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鷹擊長空:為什麼說殲10的成功對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殲10戰鬥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 殲10在我國殲擊機序列裡開創了鴨式啟動佈局的先河, 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是一款具有超音速巡航、多功能航電、全天候空中作戰能力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殲10戰鬥機的成功研發, 對於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殲10的研發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當時空軍的主力機型還是以殲7和殲8為主, 已經不能滿足新世紀空軍國防現代化的需求。

殲10專案於1984年啟動, 設計研發工作由成飛具體負責, 在“殲10之父”宋文驄院士的主持下, 確定了符合世界“三代機”發展潮流的氣動佈局,

充分運用我國前期調研攻關的技術儲備, 推行符合當時先進戰機發展潮流的設計思想, 確保了殲10的成功研製。

採用鴨式佈局的殲-10戰機, 具有翼身融合的設計特點, 進氣道位於機身腹部, 有調節板對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進行調節, 可增加高效整流壓縮能力, 極大的提高了飛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殲10的高空最大速度達到2.2馬赫, 最大起飛重量近20噸, 升限達到了一萬七千米, 可以覆蓋1250公里的作戰半徑。

總體說來, 殲10是介於瑞典的鷹獅戰鬥機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之間的中間戰鬥機型, 總體性能居於兩者之間。 如果純粹從性能參數的角度來看, 殲10並不能稱作是一款性能頂尖的戰鬥機,

但是對於我國來說, 其對於我國航空工業的意義要遠遠大於空軍的實戰意義。

首先殲10的研發成功吹響了我國航空工業全面進軍高端戰鬥機研發的號角, 在殲10專案的推動下, 我國的航空工業在航空發動機、航電開發、氣動設計、基礎材料、武器配套等尖端戰鬥機研發環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尤其是長久以來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自主發動機的研發, 在殲10專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後期的部分殲10B機型, 成功換裝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太行發動機, 為我國自主航空發動機的研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這些技術經驗的積累, 成為了我國後續推進五代機研發最重要的技術支撐。 可以說正是有了殲10的研發成功,

才有了後來國產五代機殲20的一鳴驚人。

此外, 經過殲10專案的多年歷練, 原本只是從沈飛分流為殲7座配套服務的成飛, 逐漸成長為了我國航空工業新的旗艦, 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富有經驗的航空工程師。 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我國航空工業崛起的最有力的保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