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點贊」市北人,2016年度“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溫馨出爐啦~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 分享內容到朋友。

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TA面對歹徒臨危不懼, 殊死搏鬥

TA退休20年, 仍心系公益

TA淩晨4點工作, 成為喚醒城市的人

……

自2016年12月份以來, 市北區委宣傳部在全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2016年度“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評選工作。 經候選人徵集、評委評審等程式的遴選, 評選出2016年度“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 隨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2016年度“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名單

高穎奇 公安市北分局

王 莉 阜新路街道

呂崇君 城管局

李致蘭 即墨路街道

劉 婷 青島生命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王學珍 教育局

隋向玲 海倫路街道

於晶晶 青島四方實驗小學

董秀格 大港街道

郭風英 寧夏路街道

高穎奇:面對歹徒, 殊死搏鬥

高穎奇, 男, 39歲, 公安市北分局四方派出所主任科員。

2008年10月, 高穎奇轉業參加公安工作,

在基層派出所從事刑事偵查工作至今。 從警八年來, 直接主辦或參與偵破各類刑事案件200餘起, 救助服務群眾1000餘人。

2016年5月10日, 在偵辦李某龍特大販賣毒品案的抓捕過程中, 高穎奇面對危險臨危不懼, 與持刀負隅頑抗的犯罪嫌疑人展開面對面的殊死搏鬥,

在造成左手四根肌鍵開放性斷裂、手指多處等身受重傷情況下, 與戰友們攜手努力, 一舉將販賣毒品犯罪嫌疑人李某龍、李某傑等4人抓捕歸案, 繳獲冰毒近400克, 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警察的錚錚誓言, 維護了社會安寧, 為人民警察贏得了榮譽。 在“國際禁毒日”期間, 高穎奇的先進事蹟, 先後被山東廣播電視臺及報刊雜誌、網路媒體等新聞網路媒體進行主題新聞報導, 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高穎奇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5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曾榮獲“青島市文明市民”“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 2016年12月榮登“中國好人榜”。

王莉:構架政民關係的“連心橋”

王莉, 女, 46歲, 阜新路街道東太平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衣衫濕透、嗓子嘶啞、皮膚紅腫情況下, 廢寢忘食地忘我工作的熱情不減;創建社區微信平臺, 編發108期棚改拆遷日誌每日發佈, 900餘戶拆遷戶中1100余人成為粉絲;所負責的鞍北二期棚改專案實現無上訪和諧拆遷。

從事社區工作16年來, 王莉一貫以敢於啃硬骨頭、善於用新事物服務社區工作著稱。

鞍北二期棚改專案啟動後, 專案的登記摸底、入戶評估、搬遷騰房等各個環節, 都要由她來綜合協調、親力親為。 從早7點到晚9點, 答疑解惑、匯總情況、分析討論、查漏補缺, 王莉忍受伏季悶熱潮濕逐戶上門做工作, 顧不上喝水致使嗓子終日嘶啞, 放棄週末和午休為的是居民儘早登記、簽約、住新房。 銳意創新, 敢於“觸網”, 王莉在全區率先開通東太平社區微信平臺。 棚改期間終日忙碌, 在極具疲倦的情況下, 堅持早起晚睡, 每日編發棚改日志, 通過微信平臺及時發佈, 108期拆遷日誌讓居民更加信任社區、相信政府, 900餘戶拆遷戶中粉絲高達1100余名, 成為構架政民關係的“連心橋”。 無私的辛勞, 高效的方式,換來的是廣大居民的讚譽和認可,鞍北二期棚改項目也實現了“無上訪”拆遷記錄,探索出“太平和諧拆遷”的新模式。王莉曾榮獲“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

呂崇君:清晨喚醒城市的人

呂崇君,男,52歲,市北區環境衛生服務二公司工人。

每天淩晨4點就開始緊張忙碌的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呂崇君36年如一日,穿梭於大街小巷,默默奉獻在環衛服務的第一線。

