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4000億美元的阿裡,已初具“神經生態”

也就兩個多月時間, 阿裡從3000億漲到4000億美金。

這是亞洲首家市值超過4000億的公司。

1000億美元的增量, 相當於互聯網三大門戶(新浪+網易+搜狐)總市值的兩倍,

或者一個半京東。

但是兩年前, 阿裡曾從3000億美元跌到1500億。 相當於跌去1萬億人民幣。

當時的阿裡, 正為轉型佈局打一個提前量。

兩年以來, 市場漸漸看清了阿裡的面目, 這不再是一家電商公司, 而是在從各方面重塑中國的實體經濟。

做多阿裡, 幾乎是國際資本市場在釋放“做多中國”的信號。

但是同時要理解中國經濟過去幾年發生了什麼。

跌去1萬億的時候, 堅定投資未來

2014年9月阿裡巴巴在美上市之後兩個月內, 從發行價68美元一路飄紅, 到120美元。

而後經歷了近一年的下行, 直到2015年9月, 跌破發行價, 從高點腰斬一半, 到58美元以下。

從3000億美元跌去1500億美元, 相當於損失了上萬億人民幣。

市場給的原因很簡單:阿裡增速三年來最慢(<30%),

低於市場預期。

當時的大背景:中國宏觀經濟下行, 全球資本市場震盪,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重災區。

中國經濟當時處於換擋期。 2015年GDP增速首次低於7%。 PPI連續50多個月下行, 通縮幾乎定局。

投資下滑, 出口不行, 消費也不太振。 阿裡的增速放緩, 被作為消費放緩的證據之一。

2015年年中A股股災爆發, 下半年人民幣開啟貶值視窗。

實際上中國宏觀經濟包含很大程度的主動調整:供給側改革在醞釀、推進, 消費升級的潛力正待挖掘。

阿裡看准了中國經濟大盤和接下來的機會。

在最低迷的時刻, 接任CEO時間不長的張勇(逍遙子)發出一封致員工信:

1、這不是第一次全球性的股災;當然,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2、阿裡巴巴的價值, 體現在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和為客戶所創造的價值,

這個價值不會隨股價的變化而改變。

3、請大家把眼光從股市回到客戶身上。 牢記客戶第一的原則, 牢記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我們只有更好地説明客戶, 服務客戶, 為他們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才能回饋客戶和社會給予我們的信任和支持, 才能給股東以及我們自己創造價值。

4、我們有上千億元的現金儲備、強勁的現金流以及規模化的盈利能力, 我們對未來的佈局在有條不紊地快速推進。 我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 我們對我們的團隊和夥伴有信心!

5、有的時候, 堅持是很孤獨的, 而堅持, 就一定要經歷種種的波譎雲詭潮起潮落。 阿裡巴巴不是只打一次戰鬥, 而是102年的戰爭。

6、莫為浮雲遮望眼,

風物長宜放眼望。

7、忘掉股價, 心平氣和;腳踏實地, 繼續前進!

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

阿裡一手是穩健增長的電商業務, 另一手則儲備了大量未來資產。

包括大資料雲計算、國際化、農村淘寶、智慧物流, 以及金融、健康、文娛、旅行等打造未來商業基礎設施的板塊。

給全球化困境開出的“中國方案”

過去幾年間的很多經濟波動實際上是全球化體系面臨的瓶頸和挑戰。

阿裡的轉型也是瞅准了其中商貿層面的問題和機遇, 提出解決方案。

2015年的阿裡, 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商企業。

這一年馬教主放炮:未來電子商務會消失。

2015年10月馬雲發出在阿裡上市後第一封致股東信, 主要表達了“你沒理解我”和“我理解未來”這兩層意思。

一、阿裡巴巴的戰略是打造社會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

電子商務只是阿裡巴巴整體戰略的第一步

二、中國經濟放緩增速, 但在從數量向品質轉變的過程中有更大機遇

三、未來的發展大方向:全球化、農村市場和大資料雲計算

當年阿裡專門從事電商(GMV相關業務)的員工數不到1萬人, 只占當時阿裡員工數的30%。

阿裡總員工數一半的團隊在從事戰略創新業務:物流、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健康、數字娛樂等板塊。

