。“

水磨鎮水磨村村支書丁世昌:

我們也經過多方的努力,也往上面彙報了多次,現在是基本上面已經定下來,由交通部門來實施,預計就是今年年底等收掉莊稼的時候才開始正式啟動,這種也便於今後老百姓產業的發展,今後的脫貧攻堅都帶來很大的方便。

來 源丨昭通電台烏蒙之聲

責編丨郭家龍

還有這些資訊值得關注

點擊標題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