為一名垃圾清運車駕駛員,呂崇君負責將管區的垃圾箱內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車上,然後再運到垃圾處理廠。36年的堅持讓他練就了過硬的崗位技能,練就了“聽(聲音)、聞(氣味)、視(零件)、探(溫度)”的高超技能。每次出車前,他都堅持運用“絕活”精心進行出車準備,認真檢查車況,絕不圖一時之快而簡化工作流程,車輛有無問題、問題在哪兒都能快速判斷、排除。呂崇君精研本職業務,對所負責的收集路線形成了一套節油降耗的行車作業方案,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節能降耗。30餘年來,他駕駛汽車從未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車輛責任故障,安全行車70余萬公里。隨著近年來城區環境衛生工作對城區保潔度提出新要求,為保持市容乾淨和方便市民而改為夜間清運垃圾,當市民下班休息時,呂崇君則和同事們一趟趟往返於垃圾中轉站之間。對於工作的辛勞,呂崇君認為,環衛工作總得有人去做,城市乾淨整潔了,這些辛苦也是非常值得。呂崇君曾榮獲“齊魯最美環衛職工”等榮譽稱號。

李致蘭:耄耋之年的“山東好人”

李致蘭,女,87歲,即墨路街道居民。

作為一名退休的老黨員,李致蘭平時生活簡樸、省吃儉用,然而誰家經濟拮据遇到困難,她都會讓兒子把錢送到人家裡;每當從報紙中得知災區募捐、春蕾女童需要捐助等資訊,她總是第一時間到社區捐款,累計捐款數額高達30余萬元。

她樂於助人。1989年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後,轄區有一位腦血栓患者,癱瘓在床,當時已六十多歲的她把伺候病人端屎端尿等髒活攬到自己身上,直至老人去世。她心系災區。1976年唐山大地震,當時月工資只有30元的她,為災區一捐就是100元;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她向災區捐款6000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她又從省吃儉用的生活費中拿出2萬元捐給災區。每當看到國家有災時,總會看到老人捐款的身影。她熱心公益。自2001年轄區“春蕾女童”馮麗萍成為幫扶對象後,她每年都資助孩子,十幾年從未間斷,至今她仍在幫扶像馮麗萍這樣的“春蕾女童”。近年來,她又每年拿出資金幫扶社區內的困難殘疾人,贊助青島市特殊學校兩名困難殘疾兒童。在近十年來的救災、助殘、人口關愛基金及慈善一日捐等有記錄的捐款統計中,李致蘭的捐款以30余萬元高居榜首。李致蘭曾榮獲“ 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劉婷:種下感動你我的“生命之樹”

劉婷,女,32歲,青島生命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

為幫助一群素未謀面的精神疾病患者,劉婷瞞著父母賣掉價值百萬元的房子,放棄年薪20萬的金領工作,成立專門救助精神分裂患者的公益組織——“生命樹”,只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這早已成為劉婷此生的不懈追求。自2014年以來,劉婷自費幫助精神疾病與精神殘疾人士及其家庭,以社會工作和職業治療等專業方法,積極協助精神疾病康復者回歸社會,幫助精神疾病家庭獲得專業知識和照料支持。截至目前,劉婷帶領團隊服務精神疾病康復者1000餘人次,幫助和支持精神疾病人士家屬3000余人次,協助3名精神分裂康復者回到學校並獲得支持性就業與公開就業。她用自己的積極努力和無私奉獻,協助病人家屬掌握照料知識,最大限度地緩解照料病人時的精神壓力。艱辛地付出,換來的是沉甸甸的榮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劉婷曾榮獲2015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感動8500萬”十大人物及“ 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王學珍:退休20年,仍心系公益

王學珍,男,85歲,原上清路小學校長。

退而不休,心系公益,退休20多年的時間,王學珍老人全身心撲在“創城”文明巡訪、公益服務活動中,被譽為“城市文明的啄木鳥”。

早年擔任上清路小學校長時,王學珍面對無圍牆、無校門、條件簡陋的巨大困難,帶領老師手推車、自行車齊上陣,硬是造出3000餘平方米的場地,把學校建成四季常青的花園式學校。王學珍退休後堅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自2003年起廣泛參與社區、社會公益組織,積極投身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十餘年文明巡訪沒有完整休過一個節假日,帶領文明巡訪團走遍市北每個街道、社區的大街小巷,宣傳文明理念,掃除惡習陋習,被譽為“街道裡的布衣欽差”“城市文明的啄木鳥”。如今,他依然活躍在公益服務舞臺上,進社區、進學校進行道德講堂授課,堅持組織黨員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每年定向幫扶困難居民,為福彩和紅十字機構捐款捐物。秉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信念,王學珍在公益道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王學珍曾榮獲“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文明市北人”及青島市文明建設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隋向玲:帶著哥哥出嫁