當市場盯著阿裡業績的時候, 阿裡在盯著中國經濟的短板、機會, 和需求。

全球化的轉軌的確很難。 在原來的全球化商業裡, 金融、貿易資源集中在很少一部分跨國巨頭手裡, 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和偏遠地區無力參與。

到今年, 阿裡的EWTP已經在多國佈局, 今年攜手十多家中國物流夥伴與馬來西亞官方合作,打造境外首個服務於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e-hub。

速賣通全球化平臺已經超過1億海外買家。

支付寶今年通過合作接入了美國400萬商戶。

農村淘寶的版圖不斷擴張,目前已覆蓋全國29個省、近700個縣域(含建設中)的3萬多個村點,為村民提供各類服務的“村小二”和“淘幫手”數量有近6萬名多名。其中包括103個國家級貧困縣和95個省級貧困縣,2700個國家級貧困村。

聯合國今年7月邀請阿裡巴巴代表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發基金官員和各國代表介紹農村淘寶的發展模式,分享互聯網改變農村的案例。

從2009年開始的阿裡雲專案,已經確立了市場地位。

馬雲對外定調:阿裡巴巴本質上是一家擴大資料價值的公司。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

今天,阿裡雲成為國內最大的雲計算平臺,國際上僅次於亞馬遜的AWS,但是增速遠超後者。

馬雲在致股東信裡總結:

“阿裡巴巴的定位是啟動一場商業的變革,我們打造的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我們是為從事買賣的商家賦能,而不是與從事買賣的商家競爭。

簡單的把今天市場上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當作阿裡巴巴的對手,是把蘋果和蘋果樹相比,是對雙方都不合適的。”

供給側改革的“神經生態”

以上的全球化、農村化、雲資料化,是一場針對中國、全球工、商、物流、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重組。

理解未來的阿裡,越來越需要好好看看中國和全球經濟發生的變化。

供給側改革的概念提出時,意味著老路走不通了。

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意味著未來必須淘汰大批過剩產能。

高層明示:L型,而且時間很長。

舊的要去,新的在哪裡?這是各行各業最困惑的。

全球化的弊端是財富差距拉大、中小企業沒有參與感,中國產能過剩和西方消費過度的模式難以持續。

阿裡難得的一點就是戰略眼光,它沒有躺在電商上賺錢賺到手抽筋,而是看到了一個更長的產業鏈:中國實體經濟和全球化體系都需要重塑。

消費需求並不缺,但生產和流通跟不上需求的節奏。

在逍遙子眼裡,這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絕佳機會:

此前,人們常把互聯網等同於一個銷售管道。實際上,作為供給側的企業,應該通過互聯網快速獲悉消費端的變化,並通過互聯網、大資料工具,對自身工藝、流程、供應鏈模式升級,以滿足消費端的變化。

這才是互聯網+,這才能給所有商業、製造業、生產企業帶來完全新的充滿想像力的空間和機會。

阿裡的“五新”戰略,最先露頭的新零售,今年進入加速度。

盒馬鮮生、蘇寧、百聯、銀泰、三江等線下商業,阿裡佈局的速度和品類超業界預期。

每家合作,都有不同的呈現業態,但核心是實現天貓主幹與各商業場景的“三通”: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

另一頭,阿裡和富士康合作了工業端的創客平臺。這是要切入生產端了,而且是顛覆以往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探索個性化、定制化的“新製造”。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未來,阿裡手頭掌握了太有效的資料,供應商的、廠家的、消費者的。

宏觀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原有的生產、流通、銷售體系,已經到了非重構不可的時候。

