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薪3萬都撐不起一個暑假?那是你掙錢的“姿勢”不對

如果說月入4000的人焦慮相當好理解, 顯然錢是不夠花, 那麼月入3萬呢?就會感到非常幸福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他們會依然焦慮不堪。

月薪3萬元的人, 既不是上流階層, 也不是溫飽線上的社會底層, 她不上不下夾在二者中間, 其實就是中產階層的一個代表。 上流階層沒有她的焦慮, 社會底層無暇她的焦慮。 一旦我們從這個視角再看這篇“月入三萬依然撐不起孩子的暑假”的新聞, 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中產階層教育焦慮症的又一次發作而已。

為何焦慮?表面上看是一種同儕壓力, 根源還是錢不夠用唄。

王思聰、馬雲就不會為這種事情的困擾, 因為不是一個階層。

家長為何選擇“燒錢式”教育

哭窮的這個媽媽是企業高管, 雖不算富裕, 但現在一個3萬月薪收入的, 絕對是個有知識含量的母親。 但面對孩子的教育時, 為什麼如此慌亂?

現在的人經常是看著工資卡就抑鬱, 這位媽媽的表現呢, 明顯是得了焦慮症了。

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 是陷入了同儕壓力。 對中產階級來說, 為了能讓自己總是以光鮮的面目示人, 他們的吃穿用度, 都必須維持在一定檔次之上。 這種攀比, 從前些年的房子、車子、行頭、旅行目的地, 到現在演變成為孩子上什麼學校、去哪種夏令營、課餘學哪些東西等等。 形式雖然出新, 本質卻還是舊的。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感覺不給孩子報個高大上的班都不是合格的父母;不花這錢就對不起孩子, 不踏實!擔心孩子不參加連跟同學們的共同話題都木有, 於是咬咬牙也給報了。 最後痛苦的就是, 你花了又心疼得不踏實。

這樣的攀比勢必耗費大量金錢, 帶來經濟上的沉重壓力。 既然你想攀比, 又何必喊累喊窮?

中產的焦慮如何化解

網友們都說這位媽媽除了矯情還是矯情, “你餓了, 頓頓都要吃龍蝦, 吃不起就說自己要被餓死了”, 是強行把“優質生活與剛需”進行混淆!

拋除中產階級這個身份, 作為一個普通的父母, 想給孩子最好的資源本是無可厚非事情。 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提高收入, 或者讓這3萬更有品質。

有人說, 你焦慮是因為月入三萬的姿勢不對, 如果你月入三萬的組成是:月薪1萬, 另外四套房子租金兩萬, 你絕對不會焦慮。 聽起來甚有道理。

哪種方式賺錢更輕鬆、更沒有焦慮?工資性收入是靠時間來獲得薪水, 極不穩定, 一旦失業, 一分錢都沒有。 資產性收入就會給人強大的安全感, 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熱衷於炒房, 真是輕輕輕輕, 躺著就把錢賺了。 所以有人寧願當包租婆, 每天收租, 也不願意每天7點多起床騎著摩拜單車去上班。

這樣看來, 焦慮感與收入數量關係不大, 跟收入品質關係巨大。 而收入品質, 則完全取決於資本收入的比重。 資產性收入越高, 就越不焦慮。

那麼, 問題來了, 如何提高收入品質?

如果你沒錢買房,

不會投資對的股票, 何不考慮一下安全豐富的有利網理財呢?假設你月薪三萬, 每月將一半的錢投入無憂寶, 一年下來穩穩的就有五六千的收益。 但願處於焦慮的每一位都能找到自己的決定辦法, 讓生活變得更優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