隋向玲,女,37歲,海倫路街道居民。

二十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哥哥,隋向玲始終無怨無悔,她用親情大愛兌現了對父母的臨終承諾,用行動履行著兄妹同胞親情,感動著社會各界和居民群眾。

隋向玲的哥哥隋向國7歲時落下腿部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母親、父親先後離世後,照顧哥哥、撐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在隋向玲一人身上。哥哥的吃飯、喝水、如廁、洗澡等大小事宜,都由她一人承擔;哥哥久坐會疲勞,她隔一會就幫助哥哥調整坐姿,捶背揉肩緩解疲勞讓哥哥更舒服些。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親朋好友都在為隋向玲介紹物件,但一聽到“要嫁就得帶著殘疾哥哥一起出嫁”的條件就紛紛打起退堂鼓。後經人介紹結識郝青,郝青心甘情願成為上門女婿,夫婦倆共同挑起照顧殘疾哥哥的重擔。隋向玲的行動,也深深地影響著哥哥隋向國,他在世時常懷感恩的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最終隨著病魔纏身加劇病情,隋向國帶著對妹妹和社會的無限感恩離世。妹妹隋向玲20餘年來7000餘個日日夜夜,把照顧哥哥當成習慣的感人事蹟,卻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譜寫了一曲兄妹親情的時代讚歌。隋向玲曾獲“青島市文明市民”“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

於晶晶:獨自挑起照顧重病雙親重擔

於晶晶,女,35歲,青島四方實驗小學教師。

身為軍嫂,勇挑家庭重擔,始終“孝”字當先,“愛”字裝心,於晶晶無怨無悔地做軍人丈夫的堅強後盾,十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公婆,充分體現了賢孝美德。

新婚三個月,丈夫被選調到北京部隊機關幫助工作,作為一名80後獨生女,于晶晶毅然獨自承擔起贍養雙方雙親的職責,照顧好公婆當好兒媳婦的同時,還要照顧好父母當好女兒。2012年婆婆查出罹患癌症,但由於部隊管理嚴格,丈夫無法回家照顧病床上的母親,全部重擔壓在了於晶晶身上。婆婆手術後,她毅然地把遠在貴州的公公婆婆接到青島,在那時,她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喂婆婆吃飯、第一次給婆婆洗腳、第一次給婆婆洗澡。婆婆住院期間,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顧老人,每天總是早起晚歸。可能是上天要故意再考驗於晶晶的“孝德”,把更多的重擔壓到她的肩上。2014年,於晶晶的父親也被查出得了肺癌,照顧父母責無旁貸。在父親手術住院的那段日子裡,於晶晶再次成為熟練“陪護”,細心照顧病床上的父親。常言說得好,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於晶晶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心,始終堅持無怨無悔地實踐著她的賢孝美德。于晶晶曾榮獲“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董秀格:年近七旬的“金牌宣講員”

董秀格,女,69歲,大港街道百姓宣講分團團長。

作為大港街道百姓宣講分團團長,董秀格年近七旬仍奮鬥在百姓宣講第一線。善於用平常話說身邊事,講出大道理,使宣講寓教於樂,生動鮮活,成為全市開展理論惠民“百千萬”宣講活動的金牌宣講員。

董秀格熱心百姓宣講事業,成立首家百姓文藝宣講隊,用說學逗唱文藝創新形式將黨的好政策傳播到千家萬戶。她精心編寫了十幾萬字的宣講稿,為居民群眾獻上精神食糧;深入全區19個街道、70多個社區,累計宣講200多場,受眾近萬人。先後參加過“青島市四德模範暨身邊好人”巡迴宣講、青島市第二屆百姓宣講大賽及市北區“我們的節日”宣講,同時她還為“青島市四德工程榜上有名活動”編演《四德紅花帶回家》、為“青島市理論惠民百千萬活動”編演《社區講壇花爛漫 理論惠民百千萬》等,均獲得好的成績和群眾的一致好評,青島電視臺、青島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報導其事蹟。她在三年多的百姓宣講中,通過不斷學習,堅定了理想信念,以年近七十歲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申請入黨成為佳話。董秀格曾榮獲“文明市北人”、市北區“四德榜先模人物”“優秀志願者”及青島市基層宣講先進個人、最美青島人等榮譽稱號。