阿裡在最好的視窗期抓住了機會,以流通平臺為中心,向前後兩端打通。構建一套基於“五新”的新實體經濟。

阿裡的自我評價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神經中樞”。

有最敏銳的資訊收集、資料分析和商業傳導能力,終端只需要開放式連接,不管是工廠、商場,還是金融、物流。

現階段,這種神經生態才剛剛展現。

----------------------------------------------

長摁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悅濤

回復入社,可入有牆的公社

今年攜手十多家中國物流夥伴與馬來西亞官方合作,打造境外首個服務於eWTP(電子世界貿易平臺)的國際超級物流樞紐e-hub。

速賣通全球化平臺已經超過1億海外買家。

支付寶今年通過合作接入了美國400萬商戶。

農村淘寶的版圖不斷擴張,目前已覆蓋全國29個省、近700個縣域(含建設中)的3萬多個村點,為村民提供各類服務的“村小二”和“淘幫手”數量有近6萬名多名。其中包括103個國家級貧困縣和95個省級貧困縣,2700個國家級貧困村。

聯合國今年7月邀請阿裡巴巴代表向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發基金官員和各國代表介紹農村淘寶的發展模式,分享互聯網改變農村的案例。

從2009年開始的阿裡雲專案,已經確立了市場地位。

馬雲對外定調:阿裡巴巴本質上是一家擴大資料價值的公司。讓資料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

今天,阿裡雲成為國內最大的雲計算平臺,國際上僅次於亞馬遜的AWS,但是增速遠超後者。

馬雲在致股東信裡總結:

“阿裡巴巴的定位是啟動一場商業的變革,我們打造的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我們是為從事買賣的商家賦能,而不是與從事買賣的商家競爭。

簡單的把今天市場上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當作阿裡巴巴的對手,是把蘋果和蘋果樹相比,是對雙方都不合適的。”

供給側改革的“神經生態”

以上的全球化、農村化、雲資料化,是一場針對中國、全球工、商、物流、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重組。

理解未來的阿裡,越來越需要好好看看中國和全球經濟發生的變化。

供給側改革的概念提出時,意味著老路走不通了。

去產能、去杠杆、去庫存,意味著未來必須淘汰大批過剩產能。

高層明示:L型,而且時間很長。

舊的要去,新的在哪裡?這是各行各業最困惑的。

全球化的弊端是財富差距拉大、中小企業沒有參與感,中國產能過剩和西方消費過度的模式難以持續。

阿裡難得的一點就是戰略眼光,它沒有躺在電商上賺錢賺到手抽筋,而是看到了一個更長的產業鏈:中國實體經濟和全球化體系都需要重塑。

消費需求並不缺,但生產和流通跟不上需求的節奏。

在逍遙子眼裡,這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絕佳機會:

此前,人們常把互聯網等同於一個銷售管道。實際上,作為供給側的企業,應該通過互聯網快速獲悉消費端的變化,並通過互聯網、大資料工具,對自身工藝、流程、供應鏈模式升級,以滿足消費端的變化。

這才是互聯網+,這才能給所有商業、製造業、生產企業帶來完全新的充滿想像力的空間和機會。

阿裡的“五新”戰略,最先露頭的新零售,今年進入加速度。

盒馬鮮生、蘇寧、百聯、銀泰、三江等線下商業,阿裡佈局的速度和品類超業界預期。

每家合作,都有不同的呈現業態,但核心是實現天貓主幹與各商業場景的“三通”:商品通、會員通、服務通。

另一頭,阿裡和富士康合作了工業端的創客平臺。這是要切入生產端了,而且是顛覆以往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探索個性化、定制化的“新製造”。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未來,阿裡手頭掌握了太有效的資料,供應商的、廠家的、消費者的。

宏觀經濟層面,中國經濟原有的生產、流通、銷售體系,已經到了非重構不可的時候。

阿裡在最好的視窗期抓住了機會,以流通平臺為中心,向前後兩端打通。構建一套基於“五新”的新實體經濟。

阿裡的自我評價是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神經中樞”。

有最敏銳的資訊收集、資料分析和商業傳導能力,終端只需要開放式連接,不管是工廠、商場,還是金融、物流。

現階段,這種神經生態才剛剛展現。

----------------------------------------------

長摁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悅濤

回復入社,可入有牆的公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