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山村的美麗蛻變——脫貧攻堅鳳翔在行動

綠樹成蔭的村道、繁枝成片的鮮桃核桃、生態優美的水庫……走進糜杆橋鎮湯房廟村, 映入眼簾便是這般畫面。

湯房廟村地處我縣北部山區,

距離縣城24公里, 全村共有六個村民小組128戶、324人, 其中貧困戶39戶78人, 耕地面積3059畝, 林地荒山面積15058.9畝, 是一個典型的山大溝深, 地廣人稀的山區村。

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 駐村工作隊、包村幹部、第一書記、村兩委會“四支力量”共同確定了湯房廟村未來五年產業發展、脫貧攻堅規劃和年度工作計畫, 明確了為民辦實事項目, 提出將核桃和鮮桃作為未來發展的主導產業, 後續向農產品集散銷售和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發展的目標。

“四支力量”一起爭資金、跑專案, 協調聯繫縣上相關部門, 先後投資27萬元完成砂化道路3200米;投資30萬元完成了庫區移民道路建設項目, 新建水泥道路900米;投資52萬元實施了農村道路“最後一公里”專案,

硬化水泥道路1700米, 大大改善了湯房廟村群眾出行條件。

該村還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項目12個, 累計投資28萬元, 涉及整治村莊環境、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村莊綠化美化、衛生室修繕等多個領域;先後投入15萬元, 新建了運動休閒廣場, 新設各類健身器材30多件。 在扮靚了村容村貌的同時, 也潤物無聲般將“講文明、樹新風”的理念根植在村民的心中, 群眾“幸福指數”也持續攀升。

隨著村裡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村民們紛紛返鄉創業。 陶詩紅就是“返村大軍”中的一份子。 他向村裡承租了20畝地種鮮桃和核桃。 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辛勤努力下, 鮮桃成長繁盛, 水大味甜, 品相良好, 備受鳳翔、麟遊、靈台等周邊消費者的青睞, 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一畝鮮桃一年純收入就有5000元以上。 ”陶詩紅說。 嘗到了甜頭後, 陶詩紅又注資成立了湯房廟村農業合作社, 村民紛紛加入, 繼續擴種鮮桃、鮮桃, 還引種了丹皮等藥材。 如今全村種植玉米2200畝, 核桃1100畝, 鮮桃315畝, 藥材50畝。

將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結合才是一條長遠之路。 這是駐村工作隊、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會經過多次研究分析探討得出湯房廟村的未來發展方向。 村上通過招商, 引入建設了開元山莊, 依託群力水庫, 建設了鮮桃採摘區、休閒垂釣區、荷花觀光賞園區和餐飲住宿等區域, 構建環庫遊玩路線, 盤活村內群眾的內在增長力,

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 促進農民收入大幅增加。

把農村變成旅遊景點、把農民變成旅遊從業者、把農產品打包成旅遊產品, 這是湯房廟今後要走的“三變”之路。 據瞭解, 已有三分之一外出務工村民回鄉創業, 靠著鮮桃核桃等主導產業, 他們實現了“賣產品”和“賣風景”的結合, 每年可增收4000元, 年底人均收入有望達到10000元, 10戶貧困戶已脫貧, 到明年有望全部脫貧。 (文圖 晴 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