郭風英:站好最後一班崗

郭風英,女,64歲,寧夏路街道龍潭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年過花甲的郭風英,受理居民的事不過夜,“自己是塊萬能磚,居民需要隨時搬”,十五年如一日堅守“一撥就辦”的承諾,用身體和生命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

為了大多數居民的利益,她能夠直面暴力威脅;遇到惡劣天氣,她不眠不休,靠數不清的點滴和頑強的意志走遍整個轄區;她始終把居民的訴求排在任何事的前面,不惜咬牙奔走於有關部門幾十遍,只為讓所謂的“家人”展開笑顏。可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她選擇了隱瞞。偷偷推遲手術時間、隱瞞病情春風示人、用拼命工作來減輕病痛……沒人知道她經歷了什麼。想到社區“兩委”即將換屆,就不能再為居民遮風擋雨了,從未怕過什麼的郭風英,心裡總是感覺空落落的。她把所有的擔心、牽掛和不舍,化作長長的短信、厚厚的筆記和深深的囑託,站好最後一班崗,帶好新人換舊人!在龍潭路社區,郭風英猶如那枝椏滿地、堅韌有力的老藤,用濃情和大愛支撐和保護著她無限眷戀的家。郭風英曾榮獲“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高效的方式,換來的是廣大居民的讚譽和認可,鞍北二期棚改項目也實現了“無上訪”拆遷記錄,探索出“太平和諧拆遷”的新模式。王莉曾榮獲“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

呂崇君:清晨喚醒城市的人

呂崇君,男,52歲,市北區環境衛生服務二公司工人。

每天淩晨4點就開始緊張忙碌的一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呂崇君36年如一日,穿梭於大街小巷,默默奉獻在環衛服務的第一線。

為一名垃圾清運車駕駛員,呂崇君負責將管區的垃圾箱內的垃圾收集到垃圾車上,然後再運到垃圾處理廠。36年的堅持讓他練就了過硬的崗位技能,練就了“聽(聲音)、聞(氣味)、視(零件)、探(溫度)”的高超技能。每次出車前,他都堅持運用“絕活”精心進行出車準備,認真檢查車況,絕不圖一時之快而簡化工作流程,車輛有無問題、問題在哪兒都能快速判斷、排除。呂崇君精研本職業務,對所負責的收集路線形成了一套節油降耗的行車作業方案,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節能降耗。30餘年來,他駕駛汽車從未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車輛責任故障,安全行車70余萬公里。隨著近年來城區環境衛生工作對城區保潔度提出新要求,為保持市容乾淨和方便市民而改為夜間清運垃圾,當市民下班休息時,呂崇君則和同事們一趟趟往返於垃圾中轉站之間。對於工作的辛勞,呂崇君認為,環衛工作總得有人去做,城市乾淨整潔了,這些辛苦也是非常值得。呂崇君曾榮獲“齊魯最美環衛職工”等榮譽稱號。

李致蘭:耄耋之年的“山東好人”

李致蘭,女,87歲,即墨路街道居民。

作為一名退休的老黨員,李致蘭平時生活簡樸、省吃儉用,然而誰家經濟拮据遇到困難,她都會讓兒子把錢送到人家裡;每當從報紙中得知災區募捐、春蕾女童需要捐助等資訊,她總是第一時間到社區捐款,累計捐款數額高達30余萬元。

