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山東首次摸清地理國情家底 房屋建築覆蓋全省面積十分之一

◆導報記者 杜楊 濟南報導

日前,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聯合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測繪地理資訊局, 介紹了《山東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或人文為83845.42平方千米, 占山東全省面積53.82%, 這與山東農業大省的地位相匹配。

此外, 《公報》並不局限于從單一的“山水林田湖”層面介紹地理國情, 還有包含平原坡地面積的地貌層面、包含種植種類的植被覆蓋情況層面、包含河流湖泊面積的水體情況層面、荒漠與裸地情況層面、鐵路道路長度層面、房屋建築區、構築物與人工堆掘地情況層面, 分別展示了山東的綜合地理國情。

此外, 《公報》介紹的地理國情中還有如下幾組資料值得關注:山東全省鐵路路網總長度5075.12千米, 其中高速鐵路路網總長度686.14千米;山東全省公路路網總長度81235.5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路網總長度5214.33千米;山東全省房屋建築(區)地表覆蓋總面積15036.04平方千米, 占全省面積的9.65%。 這一系列資料與全省經濟狀況密切相關, 亦符合《公報》將“為各級政府、部門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的地理國情資訊支撐”的判斷。

與社會共用普查成果

“下一步, 山東省將大力推進普查成果共用應用, 加大普查成果開發力度, 深度挖掘普查成果價值, 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成效, 推動普查成果在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和制定實施發展戰略規劃、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進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配置各類資源、防災減災與應急保障服務等方面發揮地理空間公共基底作用。

”李琥強調。

在“共用”這一前提下, 《公報》編寫各方均做了大量的工作, 以便社會各界科學合理利用普查結果。

據山東省測繪地理資訊局局長趙培金介紹, 未來地理國情普查成果將以目錄、資料庫及資訊服務系統等多種形式, 提供線上或離線服務。

除了依託現有測繪地理資訊成果提供管道、地理國情資訊專業服務平臺, 向政府和專業部門提供普查成果資料外, 還將利用互聯網及時向全社會發佈可公開的地理國情資訊, 推動地理國情資訊資料開放共用, 讓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充分瞭解資料價值、分享普查成果。

[同期聲]

地理國情普查測繪院建頭功

導報訊 近日, 中華全國總工會對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勞動競賽中湧現出的一批先進集體和先進職工進行表彰, 山東省國土測繪院第一測繪院(原地理資訊工程院)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該院在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中, 承擔了全省範圍遙感影像獲取處理、全省40%地區地理國情普查資料生產以及全省數位高程模型和普查資料品質檢查驗收等任務, 是山東省承擔地理國情普查任務量最大、投入人員最多、參與環節最廣的班組, 進度、品質均居全省前列。

該院堅持將創新作為做好地理國情普查工作的重要推動力, 著力抓好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科技創新。

狠抓制度創新, 制定《地理國情普查品質管制辦法》, 完善品質獎懲機制, 簽訂責任狀, 建立全過程品質控制體系, 確保了成果品質。 狠抓組織創新, 創新性地全面採用數字調繪系統, 建成資訊化測繪生產管理系統, 推行內外業一體化組織模式和資訊化管理方式, 實現由數位化測繪向資訊化測繪邁進。 狠抓科技創新, 自主研發了批量自動接邊檢查、品質檢查與自動打分、遙感實例與解譯樣本自動匹配與裁切等軟體, 實現批量處理與檢查, 提升生產效率兩倍以上。 引進高效數碼航攝系統和集群式影像處理系統等高端裝備, 資料獲取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提升了10倍以上。

經過不懈努力, 該院共完成遙感影像獲取與處理44.48萬平方千米、全省高精度數位高程模型生產15.7萬平方千米、地理國情普查資料生產6萬平方千米(占全省40%)、普查資料檢查驗收15.7萬平方千米,

資料合格率達到100%, 優良率達到98.7%, 遠遠超過國家確定的80%的品質目標。 通過普查, 採集地表覆蓋圖斑495萬個、地理國情要素66萬個、遙感影像解譯樣本4萬個, 形成外業核查軌跡41萬平方千米。 (張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