她樂於助人。1989年任社區居委會主任後,轄區有一位腦血栓患者,癱瘓在床,當時已六十多歲的她把伺候病人端屎端尿等髒活攬到自己身上,直至老人去世。她心系災區。1976年唐山大地震,當時月工資只有30元的她,為災區一捐就是100元;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她向災區捐款6000元;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4年雲南魯甸地震,她又從省吃儉用的生活費中拿出2萬元捐給災區。每當看到國家有災時,總會看到老人捐款的身影。她熱心公益。自2001年轄區“春蕾女童”馮麗萍成為幫扶對象後,她每年都資助孩子,十幾年從未間斷,至今她仍在幫扶像馮麗萍這樣的“春蕾女童”。近年來,她又每年拿出資金幫扶社區內的困難殘疾人,贊助青島市特殊學校兩名困難殘疾兒童。在近十年來的救災、助殘、人口關愛基金及慈善一日捐等有記錄的捐款統計中,李致蘭的捐款以30余萬元高居榜首。李致蘭曾榮獲“ 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劉婷:種下感動你我的“生命之樹”

劉婷,女,32歲,青島生命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

為幫助一群素未謀面的精神疾病患者,劉婷瞞著父母賣掉價值百萬元的房子,放棄年薪20萬的金領工作,成立專門救助精神分裂患者的公益組織——“生命樹”,只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這早已成為劉婷此生的不懈追求。自2014年以來,劉婷自費幫助精神疾病與精神殘疾人士及其家庭,以社會工作和職業治療等專業方法,積極協助精神疾病康復者回歸社會,幫助精神疾病家庭獲得專業知識和照料支持。截至目前,劉婷帶領團隊服務精神疾病康復者1000餘人次,幫助和支持精神疾病人士家屬3000余人次,協助3名精神分裂康復者回到學校並獲得支持性就業與公開就業。她用自己的積極努力和無私奉獻,協助病人家屬掌握照料知識,最大限度地緩解照料病人時的精神壓力。艱辛地付出,換來的是沉甸甸的榮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劉婷曾榮獲2015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感動8500萬”十大人物及“ 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王學珍:退休20年,仍心系公益

王學珍,男,85歲,原上清路小學校長。

退而不休,心系公益,退休20多年的時間,王學珍老人全身心撲在“創城”文明巡訪、公益服務活動中,被譽為“城市文明的啄木鳥”。

早年擔任上清路小學校長時,王學珍面對無圍牆、無校門、條件簡陋的巨大困難,帶領老師手推車、自行車齊上陣,硬是造出3000餘平方米的場地,把學校建成四季常青的花園式學校。王學珍退休後堅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自2003年起廣泛參與社區、社會公益組織,積極投身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十餘年文明巡訪沒有完整休過一個節假日,帶領文明巡訪團走遍市北每個街道、社區的大街小巷,宣傳文明理念,掃除惡習陋習,被譽為“街道裡的布衣欽差”“城市文明的啄木鳥”。如今,他依然活躍在公益服務舞臺上,進社區、進學校進行道德講堂授課,堅持組織黨員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每年定向幫扶困難居民,為福彩和紅十字機構捐款捐物。秉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信念,王學珍在公益道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王學珍曾榮獲“山東好人”“青島市文明市民”“文明市北人”及青島市文明建設特殊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隋向玲:帶著哥哥出嫁

隋向玲,女,37歲,海倫路街道居民。

二十年如一日照顧殘疾哥哥,隋向玲始終無怨無悔,她用親情大愛兌現了對父母的臨終承諾,用行動履行著兄妹同胞親情,感動著社會各界和居民群眾。

隋向玲的哥哥隋向國7歲時落下腿部殘疾,生活不能自理,母親、父親先後離世後,照顧哥哥、撐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在隋向玲一人身上。哥哥的吃飯、喝水、如廁、洗澡等大小事宜,都由她一人承擔;哥哥久坐會疲勞,她隔一會就幫助哥哥調整坐姿,捶背揉肩緩解疲勞讓哥哥更舒服些。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親朋好友都在為隋向玲介紹物件,但一聽到“要嫁就得帶著殘疾哥哥一起出嫁”的條件就紛紛打起退堂鼓。後經人介紹結識郝青,郝青心甘情願成為上門女婿,夫婦倆共同挑起照顧殘疾哥哥的重擔。隋向玲的行動,也深深地影響著哥哥隋向國,他在世時常懷感恩的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最終隨著病魔纏身加劇病情,隋向國帶著對妹妹和社會的無限感恩離世。妹妹隋向玲20餘年來7000餘個日日夜夜,把照顧哥哥當成習慣的感人事蹟,卻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譜寫了一曲兄妹親情的時代讚歌。隋向玲曾獲“青島市文明市民”“文明市北人”等榮譽稱號。

於晶晶:獨自挑起照顧重病雙親重擔

於晶晶,女,35歲,青島四方實驗小學教師。

身為軍嫂,勇挑家庭重擔,始終“孝”字當先,“愛”字裝心,於晶晶無怨無悔地做軍人丈夫的堅強後盾,十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公婆,充分體現了賢孝美德。

新婚三個月,丈夫被選調到北京部隊機關幫助工作,作為一名80後獨生女,于晶晶毅然獨自承擔起贍養雙方雙親的職責,照顧好公婆當好兒媳婦的同時,還要照顧好父母當好女兒。2012年婆婆查出罹患癌症,但由於部隊管理嚴格,丈夫無法回家照顧病床上的母親,全部重擔壓在了於晶晶身上。婆婆手術後,她毅然地把遠在貴州的公公婆婆接到青島,在那時,她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喂婆婆吃飯、第一次給婆婆洗腳、第一次給婆婆洗澡。婆婆住院期間,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顧老人,每天總是早起晚歸。可能是上天要故意再考驗於晶晶的“孝德”,把更多的重擔壓到她的肩上。2014年,於晶晶的父親也被查出得了肺癌,照顧父母責無旁貸。在父親手術住院的那段日子裡,於晶晶再次成為熟練“陪護”,細心照顧病床上的父親。常言說得好,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於晶晶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心,始終堅持無怨無悔地實踐著她的賢孝美德。于晶晶曾榮獲“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董秀格:年近七旬的“金牌宣講員”

董秀格,女,69歲,大港街道百姓宣講分團團長。

作為大港街道百姓宣講分團團長,董秀格年近七旬仍奮鬥在百姓宣講第一線。善於用平常話說身邊事,講出大道理,使宣講寓教於樂,生動鮮活,成為全市開展理論惠民“百千萬”宣講活動的金牌宣講員。

董秀格熱心百姓宣講事業,成立首家百姓文藝宣講隊,用說學逗唱文藝創新形式將黨的好政策傳播到千家萬戶。她精心編寫了十幾萬字的宣講稿,為居民群眾獻上精神食糧;深入全區19個街道、70多個社區,累計宣講200多場,受眾近萬人。先後參加過“青島市四德模範暨身邊好人”巡迴宣講、青島市第二屆百姓宣講大賽及市北區“我們的節日”宣講,同時她還為“青島市四德工程榜上有名活動”編演《四德紅花帶回家》、為“青島市理論惠民百千萬活動”編演《社區講壇花爛漫 理論惠民百千萬》等,均獲得好的成績和群眾的一致好評,青島電視臺、青島日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報導其事蹟。她在三年多的百姓宣講中,通過不斷學習,堅定了理想信念,以年近七十歲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申請入黨成為佳話。董秀格曾榮獲“文明市北人”、市北區“四德榜先模人物”“優秀志願者”及青島市基層宣講先進個人、最美青島人等榮譽稱號。

郭風英:站好最後一班崗

郭風英,女,64歲,寧夏路街道龍潭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年過花甲的郭風英,受理居民的事不過夜,“自己是塊萬能磚,居民需要隨時搬”,十五年如一日堅守“一撥就辦”的承諾,用身體和生命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

為了大多數居民的利益,她能夠直面暴力威脅;遇到惡劣天氣,她不眠不休,靠數不清的點滴和頑強的意志走遍整個轄區;她始終把居民的訴求排在任何事的前面,不惜咬牙奔走於有關部門幾十遍,只為讓所謂的“家人”展開笑顏。可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她選擇了隱瞞。偷偷推遲手術時間、隱瞞病情春風示人、用拼命工作來減輕病痛……沒人知道她經歷了什麼。想到社區“兩委”即將換屆,就不能再為居民遮風擋雨了,從未怕過什麼的郭風英,心裡總是感覺空落落的。她把所有的擔心、牽掛和不舍,化作長長的短信、厚厚的筆記和深深的囑託,站好最後一班崗,帶好新人換舊人!在龍潭路社區,郭風英猶如那枝椏滿地、堅韌有力的老藤,用濃情和大愛支撐和保護著她無限眷戀的家。郭風英曾榮獲“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